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頭鮑貴還是三頭鮑貴(這些是鮑家屯的)
2023-09-18 14:53:34 1
提到鮑家屯,你會想到什麼?
是環繞村寨開放的油菜花田?
還是讓人好奇的村中「迷魂陣」?
又或是令人讚嘆的水利工程?
今天
小編帶你走進鮑家屯的「內心深處」
鮑家屯中,碉樓林立,古巷幽深,八卦布局。600多年過去了,當年由軍屯演變而來的村寨仍然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
「地極壯麗,脈甚豐饒,獅象地門,螺星塞水,文峰玉案,森然排列」,都是古書對鮑家屯的記載。
鮑姓始祖鮑福寶的舊址,雖然經歷歲月剝蝕,但其古老的八字形大門、鏤空雕築的門樓......依然能看出往日的氣派。
除了這充滿故事的建築
水利、鮑家拳、服飾
是鮑家屯的「三大寶」
這些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帶你走進鮑家屯的「三大寶」
水利
鮑家屯水利工程屬引蓄結合的塘壩式水利型式,大小七個堤壩、五條主渠道(若干支渠)、兩座水碾房、兩座石橋,採用「魚嘴分流」的方式,把上遊河道一分為二,形成「兩河繞田壩」的態勢,對農民免受乾旱影響,保證當年糧食收成起到重要作用。
屯中古代水利工程「大隴壩」、「小隴壩」、「橫壩」、「豎壩」,距今有600年歷史,被國內水利專家譽為「黔地都江堰」,至今仍然灌溉著周邊的農田。
鮑家拳
明朝洪武年間,由於遠徵的原因,軍官士兵便屯居於安順,並世代在此地繁衍生息,而鮑家拳也在此地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根據《徽州府志》記載,晉太康年間,護車中尉鮑伸隸鎮守長安,將鮑家拳由北方帶到歙縣。洪武二年鮑家屯鮑姓始祖鮑福寶奉朱元璋之命,率軍徵南,又將鮑家拳由安徽歙縣帶到貴州安順。
如今鮑家拳108棍、單刀、雙刀、槍、鐺等已經在鮑家屯傳了二十餘代。在明清兩朝,方圓幾十裡的屯堡村寨,武功數鮑家屯的最強。但是,再輝煌的傳承,也需要一代一代的接下去,因為時代的發展,年輕一代已經漸漸不再學習鮑家拳,故而讓許多的人並不知道在屯堡的文化之中,還有這樣一個燦爛的軍事文化。
2017年,鮑家拳分會的成立,為發掘、保護、傳承和整理武術活化石——鮑家拳,建立了有利渠道。
服飾
鮑家屯中的婦女常常身著青藍色寬袍大袖坐在家裡織錦,或在集市上賣菜,或在村裡閒逛。
其所穿的可是真正的「漢服」,傳承於明太祖朱元璋夫人「馬大腳」的服飾,俗稱「鳳陽漢裝」。她們的衣袖和領口有滾邊與繡花,頭上包著或白或黑的帕子,腰上繫著複雜的錦織腰帶,而腳上的鞋更是花哨鮮亮的繡花鞋,腳尖還向上翹著。不同的是,已婚屯堡婦女的裝束是以玉簪、駐網挽髻於腦後,而未婚少女則梳一根獨辮,扎紅色頭繩。
據說,這種裝束是明朝的鮑姓人從安徽傳來,如今在安徽當地早已失傳,但是在鮑家屯周圍的屯堡卻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頭上一個罩罩,耳上兩個吊吊,腰上一個帚帚,腳上兩個翹翹」則是當地描繪屯堡婦女裝束的一句順口溜。
在安順
分布著大大小小300餘個屯堡村寨
鮑家屯只是眾多屯堡村寨中的一個
600多年來
安順屯堡人
在這裡紮根、屯田、繁衍子孫
傳承著這獨特的漢族文化
以上內容來源於:安順屯堡文化匯
來源: 安順文化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