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06:52:50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母線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
背景技術:
母線排主要用來作為若干進出線與其它元器件中轉之用,然母線排與斷路器結合使用時,由於傳統的母線連接器連接斷路器只是單純的將兩連接點連接即可,故對於國內外不同規格尺寸的斷路器而言,由於連接點位置設計的不同、進出線直徑的不同等就會成有時為了能夠套用傳統的母線連接器就需要倒著安裝斷路器,很顯然這樣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現有技術中的連接器通常只適用於一種斷路器,從而每一種斷路器都要配備一個不同的連接器,這樣不僅操作複雜也無形中給使用者增大了煩擾,此外現有的連接器與斷路器之間安裝方式也不太牢固,沒有防塵的蓋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上蓋,所述底座的背面設有連接銅件,所述連接銅件的外側設有銅墊板,所述銅墊板上設有多個母線排,所述母線排、銅墊板和連接銅件均通過掛鈎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掛鈎的一端將母線排卡合在銅墊板上,所述掛鈎的另一端通過內六角平端堅固螺絲固定在底座的內部,所述連接銅件的上端通過螺栓連接件固定連接有柔性紫銅軟連接,所述柔性紫銅軟連接從底座的上端穿出連接到安裝在該底座正面的斷路器上,所述底座和斷路器的頂部安裝有蓋罩,所述蓋罩通過第一安裝螺絲固定在上蓋上,所述上蓋通過第二安裝螺絲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蓋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上安裝底板和下安裝底板,所述上安裝底板和下安裝底板均通過第三安裝螺絲固定在凹槽內,所述斷路器通過第四安裝螺絲固定設置在上安裝底板和下安裝底板上,所述蓋罩的橫截面呈L形,所述柔性紫銅軟連接呈圓弧狀。
優選的,所述母線排的數量為三個。
優選的,所述螺栓連接件包括六角頭螺栓和配套的螺母、彈墊、平墊。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柔性紫銅軟連接與斷路器連接,從而確保其不受任何規格的斷路器的影響,蓋罩可以防止灰塵的進入,上安裝底板和下安裝底板可以很好的固定住斷路器,母線排可相對前後竄動的卡合在掛鈎和銅墊板之間,從而可以調節母線排可使用的空間,滿足大規格直徑和小規格直徑導線的場合,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拆除斷路器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蓋罩、2第一安裝螺絲、3上安裝底板、4第二安裝螺絲、5第三安裝螺絲、6下安裝底板、7柔性紫銅軟連接、8螺栓連接件、9連接銅件、10內六角平端堅固螺絲、11母線排、12銅墊板、13掛鈎、14底座、15上蓋、16斷路器、17第四安裝螺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通用母線連接器,包括底座14和設置在底座14上的上蓋15,底座14的背面設有連接銅件9,連接銅件9的外側設有銅墊板12,銅墊板12上設有多個母線排11,母線排11、銅墊板12和連接銅件9均通過掛鈎13固定在底座14上,掛鈎13的一端將母線排11卡合在銅墊板12上,掛鈎13的另一端通過內六角平端堅固螺絲10固定在底座14的內部,連接銅件9的上端通過螺栓連接件8固定連接有柔性紫銅軟連接7,柔性紫銅軟連接7從底座14的上端穿出連接到安裝在該底座14正面的斷路器16上,底座14和斷路器16的頂部安裝有蓋罩1,蓋罩1通過第一安裝螺絲2固定在上蓋15上,上蓋1通過第二安裝螺絲4固定在底座14上,上蓋1上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上安裝底板3和下安裝底板6,上安裝底板3和下安裝底板6均通過第三安裝螺絲5固定在凹槽內,斷路器16通過第四安裝螺絲17固定設置在上安裝底板3和下安裝底板6上,蓋罩1的橫截面呈L形,柔性紫銅軟連接7呈圓弧狀。
母線排11的數量為三個,螺栓連接件8包括六角頭螺栓和配套的螺母、彈墊、平墊。
使用時,可先將上安裝底板3和下安裝底板6插入凹槽內,通過第三安裝螺絲5將上安裝底板3和下安裝底板6固定在上蓋15上,然後用第四安裝螺絲17將斷路器16固定在上安裝底板3和下安裝底板6上,最後通過第一安裝螺絲2將蓋罩1固定在上蓋15上,母線排11可相對前後竄動的卡合在掛鈎13和銅墊板12之間,從而可以調節母線排11可使用的空間,滿足大規格直徑和小規格直徑導線的場合,柔性紫銅軟連接7與斷路器16連接,不受任何規格的斷路器16的影響,蓋罩1可以防止灰塵的進入,斷路器16固定在上安裝底板3和下安裝底板6上,結構牢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