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鏈輪組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4:46:10 3
專利名稱:自行車鏈輪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自行車變速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裝設於自行車後輪轂的鏈輪組,具有結構穩固、輕量化與方便組裝的優點。
背景技術:
自行車的鏈輪組設置於自行車的後輪轂,鏈輪組根據自行車所提供的變速功能設有多個不同齒數的鏈輪,且各鏈輪是依照其齒數多寡依序等間隔排列,可搭配一調撥器來撥動一鏈條嚙合於各鏈輪其中之一,以進行變速動作。 隨著自行車所提供變速段數的增加,鏈輪組所配置的鏈輪數量也隨之增加,一種習知的鏈輪組是利用一圓筒狀的固定座向外凸伸形成多個支持臂,在支持臂的兩側面安裝最大外徑的大鏈輪與外徑較小的中鏈輪,再利用間隔件在固定座體的外周面上依序套設其他外徑更小的小鏈輪,相鄰的鏈輪之間則設有固定件以確保鏈輪彼此之間不會產生相對旋轉。但是,這樣的設計必須用到較厚的鏈輪與較多的固定件才能維持結構強度,不利於鏈輪組整體的輕量化與組裝的便利性,仍有改進的必要。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其結構牢固,並可兼顧輕量化及組裝的便利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圓筒狀的本體,多個支持臂從所述本體外周面延伸而出,各所述支持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開設至少一通孔;多個固定件,各自具有一大徑部,以及一長柱與一短柱分別自所述大徑部兩側凸伸而出;一第一鏈輪,對應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設有多個安裝孔,使所述第一鏈輪能連接於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一第二鏈輪,對應各所述通孔設有多個安裝孔,利用各所述固定件的長柱朝向所述第二表面依序穿過所述第二鏈輪的安裝孔與所述支持臂的通孔,以將所述第二鏈輪連接於所述支持臂的第二表面。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包含有一最大外徑的大鏈輪設於所述支持臂的第一表面且對應各所述固定件設有多個安裝孔,所述支持臂上開設有通孔連通所述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使各所述固定件的長柱能穿過所述大鏈輪的安裝孔,將所述大鏈輪固接於所述第一表面。各所述支持臂的第二表面朝遠離所述基座方向形成有呈階梯狀的一第一階部與第二階部,且所述第一階部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二階部。所述支持臂的通孔設置於所述第一階部。還包含有一第三鏈輪與一第四鏈輪,各所述第二階部有一通孔,所述第三鏈輪與所述第四鏈輪對應各所述固定件開設多個安裝孔,所述第三鏈輪通過其安裝孔固接於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所述第四鏈輪利用各所述固定件的長柱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穿過所述第四鏈輪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階部的通孔以連接所述第四鏈輪於所述第二階部。[0010]所述固定件是由一鉚釘以及一套設於所述鉚釘的墊圈所構成。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鏈輪組是利用固定件的大徑部作為鏈輪間隔結構,且利用長柱與短柱設計來分別連接二鏈輪,可以減少固定件的數量而提高組裝的便利性,同時維持整體結構的強度。本實用新型通過階梯狀的支持臂結構,除了方便裝設多個鏈輪,還能維持整個鏈輪組的輕量化。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及功效,現舉以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說明如下。如圖I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較佳實施例的自行車鏈輪組1,包含有一基座10、多個固定件20、一最大外徑的大鏈輪30,以及一第一鏈輪40、一第二鏈輪50、一第三鏈輪60與一第四鏈輪70,各鏈輪依其齒數多寡依序等間隔排列配置在基座10的外周面。基座10具有一圓筒狀的本體11,多個支持臂12從本體11外周面沿著本體11的徑向而向外延伸,支持臂12的數量在本實施例中為六個且等角度排列,各支持臂12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3與一第二表面14,且第二表面14朝遠離基座10方向形成有呈階梯狀的一第一階部141與一第二階部142,且第一階部141的厚度大於第二階部142,第一階部141與第二階部142均設有一通孔15貫通第一表面13與第二表面14。大鏈輪30設於支持臂12的第一表面13,並且對應第一階部141的通孔15設有多個安裝孔31。固定件20在本實施例中的數量為十二個且區分為兩組,固定件具有一大徑部21,以及一長柱22與一短柱23分別自大徑部21兩側凸伸而出。第一鏈輪40、第二鏈輪50、第三鏈輪60與第四鏈輪70均對應固定件20設有安裝孔41、51、61、71。由此,第一鏈輪40利用安裝孔41鉚接於固定件20的短柱23,第二鏈輪50則利用固定件20的長柱22朝向第二表面14依序穿過安裝孔51與第一階部141上的通孔15,且連接第一鏈輪40的固定件20的長柱22具有足夠的長度,所以將同時穿過第一階部141的通孔15而穿入大鏈輪30的安裝孔31,進而能夠將大鏈輪30鉚接定位於第一表面13。至於第三鏈輪60與第四鏈輪70則是應用另一組固定件20,第三鏈輪60是通過其安裝孔61鉚接於固定件20的短柱23,再利用固定件20的長柱22朝向第二表面14穿過第四鏈輪70的安裝孔71與第二階部142的通孔15,進而將第四鏈輪70固接於第二階部142。因此,本實用新型是直接利用固定件的大徑部作為間隔結構,再利用大徑部兩側的長柱與短柱作為鏈輪的連接結構,因此可以使用較少數量的固定件來完成鏈輪組的結構組裝,可以提升組裝的便利性,並同時兼顧結構強度。此外,支持臂可以設置呈階梯狀且其階數對應固定件的組數,可以利用一組固定件來固定位於第二表面的二鏈輪與位於第一表面的大鏈輪,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容易進行輕量化。再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自行車鏈輪組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其結構概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其結構差異在於固定件20並非是一體成形的單一組件,而是改由一圓柱狀的鉚釘24,以及一套設於鉚釘24的墊圈25所構成,也就是用墊圈25形成前述實施例的大徑部21,同樣能夠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與功效。在此強調的是,前述實施例是將支持臂設成二個階部,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依需要調整為單一或是其他數量階部的階梯結構,同時對應調整固定件長柱的長度與組數即可達到與本實用新型相同的作用,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簡單改變。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鏈輪組與習用結構相比之下變得更加方便實用,結構牢固且容易組裝而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一基座,具有一圓筒狀的本體,多個支持臂從所述本體外周面延伸而出,各所述支持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開設至少一通孔; 多個固定件,各自具有一大徑部,以及一長柱與一短柱分別自所述大徑部兩側凸伸而出; 一第一鏈輪,對應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設有多個安裝孔,使所述第一鏈輪能連接於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 一第二鏈輪,對應各所述通孔設有多個安裝孔,利用各所述固定件的長柱朝向所述第二表面依序穿過所述第二鏈輪的安裝孔與所述支持臂的通孔,以將所述第二鏈輪連接於所述支持臂的第二表面。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其特徵在於還包含有一最大外徑的大鏈輪設於所述支持臂的第一表面且對應各所述固定件設有多個安裝孔,所述支持臂上開設有通孔連通所述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使各所述固定件的長柱能穿過所述大鏈輪的安裝孔,將所述大鏈輪固接於所述第一表面。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其特徵在於各所述支持臂的第二表面朝遠離所述基座方向形成有呈階梯狀的一第一階部與第二階部,且所述第一階部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二階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持臂的通孔設置於所述第一階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其特徵在於還包含有一第三鏈輪與一第四鏈輪,各所述第二階部有一通孔,所述第三鏈輪與所述第四鏈輪對應各所述固定件開設多個安裝孔,所述第三鏈輪通過其安裝孔固接於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所述第四鏈輪利用各所述固定件的長柱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穿過所述第四鏈輪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階部的通孔以連接所述第四鏈輪於所述第二階部。
6.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件是由一鉚釘以及一套設於所述鉚釘的墊圈所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其包含有一基座,具有一圓筒狀的本體,多個支持臂從所述本體外周面延伸而出,各所述支持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開設至少一通孔;多個固定件,各自具有一大徑部,以及一長柱與一短柱分別自所述大徑部兩側凸伸而出;一第一鏈輪,對應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設有多個安裝孔,使所述第一鏈輪能連接於各所述固定件的短柱;一第二鏈輪,對應各所述通孔設有多個安裝孔,利用各所述固定件的長柱朝向所述第二表面依序穿過所述第二鏈輪的安裝孔與所述支持臂的通孔,以將所述第二鏈輪連接於所述支持臂的第二表面。由此,本實用新型可以減少固定件的數量,從而提高組裝的便利性,同時維持整體結構的強度。
文檔編號B62M9/10GK202765219SQ20122039493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張桂榮 申請人:臺灣微轉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