為什麼教子要趁早立規矩(廢長立幼為什麼是)
2023-09-13 07:51:24 1
劉表與劉備一起吃飯,酒到中旬,劉表開始哭。
誒?喝得挺高興,為什麼哭呢?
劉備盤問。
劉表答道,「我大兒子生性懦弱,不能成事,我想立我二兒子為荊州之主,又囿於禮法,所以才哭哇!」
劉備聽罷,勸道,「哥哥你不能這麼做啊,自古以來,廢長立幼,乃是取亂之道。請哥哥深思熟慮!」
劉備這裡是否多嘴,我們暫且不談。
只是,這個「囿於禮法」,是什麼意思?
「廢長立幼」,是怎麼個情況?
難道立哪個兒子做大當家的,老子還做不了主嗎?
能做主,但是這個主,輕易不敢做。
為什麼不敢?
因為封建宗法制度,制約著這種廢長立幼的做法。
宗法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
它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制」。
什麼是「嫡長子繼承制」?
嫡長子,就是你的正妻,所生的長子。
因為我們知道,古人實行的是「一人一妻多妾制」。(不是一夫多妻制)
正妻,只有一個,那這個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就是嫡長子。
只有這個嫡長子,才能夠繼承父親的遺業,其他什麼嬪妃生的兒子,給我靠邊站。
這就是古人的規矩。
因此,劉表想要廢長立幼,這無疑是不符合封建宗法制度的理念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這個嫡長子沒有另一個兒子賢能,甚至是個傻子,也要立他當大當家的嗎?
不出意外,是這樣的。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廢長立幼的特例。
比如,漢景帝劉啟,立中子漢武帝劉徹,為太子;
隋文帝楊堅,立嫡次子楊廣,為太子。
等等。
這些廢長立幼的例子中,有些是成功的,有些是失敗的。
然而歸根結底,廢長立幼,是有它的風險的。
什麼風險呢?
簡單說來,我是嫡長子,你不立我,好啊,那我就「作」。
怎麼作呢?
小則抗議,大則兵變。——
這天下,本就是我的,你不立我,我憑什麼不爭?
也因此,廢長立幼後,兄弟手足相殘,是經常發生的事兒。
那麼事情就奇怪了,我們經常講,規矩是人定的,活學活用,難道不好嗎?
可是,在古人看來,「廢長立幼」這件事兒,卻萬萬不能活學活用。
為什麼?
不好意思,其他規矩是人定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件事兒,卻是天定的。
何出此言。
這件事兒,又要追溯到遠古時期。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反覆強調過,原始時期,人類的首要法則,是生存。
生存不下來,什麼都是空談。
那怎麼生存呢?
一,不被災難覆滅;二,不被野獸襲擊;三,不餓死。
但是,遠古人是很難保證,不被上述幾個例子弄死的。
那怎麼辦?
面對著強大的、未知的未來,以及因為各種問題而日益死亡的人群。
人類只好望向天空,祈求神明,能夠讓自己的種群延續下去。——
既然我制止不了死亡,那麼我就祈求神明能夠賦予我更多的生命。
然而,神明是需要祈求的,他們不會無緣無故來幫你。
怎麼辦?
獻祭。
缺衣服的,獻衣服;缺糧食的,獻糧食;缺孩子的,獻孩子。
而獻出來的這個孩子,通常是這個人、甚至這個種群所生的第一個男孩子。
人們認為,唯有把這第一個男孩獻給神明,神明才能賦予這個種群更多的生命。
這真的是細思極恐。
然而,沒辦法,生產力低下的蒙昧遠古人類,就是用這樣的辦法,來祈求種群的平安和延續的。
也正是由於這樣根深蒂固的歷史淵源,嫡長子,才在一個家族中,確立了不可撼動的地位。——
你們的命是我換的,我不當這個家族的老大,誰當?
正因為如此,廢長立幼,也許並不僅僅是欺師滅祖的行為,甚至更是欺天之罪。
試問,有誰,敢擔這種天大的責任?
自然,當科技擊碎了蒙昧之後,如今的人們,早已撇去了這種愚昧無知的理念。
然而,在那些個茹毛飲血、夜不能寐的夜晚,人類,是不安的。
他們,需要那些個不著邊際的荒唐做法,作為慰藉。
這就是宗法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廢長立幼的淵源。
老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可我們還是要說,正確的規矩,是要建立在科學邏輯之上、人道主義之上以及情與理之上的。
倘若脫離了這些宗旨,那麼這個規矩,就無法成立,難以落實,就不成規矩。
感謝您閱讀本文,也歡迎您關注漫筆古今的相關文章。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