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上片下片的內容(看百萬工農一齊踴躍)
2023-09-16 01:48:07 4
前頭捉了張輝瓚
【小故事】
1930年10月,剛剛結束中原會戰的蔣介石就組織國民黨贛軍10萬兵力對井岡山進行了第一次圍剿。國民黨調集了十一個師兩個旅共10萬人馬,並派出三個航空隊,以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南昌行營主任兼「圍剿」總司令,江西剿匪總指揮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採取「長驅直入,外線作戰,分兵合擊,猛進猛打」的辦法,分兵八路進攻贛南閩西中央根據地。當時紅軍約有4萬人,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採取「撒開兩手,誘敵深入,殲敵於根據地」的作戰方針,將主力隱蔽於贛南黃陂、小布一帶;之後,紅軍向進入龍岡「口袋」的敵軍發起攻擊,全殲敵第十八師師部及其主力五二旅、五三旅,活捉張輝瓚,俘敵9000餘人。紅軍乘勝追擊,1931年1月3日在東韶殲滅敵譚道源師一個旅3000餘人。其餘各路敵軍聞風而逃。紅軍勝利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大「圍剿」,毛澤東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詞的上半闋。
此後,1931年1月7日,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在史達林特使的支持下,一個26歲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子,一下子就成了政治局委員,他叫王明,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1930年底剛剛從蘇聯回到上海,他是一個十分幹練的小夥子,熟練掌握俄語,能夠大段背誦列寧語錄,在此後幾年,他掌握著紅軍在井岡山的領導權,差點葬送了中國的革命。而就在此後不久,蔣介石又調集20萬大軍,以何應欽擔任南昌行營主任兼總司令,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起了第二次大「圍剿」。
毛澤東面對這種這種情況,對前期寫就的詞句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形成了一首《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漁家傲[15]·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解讀】
此詞寫成於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之後、反第二次大「圍剿」勝利之前。此詩上半闋寫作戰的勝利,下半闋卻是再發雄音以表達第二次迎戰之決心。詩人筆下根據地的冬天生機盎然,就在這勃勃向上的畫面中,冬日正義的肅殺之氣正嚴陣以待。紅軍戰士不僅僅是一腔怒火衝雲端,而且為保衛家園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沉著迎戰。在詩中第三、第四、第五句中生動凝練地再現了戰鬥場面,雖未正面詳細描寫激戰情況,但詩人凌雲健筆先點出龍岡大霧,最後進抵戰局之結果。特別是「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一句,將將士們歡呼勝利的吶喊渲染得聲震四野,如猶在耳;再將敵酋的名字巧妙嵌入,又令人想起辛詞:「試問天下誰敵手,曹劉。」反其意而用之,不禁令人莞爾。
結尾句用了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典故,讀罷全詞,我們自然相信,革命者有了共工的拼搏獻身精神,是能夠戰勝任何困難的。全詞洗鍊明快,氣度雄偉而又意趣橫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和煽動性。是的,千百萬工農一齊踴躍,紅旗亂展於天下的時候,反動派的末日就到了。毛澤東無疑是大詩人,但是他又別於一般的詩人。他要「野」得多,他不在乎小我感情的簡單宣洩,而總是能夠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力,恣肆文採把最開闊的景象一下洞穿。他暴烈不羈的鬥爭精神、強悍堅毅的個性特徵、樂為天下先的入世意識、超凡脫俗的智慧膽識都不是一般的詩人能夠達到的。他同樣擁有敏銳準確的瞬間觀察能力、自然純正的藝術直覺、卓爾不群的思考獨立性、厚重深沉的悲憫情懷、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和精深博大的國學背景,而這又是一個大詩人所必需的。在我看來,兩種看似不可調和的氣質在他的身上卻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從而能夠濟世、為詩都收放自如,隨心所欲。
【對青少年寫作的啟示】
氣氛烘託抓住讀者的心
聰明的寫作者知道,讀者閱讀時的心是會被文章中的情景所感染的。因此,寫作時氣氛的烘託非常重要。這首作品利用環境和氣候來烘託氣氛,做得非常到位,值得大家寫作時學習。
這首詞起句寫了一個大景色,也烘託出了氣氛,南方的冬天樹葉多不凋零,而轉為紅色或黃色,贛南多有山林,於是周圍都是紅色,讓人覺得十分壯闊清新,剛健有力而充滿生機,絕對不會聯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