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2023-09-16 04:58:45 3
篇一: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諾曼第」號遇難記》,我讓船長那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在這裡,我就來給大家來複述這個動人的故事吧!
1870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大約凌晨四點鐘,哈爾威船長駕駛著他的諾曼第號船從南安普頓到戈恩喜道行駛著。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了一枚黑點,他好似一個幽靈,又仿佛一座山峰。他就是瑪麗號。他行駛速度非常快,負重又特別大,他很快的朝著諾曼第號飛奔過來。因為他的速度很快,所以,把諾曼第好的側舷裝了一個大窟窿,這時,哈二位船長說:「先讓婦女走,其他人跟上,船沉下後,60人必須出去。」
實際上有61人,但他卻把自己給忘了。這時候,我們聽到一間間斷哦雨裡的話,我們還有多少分鐘,20分鐘,夠了。最後,他們都走了就哈二位船長以哦個人沒有走。
讀了這篇短文,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慌亂,鎮定的去面對每一件事。
篇二: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讀完《諾曼第號遇難記》後,我流下了淚水,我的眼前一直浮現這樣一幅畫面: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紡絲不動,隨著大海一起沉入了深淵……
第一遍讀完,我真為哈爾威船長鳴不平。船落水了,分明可以把自己救出船去,為什麼非要和船一起沉入深淵呢?我嘆氣,搖頭,只是不能阻止!再看一遍,才頓悟:哈爾威船長之所以這樣做,除了他忠於職守,主要是因為他太愛自己的「諾曼第」了。老師說,如果一艘船遇難,很難再造出第二艘船了。
在現實生活中,像哈爾威船長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在非典時期,日夜煎熬的白衣天使;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公安民警;抗洪救災的武警官兵 ……
我一定要學習哈爾威船長捨己救人、鎮定自若、捨生取義、無私奉獻的精神。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時代,做事要多為別人著想。
篇三: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當看了《「諾曼第」號遇難記》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哈爾威,一個飽經滄桑的船長,為了他的乘客,與自己的「諾曼第」號同歸於盡。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在1870年3月的一個夜晚,「諾曼第」號與「瑪麗」號輪船意外相撞,從而發生海難,船長哈爾威沉著冷靜地應對突發事故,讓船上的乘客及船員在二十分鐘內全部逃生,自己卻悲壯地與他的「諾曼第」號一起沉入大海。
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我十分為船長惋惜,也很不明白,他為什麼寧可選擇死,也不選擇跟隨救生艇船尾到達「瑪麗」號從而得以生還。當我一遍又一遍再讀時,似乎從中悟出了些什麼。從災難一開始,哈爾威船長就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全力以赴應對災難。當乘客全部安全撤離時,船長本人卻泰然地與他的「諾曼第」號一起永遠沉入了大海。這之中,透出了一個船長應盡的責任,保護乘客的安全,生生死死都伴隨著他的輪船。這看似有些不明智,但其中透著老船長那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及生死不離大海的剛強。
從我自身的角度來看,班長也許就是一個小船長,但從捨身忘我,一切為他人著想的角度去看,我不禁發自內心地想:我,遠不如他!也許沒有那種生離死別的機遇,但一切為同學著想的觀念,正是我這個班長所缺少的!我要以哈爾威船長為榜樣,做一個像他一樣合格負責的幹部!
篇四: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陳語珂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課文——《「諾曼第」號遇難記》。我非常佩服諾曼第號的船長——哈爾威,我被哈爾威船長捨己為人的精神所感動了。
全文主要講了 「瑪麗 」 號的負重太大,然後把「諾曼第 」 號的側船舷剖開了一個大窟窿 。 在 「 諾曼第 」 號上的船員和乘客們都驚醒了,他們都朝甲板奔去,一片混亂,這時,哈爾威船長在指揮臺上命令放下救生艇,讓婦女、孩子先走,其他乘客跟上,有順序的上船,如果有男人搶在女人前面,就開槍打死他,救援工作進行的井然有序,二十分鐘後,船上的六十人全部解救,只有哈爾威船長隨著輪船一起沉入大海 ……
讀到這裡,我感到了哈爾威船長捨己救人的精神是那麼高尚。雖然哈爾威船長已經在海裡久久的入睡了,但是哈爾威船長的那種偉大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後人的心中。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品質正好和哈爾威船長的品質恰恰相反。
記得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上午,我在樓下走路,準備乘公交車上學。但是有一個阿姨,為了自己方便就從樓上潑水下來,我給這冰涼的水潑了一身,像只落湯雞。我抬起頭問阿姨:「阿姨,你為什麼往樓下倒水呢?」「哼,沒長眼睛的小屁孩,誰叫你在我倒水時還走過來,你這叫自投羅網。」阿姨大聲地說。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諾曼第」號遇難記》讓我感動,讓我難忘。我們應該從生活的每一點每一滴做起,做一個向哈爾威船長一樣樂於助人的人。
篇五: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上周我們學習了《諾曼第號遇難》這篇課文,文中哈爾威船長那臨危不懼、捨己救人、大義凜然的高大形象,一直在我腦海中閃動。
《諾曼第號遇難記》講述了1870年3月17日的一個夜晚,滿載乘客的「客諾曼第」號與「瑪麗」號相撞時,哈爾威船長鎮定地指揮著人們逃生,把所有的船員和旅客都救了出來,自己卻沉入了深淵的感人故事。
在我的心目中,哈爾威船長並沒有死,他捨己救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恆的!就像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譚千秋老師在教學樓快要倒塌的時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住了幾個學生,而自己卻壯烈犧牲了!
學完了這篇課文,我還想起了羅盛教、歐陽海等那些一心為別人著想,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人民群眾的英雄們!
可有一些人卻不是這樣,記得同是在「5。12」地震的現場,一個叫「範跑跑」的老師卻是轉身就跑,全然不顧他的學生。我們覺得他該感到恥辱才對,可誰知,他竟然對著鏡頭說:「除了我女兒,我是誰也不會救的!」
真是有的人的死重於泰山,而有的人則輕於鴻毛!我想,哈爾威船長高大的形象會永遠屹立在我的心中,他那大義凜然、捨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會永遠滋潤著我的心田!
篇六:《「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周三那天,隨著第一堂課的鈴聲響起,我翻開了溢滿了墨香的語文書第65頁,頓時一行小字和一幅精美的插圖赫然躍入我的眼帘《「諾曼第」號遇難記》,這個題目讓我的心裡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怎樣的一件事呢?
隨著事件慢慢地明朗起來,我心中的疑問也破解了。主要講了1870年3月17日「瑪麗」號在大霧瀰漫的情況下撞上了「諾曼第」號,哈爾威船長鎮定自若,臨危不亂,營救出了所有人,而自己卻選擇了與心愛的郵輪同歸於盡,這是多麼地令人感動啊!
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目輝的英雄事跡:一個烈日炎炎的日子,李目輝坐在河邊柳蔭下,手中捧著一本書,正當他讀得津津有味時,忽然聽到隱隱約約的呼救聲,平時就樂於助人的李目輝急忙放下書,循著求救聲找過去,原來是在河邊嬉戲的兩個孩子一不小心滑進了河中,見此情景,他急忙阻止另外兩個想要下水救夥伴的孩子,自己卻急忙跳下水,朝兩個落水兒童遊去,幾分鐘後筋疲力盡地李目輝帶著第一個落水兒童上了岸,圍觀的人們紛紛讚揚李目輝,他在一片讚美聲中又一頭鑽入了河水中,在把第二名落水兒童救上來後,李目輝卻再也沒有上岸……
其實,生活中,這樣感人的例子還有很多,你不必刻意去做,如幫別人捶捶背、端杯茶、講道題也許你的印象就會明亮、美好起來……
通過讀這篇課文,我覺得只有盡力去幫助人, 這個世界才會更溫馨、更和諧,我也想到了那些與船長行為相反的人,但願他們能認識自已的不足,為社會的發展出一份力。
篇七:諾曼第號遇難記讀後感
這學期我們學了一篇既長又感人的文章 , 名稱叫《「諾曼第層」號遇難記》。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
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大霧瀰漫的夜晚,船長駕駛著他的「諾曼第」號慢慢的行駛著,突然海面上出現了一艘裝有螺旋裝推進器的大輪船「瑪麗」號,它筆直的朝著「諾曼第」號大郵船逼了過來,「諾曼第」號躲閃亮不及,側舷就被「瑪麗」號剖了個大窟窿。後來船長鎮定的把大家救出來,而自己卻隨著「諾曼第」號一起沉入深淵。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那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但是我與船長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都很喜歡吃水蜜桃,只剩下了兩個,一個軟軟的一個硬硬的。一開始姐姐拿了那個軟的,可是我也想吃那一個,於是我對姐姐說:「咱倆能不能交換一下?」可是姐姐死活不給,我看見後便氣憤的走開了。最後姐姐還是讓給了我吃。姐姐還帶我去買了好多筆送給了我,我很高興。其實想想,我也是一樣,常常因為一樣東西經常和妹妹吵架,而且經常惹得她哭。
不過學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做人就要大度一點嗎,這是父母,老師時常教育我們的。何況自己身為姐姐,還那麼小家子氣,到像是個吝嗇鬼。想想船長,居然為了別人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而自己卻為了某些東西,就與妹妹爭吵。如果拿我跟船長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所以我決定,從今以後要做一個寬宏大度的小學生,一個妹妹的好姐姐,一個學校的好少先隊員,一個父母眼裡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