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
2023-09-19 07:11:20 1
專利名稱:一種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尤其是實現了一種智能化感知形態的過程 的準確性。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仿生設計學,亦可稱之為設計仿生學(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 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到數學、生物學、電子學、物理學、控 制論、資訊理論、人機學、心理學、材料學、機械學、動力學、工程學、經濟學、色彩學、美 學、傳播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仿生設計學與舊有的仿生學成果應用不同,它是以自然界 萬事萬物的"形"、"色"、"音"、"功能"、"結構"等為研究對象,有選擇地在設計過程中應 用這些特徵原理進行的設計,同時結合仿生學的研究成果,為設計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 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徑。在某種意義上,仿生設計學可以說是仿生學的延續和發展,是仿生學 研究成果在人類生存方式中的反映。仿生設計學作為人類社會生產活動與自然界的鍥合點, 使人類社會與自然達到了高度的統一,正逐漸成為設計發展過程中新的亮點,但實際觀察物 體時,由於人們對物體的認知過程中發生偏差,所以往往捕捉錯誤的信息。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人們對物體的認知過程中發生偏差的狀況,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化感知形 態的方法,該發明實現了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過程的準確性。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利用計算機科學處理實現。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過程的準確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l是本發明的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能使計算機像人一樣,實現智能化感知形態,因為該方法完全模擬了人類思維系統恆常性的機制。它的主要步驟包括首先從自然中選取研究對象,然後依此對象建立各種實體模型或虛擬模型,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材料、工藝、計算機等)對它們進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通過對生物體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轉化 為可以利用在技術領域的抽象功能,並考慮用不同的物質材料和工藝手段創造新的形態和結 構。① 從功能出發、研究生物體結構形態——製造生物模型。找到研究對象的生物原理,通過對生物的感知,形成對生物體的感性認識。從功能出發,研 究生物的結構形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除去無關因素,並加以簡化,提出一個生物模型。 對照生物原型進行定性的分析,用模型模擬生物結構原理。目的是研究生物體本身的結構原 理。② 從結構形態出發,達到抽象功能——製造技術模型根據對生物體的分析,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材料、工藝等)製造出 可以在產品上進行實驗的技術模型。牢牢掌握量的尺度,從具象的形態和結構中,抽象出功 能原理。目的是研究和發展技術模型本身。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能使計算機像人一樣,實現智能化感知形態,因為該方法完全模擬了人類思維系統恆常性的機制。它的主要步驟包括首先從自然中選取研究對象,然後依此對象通過計算機建立各種實體模型或虛擬模型,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材料、工藝、計算機等方面對它們進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通過對生物體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轉化為可以利用在技術領域的抽象功能,並考慮用不同的物質材料和工藝手段創造新的形態和結構。其特徵為①從功能出發、研究生物體結構形態——製造生物模型。②從結構形態出發,達到抽象功能--製造技術模型
2,如1中所述,從功能出發、研究生物體結構形態的特徵是找到研究對象的生物原理,通過對生物的感知,形成對生物體的感性認識。從功能出發, 研究生物的結構形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除去無關因素,並加以簡化,提出一個生物模 型。對照生物原型進行定性的分析,用模型模擬生物結構原理。目的是研究生物體本身的結 構原理。
3,如1中所述,從結構形態出發,達到抽象功能的特徵是根據對生物體的分析,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材料、工藝等)制 造出可以在產品上進行實驗的技術模型。牢牢掌握量的尺度,從具象的形態和結構中,抽象 出功能原理。目的是研究和發展技術模型本身。
4,如1中所述,依此對象通過計算機建立各種實體模型或虛擬模型,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 材料、工藝、計算機等方面對它們進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的特徵是依此對象通過計算機建立各種實體模型或虛擬模型,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材料、工藝、 計算機等方面對它們進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是用數學的統計方法實現。
5,如1中所述,通過對生物體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轉化為可 以利用在技術領域的抽象功能,並考慮用不同的物質材料和工藝手段創造新的形態和結構的 特徵是通過對生物體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轉化為可以利用在技 術領域的抽象功能,並考慮用不同的物質材料和工藝手段創造新的形態和結構,是指用數學 的最小二乘法原理判定。
全文摘要
為了克服現有的人們對物體的認知過程中發生偏差的狀況,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該發明實現了智能化感知形態的方法過程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G06N99/00GK101329744SQ20071004238
公開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1日
發明者風 杜 申請人:上海北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