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8 21:18:05 2
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涉及醫用骨科器械,包括端部形成有固定孔的固定片,以及與固定孔個數相對應的螺釘,所述的固定片呈「Y」型,兩個短分支長度相等且都短於長分支的長度,兩個短分支與長分支的端部都形成有圓型固定端,圓型固定端中間形成有固定孔,每個固定孔都配有相對應的螺釘。這樣設計的本實用新型實現三點固定,可有效避免固定片兩端移動,達到椎管穩定成形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操作簡便,安全性好,可適用於各種椎管成形術,有效解決椎板滑移問題。
【專利說明】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骨科器械,具體是一種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經後路脊柱手術是經典的術式,近年來,為保證術後脊柱的穩定性並減輕臨近關 節的繼發損傷,將打開的椎板進行復位固定逐漸成為外科醫生的共識。但是,目前尚沒有專 門的復位並固定椎板的連接裝置,臨床常用椎板固定裝置系採用顱骨連接片,包括一個兩 端形成有固定孔的"I"型固定片及2枚螺釘。但是2點固定後容易產生滑移,為使復位的 椎板保持固定位置,只能通過多個連接片多角度固定,這樣既增加了患者的費用又增加了 手術操作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就是為了解決復位的椎板無法保持固定位置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脊柱 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
[0004] 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 本實用新型的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包括端部形成有固定孔的固定片,以 及與固定孔個數相對應的螺釘,所述的固定片呈"Y"型,兩個短分支長度相等且都短於長分 支的長度,兩個短分支與長分支的端部都形成有圓型固定端,圓型固定端中間形成有固定 孔,每個固定孔都配有相對應的螺釘。
[0006] 所述的兩個短分支間角度為銳角,每個短分支分別與相鄰的長分支間的角度為相 同的鈍角。
[0007] 所述的固定片和螺釘都是由鈦合金製成。
[0008]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0009] 這樣設計的本實用新型實現三點固定,可有效避免固定片兩端移動,達到椎管穩 定成形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操作簡便,安全性好,可適用於各種椎管成形術,有效解決椎板 滑移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0012] 圖3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13] 附圖中主要部件符號說明:
[0014] 1:固定孔 2:固定片
[0015] 3:螺釘 4:短分支
[0016] 5 :長分支 6 :圓型固定端。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0018]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圖3是圖2中 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19]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包括端部形成有固定 孔1的固定片2,以及與固定孔1個數相對應的螺釘3,所述的固定片2呈"Y"型,兩個短分 支4長度相等且都短於長分支5的長度,兩個短分支4與長分支5的端部都形成有圓型固 定端6,圓型固定端6中間形成有固定孔1,每個固定孔1都配有相對應的螺釘3。
[0020] 所述的兩個短分支4間角度為銳角,每個短分支4分別與相鄰的長分支5間的角 度為相同的鈍角。
[0021] 所述的固定片2和螺釘3都是由鈦合金製成。
[0022]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固定片2的兩個短分支4通過螺釘3固定於待覆位的 椎板側,然後復位椎板,由於固定片2是由鈦合金製成,可調節固定片2曲度,使固定片2彎 曲的角度與椎板的彎曲角度相適應,再將長分支5通過螺釘3固定於保留的椎板側。這樣 的固定片2實現三點固定,可有效避免固定片兩端移動,達到椎管穩定成形的目的。本實用 新型操作簡便,安全性好,可適用於各種椎管成形術,有效解決椎板滑移問題。
【權利要求】
1. 一種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包括端部形成有固定孔(1)的固定片(2),以及與 固定孔(1)個數相對應的螺釘(3),其特徵在於:固定片(2)呈"Y"型,兩個短分支(4)長度 相等且都短於長分支(5)的長度,兩個短分支(4)與長分支(5)的端部都形成有圓型固定端 (6),圓型固定端(6)中間形成有固定孔(1),每個固定孔(1)都配有相對應的螺釘(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兩個短分支(4)間 角度為銳角,每個短分支(4)分別與相鄰的長分支(5)間的角度為相同的鈍角。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後路椎管成形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固定片(2)和螺釘 (3)都是由欽合金製成。
【文檔編號】A61B17/70GK203885596SQ201420277807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8日
【發明者】戎宏濤, 朱濤, 劉輝 申請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