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2023-09-16 07:05:35
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涉及合金材料領域,硬質合金的主要成分為碳化鈦、碳化鋁、碳化矽、碳化鈮和包覆的金屬鈷,其中鈦、鋁、矽和鈮在材料中的物質的量比為1:0.05-0.15:0.06-0.18:0.03-0.09;包覆層為鈷納米粒子層,厚度50-200nm。該硬質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是對四種元素的氧化物進行高溫碳化,而後粉碎至相應粒度後,進行Co金屬粒子的包覆,最後經過煅燒製備。本發明提供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是在四種元素碳化物的粉體上包覆一層Co金屬納米粒子層,再通過高溫法使材料成型。成型後的鈦硬質合金材料,不僅具有較高的緻密度,同時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和韌性。
【專利說明】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於合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可塑性、機械性能強同時具備較好 強度和韌性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純鈦機械性能強,可塑性好,易於加工,如有雜質,特別是0、N、C提高鈦的強度和 硬度,但會降低其塑性,增加脆性。同時,鈦是容易鈍化的金屬,且在含氧環境中,其鈍化膜 在受到破壞後還能自行癒合。因此,鈦和鈦合金有優異的耐蝕性,特別是性能穩定,遠優於 不鏽鋼。
[0003] 液態的鈦幾乎能溶解所有的金屬,形成固溶體或金屬化合物等各種合金。合金元 素如Al、V、Zr、Sn、Si、Mo和Mn等的加入,可改善鈦的性能,以適應不同的需要。
[0004] 鑑於鈦及鈦合金優異的性能,鈦享有"未來的金屬"的美稱,鈦合金已廣泛用於國 民經濟各部門。
[0005] 申請號為201310251700. 3的專利文獻"一種鈦合金",公開了一種鈦合金,所述 合金的組成為(以重量%計):0.25 %至0.29 %的碳;0· 10 %至L 20 %的錳;0.09 %至 0· 13%的磷;(λ 10%至(λ 19%的碲;(λ 60%至L 00%的銻;彡(λ 09%的鋁;彡(λ 01 %的氮; 0. 45%至 0. 83% 的鉻;0. 04%至 0. 07% 的鈮;< 0. 50% 的銅;0. 25%至 0. 70% 的鑭;0. 2% 至 2. 00% 的鈰;0· 2%至 0· 4% 的釩;0· 0075%至 0· 0095% 的鎢;0· 010%至 0· 050% 的鈦: 其餘為鐵和不可避免的雜質。由此可知,該鈦合金的組分較多,範圍包括到金屬和少量非金 屬,其中鈦的含量較低,〇. 010% -〇. 050%的鈦並不能發揮鈦的優異性能,因此,該合金並不 是"鈦合金",而是一種多金屬合金,其性能主要是通過添加的多種金屬來實現,並沒有體現 鈦的優良性能。
[0006] 申請號為201310195627. 2的專利文獻"一種碳化釩鈦基硬質合金",公開了一種 含鈦硬質合金,該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該硬質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質 量百分比分別為:V,其含量為39. 06-43. 65% ;Ti,其含量為36. 75-41. 08% ;Fe,其含量為 0. 5% -5%;C,其含量為9. 19-10. 27%;餘量是鈷和雜質。該技術方案中為彌補鈷粘結碳化 鎢硬質合金的不足,以碳化釩鈦代替碳化鎢,所以碳化釩鈦基硬質合金彌補了鈷粘結碳化 鎢硬質合金的不足,且經濟上更優越,但雖然具有一定的機械性能,但是硬度和拉伸強度沒 有提高,所以這個硬質合金的硬度和強度均較低。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 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0008]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硬質合金材料中,主要成分為 碳化鈦、碳化鋁、碳化矽、碳化鈮和包覆的金屬鈷,其中鈦、鋁、矽和鈮在材料中的物質的量 比為:1 :0· 05-0. 15 :0· 06-0. 18 :0· 03-0. 09 ;
[0009] 包覆層為金屬鈷納米粒子層,厚度為50_200nm。
[0010] 作為優選,材料中鈦和鋁的物質的量比為1:0. 8-0. 12。
[0011] 作為優選,材料中鈦和鈮的物質的量比為1:0. 05。
[0012] 作為優選,金屬鈷納米粒子層,厚度為70-120nm。
[0013] 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製備步驟如下:
[0014] (1)根據物質的量比稱取鈦、鋁、矽和鈮的氧化物,混合均勻;
[0015] (2)將混合料放入高溫碳化爐中進行碳化,溫度1800°C -2300°C,時間l_3h ;
[0016] (3)碳化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將混合料取出,放入研磨機研磨至粉料;
[0017] (4)將粉料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室,抽真空至ΙΟ-lOOPa,預熱至600-800°C, 以二茂鈷為前驅體,控制原料的蒸發溫度為130-160°C,通入氬氣,反應室旋轉速率為 30-60r/min,反應時間30-60min,反應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取出;
[0018] (5)將包覆後的粉體混合均勻後放入模具進行高溫煅燒,溫度8000-1200°C,時間 l-3h,待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0019] 作為優選,步驟(3)得到的粉料的平均粒徑為0. 1-lOum。
[0020] 作為優選,步驟(4)化學氣相沉積反應中通入的氦氣的氣體流量為10_50sccm。
[0021] 作為優選,稱取碳化鈦、碳化鋁、碳化矽和碳化鈮粉料,放入球磨機,混合均勻後進 行步驟(4)和步驟(5),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0022]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及其製備方法,選擇鈦、鋁、矽 和鈮為主要成分,並控制鈦、鋁、矽和鈮四種元素的含量,使得鈦硬質合金具有一定的強度 和韌性,同時不尚失可塑性。同時,在四種元素碳化物的粉體上包覆一層Co金屬納米粒子 層,再通過高溫法使材料成型。成型後的材料,四種元素碳化物構成的一個個亞微米級或微 米級的基團,這種基團本身即具備高強度和韌性的特點,在通過Co納米粒子層的包覆和黏 結作用,使得基團本身的性能更趨於穩定,且基團之間相互連接更為緊密,因此,製備的鈦 硬質合金,不僅具有較高的緻密度,同時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和韌性。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為了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優選實施方案進行描述,但是 應當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特徵和優點,而不是對本發明權利要求的 限制。
[0024] 實施例1 :
[0025] 根據發明提供的製備方法製備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步驟如下:
[0026] (1)根據物質的量比稱取鈦、鋁、矽和鈮的氧化物,混合均勻;
[0027] 其中,鈦、鋁、矽和鈮在材料中的物質的量比為1 :0. 05 :0. 06 :0. 03 ;
[0028] (2)將混合料放入高溫碳化爐中進行碳化,溫度2200°C,時間2h ;
[0029] (3)碳化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將混合料取出,放入研磨機研磨至粉料,平均粒徑 為 0· 5um ;
[0030] (4)將粉料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室,抽真空至30Pa,預熱至700°C,以二茂鈷為 前驅體,控制原料的蒸發溫度為135°C,通入氬氣,氬氣的氣體流量為3〇 SCCm,反應室旋轉 速率為30r/min,反應時間45min,反應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取出;
[0031] 經檢測,粉體材料中包覆的Co金屬納米粒子層的厚度為70nm ;
[0032] (5)將包覆後的粉體混合均勻後放入模具進行高溫煅燒,溫度1100°C,時間2h,待 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0033] 實施例2 :
[0034] 根據發明提供的製備方法製備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步驟如下:
[0035] (1)根據物質的量比稱取鈦、鋁、矽和鈮的氧化物,混合均勻;
[0036] 其中,鈦、鋁、矽和鈮在材料中的物質的量比為:1 :0. 15 :0. 18 :0. 09 ;
[0037] (2)將混合料放入高溫碳化爐中進行碳化,溫度2200°C,時間3h ;
[0038] (3)碳化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將混合料取出,放入研磨機研磨至粉料,平均粒徑 為 0· 5um ;
[0039] (4)將粉料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室,抽真空至20Pa,預熱至800°C,以二茂鈷為 前驅體,控制原料的蒸發溫度為150°C,通入氬氣,氬氣的氣體流量為3〇 SCCm,反應室旋轉 速率為45r/min,反應時間45min,反應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取出;
[0040] 經檢測,粉體材料中包覆的Co金屬納米粒子層的厚度為180nm ;
[0041] (5)將包覆後的粉體混合均勻後放入模具進行高溫煅燒,溫度1100°C,時間2h,待 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0042] 實施例3 :
[0043] 根據發明提供的製備方法製備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步驟如下:
[0044] (1)根據物質的量比稱取鈦、鋁、矽和鈮的氧化物,混合均勻;
[0045] 其中,鈦、鋁、矽和鈮在材料中的物質的量比為:1 :0. 8 :0. 12 :0. 05 ;
[0046] (2)將混合料放入高溫碳化爐中進行碳化,溫度2200°C,時間2h ;
[0047] (3)碳化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將混合料取出,放入研磨機研磨至粉料,平均粒徑 為 0· 5um ;
[0048] (4)將粉料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室,抽真空至50Pa,預熱至700°C,以二茂鈷為 前驅體,控制原料的蒸發溫度為145°C,通入氬氣,氬氣的氣體流量為4〇 SCCm,反應室旋轉 速率為60r/min,反應時間30min,反應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取出;
[0049] 經檢測,粉體材料中包覆的Co金屬納米粒子層的厚度為;厚度為120nm ;
[0050] (5)將包覆後的粉體混合均勻後放入模具進行高溫煅燒,溫度1100°C,時間2h,待 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0051] 實施例4:
[0052] 根據發明提供的製備方法製備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步驟如下:
[0053] (1)根據物質的量比稱取鈦、鋁、矽和鈮的氧化物,混合均勻;
[0054] 其中,鈦、鋁、矽和鈮在材料中的物質的量比為:1 :0. 12 :0. 15 :0. 06 ;
[0055] (2)將混合料放入高溫碳化爐中進行碳化,溫度2200°C,時間2. 5h ;
[0056] (3)碳化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將混合料取出,放入研磨機研磨至粉料;平均粒 徑為lum。
[0057] (4)將粉料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室,抽真空至30Pa,預熱至700°C,以二茂鈷為 前驅體,控制原料的蒸發溫度為140°C,通入氬氣,氬氣的氣體流量為3〇 SCCm,反應室旋轉 速率為45r/min,反應時間30min,反應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取出;
[0058] 經檢測,粉體材料中包覆的Co金屬納米粒子層的厚度為90nm ;
[0059] (5)將包覆後的粉體混合均勻後放入模具進行高溫煅燒,溫度1100°C,時間2h,待 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0060] 實施例5 :
[0061] 根據發明提供的製備方法製備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步驟如下:
[0062] (1)稱取碳化鈦、碳化鋁、碳化矽和碳化鈮粉料,放入球磨機,混合均勻至平均粒徑 為 2um ;
[0063] (2)將粉料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室,抽真空至lOOPa,預熱至700°C,以二茂鈷為 前驅體,控制原料的蒸發溫度為140°C,通入氬氣,氬氣的氣體流量為2〇 SCCm,反應室旋轉 速率為60r/min,反應時間30min,反應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取出;
[0064] 經檢測,粉體材料中包覆的Co金屬納米粒子層的厚度為IOOnm ;
[0065] (3)將包覆後的粉體混合均勻後放入模具進行高溫煅燒,溫度8000-1200°C,時間 l-3h,待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0066] 根據申請號為201310195627. 2的專利文獻"一種碳化釩鈦基硬質合金"公開的技 術方案製備硬質合金,為對照組;將上述實施例和對照組採用維氏硬度壓痕法測試合金的 硬度和斷裂韌性,拉伸法測試材料的強度,結果如表1所示:
[0067] 表1硬質合金的性能測定
[0068]
【權利要求】
1. 一種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其特徵在於:硬質合金材料中,主要成分為碳化鈦、 碳化鋁、碳化矽、碳化鈮和包覆的金屬鈷,其中鈦、鋁、矽和鈮在材料中的物質的量比為:1: 0. 05-0. 15 :0. 06-0. 18 :0. 03-0. 09 ; 包覆層為金屬鈷納米粒子層,厚度為50-200nm。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其特徵在於:材料中鈦和鋁的物 質的的量比為1:0. 8-0. 12。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其特徵在於:材料中鈦和鈮的物 質的的量比為1:0.05。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其特徵在於:金屬鈷納米粒子層, 厚度為7〇_120nm。
5. -種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 在於,製備步驟如下: (1) 根據物質的量比稱取鈦、鋁、矽和鈮的氧化物,混合均勻; (2) 將混合料放入高溫碳化爐中進行碳化,溫度1800°C -2300°C,時間l_3h ; (3) 碳化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將混合料取出,放入研磨機研磨至粉料; (4) 將粉料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室,抽真空至10-100Pa,預熱至600-80(TC,以二 茂鈷為前驅體,控制原料的蒸發溫度為130-160°C,通入氬氣,反應室旋轉速率為30-60r/ min,反應時間30-60min,反應結束後,待冷卻至室溫,取出; (5) 將包覆後的粉體混合均勻後放入模具進行高溫煅燒,溫度8000-1200°C,時間 l-3h,待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得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 得到的粉料的平均粒徑為〇? l-l〇um。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 化學氣相沉積反應中通入的氦氣的氣體流量為10_50sccm。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稱取碳 化鈦、碳化鋁、碳化矽和碳化鈮粉料,放入球磨機,混合均勻後進行步驟(4)和步驟(5),得 到鈷包覆型鈦硬質合金材料。
【文檔編號】C22C29/06GK104313444SQ201410520032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0日
【發明者】翟紅波, 楊振樞, 韋洪屹 申請人:蘇州博利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