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機器人安全保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0:14:4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搬運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搬運機器人安全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搬運機器人代替人工搬運,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而搬運機器人的作業安全就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現有技術中採用的安全保護措施是在機器人的工作軌跡周邊設置隔離柵欄,但是這種方法一方面佔用空間較大,另一方面不能主動識別可能的危險並採取措施保護人或機械的安全,為解決此問題,專利號為ZL201410595465.6的發明專利公布了一種搬運機器人防碰撞安全保護系統,在機器人自身上設置多個檢測傳感器組,通過在運動臂上檢測障礙物,不受固定區域限制、固定軌跡空間限制,當作業中的機器人在安全距離以外檢測到人或其他機械時,能夠立即停止作業或調整動作,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雖然所述「一種搬運機器人防碰撞安全保護系統」能夠檢測危險因素,根據障礙信息主動處理,但是該方案存在安全距離邊界不可視的問題。對於人而言,人用肉眼無法看到安全距離的邊界線,容易造成人誤入機器人檢測範圍而導致機器人急停或影響機器人工作,安全性差,而且影響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安全距離可視的搬運機器人安全保護裝置,人能夠主動識別機器人的安全距離,避免了因誤入機器人檢測範圍而導致的機器人急停或影響機器人工作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搬運機器人安全保護裝置,包括機器人本體、控制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機器人本體上設置有檢測裝置,所述機器人本體的側面設置有能夠向地面投射示廓線的示廓裝置,所述示廓裝置和檢測裝置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所述示廓裝置的示廓距離不小於控制器設定的安全距離。
所述示廓裝置與檢測裝置設置為一體式或分體式。
所述示廓裝置設置為示廓燈。
進一步的,所述示廓裝置設置在機器人本體的前側和/或後側。
進一步的,所述示廓裝置設置在機器人本體的左側和/或右側。
進一步的,所述示廓裝置設置在機器人本體的前側和/或後側,以及機器人本體的左側和/或右側。
進一步的,所述示廓裝置上還設置有文字投射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的示廓裝置可使安全距離邊界可視,即通過示廓裝置投射的示廓線使人們主動觀察到機器人的安全距離,避免進入示廓線以內,從而防止因人誤入機器人檢測範圍而導致的機器人急停或影響機器人工作的情況,安全性高,提高了機器人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單側設置示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兩側設置示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三側設置示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四側設置示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器人本體,2.檢測裝置,3.示廓裝置,4.文字投射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搬運機器人安全保護裝置,包括機器人本體1、控制器,所述機器人本體1上設置有檢測裝置2,所述機器人本體1的側面設置有能夠向地面投射示廓線的示廓裝置3,所述示廓裝置3和檢測裝置2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所述示廓裝置3的示廓距離不小於控制器設定的安全距離。
通過控制器設定機器人的安全距離,而與控制器相連的檢測裝置2行進過程中在此範圍內進行掃描,檢測是否有人或其他機械的存在,當檢測到有障礙物時則立即反映給機器人本體1,機器人本體1則停止行進;同時,與控制器相連的示廓裝置3向地面投射示廓線,處於機器周圍的工作人員可通過示廓線的標記主動識別機器人的實際安全距離邊界,避免進入示廓線以內,從而防止因人誤入機器人檢測範圍而導致的機器人急停或影響機器人工作的情況,安全性高,提高了機器人的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示廓裝置3與檢測裝置2可設置為一體式或分體式。
進一步的,所述示廓裝置3設置為示廓燈。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單側設置示廓裝置3,所述示廓裝置3可以設置在機器人本體1的前或後或左或右側面。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兩側設置示廓裝置3,所述示廓裝置3可以設置在機器人本體1的前後左右中的任意兩側面。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三側設置示廓裝置3,所述示廓裝置3可以設置在機器人本體1的前後左右中的任意三側面。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四側均設置示廓裝置3。
如此,機器人在行進或轉彎過程中能夠警示周圍人員,位於機器人周邊的人員可觀察到示廓線而止步,防止誤入其檢測範圍。
進一步的,所述示廓裝置3還設置有文字投射孔4,可以通過該孔投射預設的圖案或警示性文字,警示效果更加直觀。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示廓裝置3可依據機器人自身設置的安全距離投射弧形或直線形的示廓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置的示廓裝置3可使安全距離邊界可視,能夠通過示廓線使人們主動觀察到機器人的安全距離,避免進入示廓線以內,從而防止因人誤入機器人檢測範圍而導致的機器人急停或影響機器人工作的情況,安全性高,提高了機器人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