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5:05:05 1
專利名稱: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淬火系統,尤其 涉及ー種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
背景技術:
エ件經過熱處理後都可能產生變形,主要是熱應力、組織應力及エ件形狀特點等原因引起變形,其中以淬火變形最為嚴重,生產中常因淬火變形量較大,需耗費大量エ時進行校正或修整,甚至由於變形超差而報廢。現有技術中,大多數履帶板淬火不採用淬火工具機,變形很大,熱處理後再通過壓カ的方式校正,費時、費力,而且殘餘應カ較大;履帶板是用軋制型材直接加工,熱處理前彎曲較大。而另外的方式採用淬火工具機,並採用噴水加浸水方式,控水較為困難,變形不很理想。在採用淬火工具機的淬火中,可能發生長時間等待或噴水不充分的現象。因此,提供ー種能夠有效控制變形、校正變形的淬火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目前現有技術只能減小變形而無法控制、校正變形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ー種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中,包括滾道,所述滾道的上表面平坦;壓字預校正裝置,位於所述滾道的頭端,所述壓字預校正裝置具有若干壓字輪,所述壓字輪連接ー加壓裝置;壓淬噴水裝置,其入口連接所述壓字預校正裝置的出口,所述壓淬噴水裝置具有一可調節高度的上壓板,所述上壓板上設置有第一噴水嘴,所述滾道中位於所述上壓板下方的區間設置有第二噴水嘴;智能質控揀板系統,位於所述滾道的尾端,所述智能質控揀板系統具有第一測溫器連接多個揀板推頭,所述多個揀板推頭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的出口端,所述第一測溫器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與所述揀板推頭之間。上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中,所述智能質控揀板系統還具有第二測溫器連接所述多個揀板推頭,所述第二測溫器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的入ロ。上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中,所述滾道包括若干滾輪。上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中,所述加壓裝置包括兩平行夾板,所述兩平行夾板之間設置有加壓彈簧,所述夾板的兩端設置有厚度調整絲槓。上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噴水嘴和第二噴水嘴中均包括若干可移動噴水嘴和至少ー個固定噴水嘴。上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中,所述第二噴水嘴距離所述滾道上表面的距離取值範圍為30-40mm。上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噴水嘴和第二噴水嘴均為4排,每排11個。本實用新型通過壓字預校正裝置、壓淬噴水裝置和智能質控揀板系統的設置,從而能夠有效控制變形、校正變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可以對彎曲量不超過2. 5mm的履帶板通過熱處理達到エ藝要求;可以通過噴水量對彎曲精確控制,可以達到±0. 4mm。可以取消熱處理後校正的エ序,減少校正費用,同時殘餘應カ也低於校正板;通過智能揀板系統可以確保淬火效果,從而保證產品合格;還能將所要信息如廠家、批號、生產日期等壓印到エ件上,促進質量管理。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及其特徵、外形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並未刻意按照比例繪製附圖,重點在於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主在附圖中,為清楚明了,放大了部分部件。圖I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壓字預校正裝置的示意圖;圖2a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壓淬噴水裝置的示意圖;圖2b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壓淬噴水裝置中噴水嘴的橫向示意圖;圖2c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壓淬噴水裝置中噴水嘴的縱向示意圖;以及圖3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揀板部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結合圖I、圖2a以及圖3,本實用新型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包括滾道800,滾道800的上表面平坦;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履帶板999在滾道上傳輸進行不同的エ序。壓字預校正裝置1,位於滾道800的頭端,壓字預校正裝置I具有若干壓字輪105,壓字輪105連接ー加壓裝置104 ;壓淬噴水裝置2,其入ロ連接壓字預校正裝置I的出口,壓淬噴水裝置2具有一可調節高度的上壓板201,上壓板201上設置有第一噴水嘴202,滾道800 (圖2a中未標號)中位於上壓板201下方的區間設置有第二噴水嘴203 ;為了控水量得到保證,第一噴水嘴202和第二噴水嘴203的數量相同,如圖2a所示,在ー個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噴水嘴202和第二噴水嘴203均為4排,每排11個,更為具體的,第一噴水嘴202位於履帶板999上表面上方且豎直向下,第二噴水嘴203位於履帶板999下表面下方且豎直向上。在圖2b和圖2c中,虛線標示從噴水嘴中噴射出液體的角度大小。如圖2b所示,在一個變化例中,第一噴水嘴202為3排,第二噴水嘴203為4排。進ー步地,所述第一噴水嘴202和第二噴水嘴203中均包括若干可移動噴水嘴和至少ー個固定噴水嘴,例如固定第一噴水嘴2021,可移動第一噴水嘴2022,固定第二噴水嘴2031以及可移動第二噴水嘴2032。當可移動式換板型時,根據履帶板999的實際寬度,左右移動可移動噴嘴。繼續參考圖2c,在一個優選例中,將第二噴水嘴203提高到距滾輪801上邊30-40mm的位置,増加了噴水範圍,從而可以明顯改善筋部噴水的狀況。再參考圖3,其中,智能質控揀板系統3,位於滾道800的尾端,智能質控揀板系統3具有第一測溫器303、304,第一測溫器303、304分別連接多個揀板推頭(圖3中示出了 2個揀板推頭305、306),揀板推頭305、306安裝在壓淬噴水裝置2的出ロ端,其中,揀板推頭305,306用於分別推動各自對應側邊位置處的不合格產品。圖3中還示出了加熱爐出料臺311,淬火前布料位312,壓模エ位313,圖2所示的壓淬噴水裝置2安裝在圖3中的噴淋淬火エ位314處,第一測溫器303、304安裝在壓淬噴水裝置2與所述揀板推頭之間。這兩個測溫器安裝用於檢測冷卻後仍然溫度高於某ー溫度的零件。進ー步地,智能質控揀板系統3還具有第二測溫器301、302,第二測溫器301、302 也連接揀板推頭305、306,第二測溫器301、302安裝在壓淬噴水裝置2的入口。這兩個測溫器用於檢測冷卻前溫度低於某ー值的零件。這樣,左側的兩個測溫器指揮左側的撿板推頭306,右側的兩個測溫器指揮右側的撿板推頭305,將溫度不符合エ藝的產品推出,對於符合エ藝的產品,推頭不動作。在ー個具體實施例中,滾道800包括若干滾輪801,所述滾輪也可以用若干棍棒代替以組成滾道800。參考圖I所示的結構圖,其中,加壓裝置104包括兩平行夾板102,兩平行夾板102之間設置有加壓彈簧103,夾板102的兩端設置有厚度調整絲槓101。可以調整可通過的厚度,從而通過彈簧調整預校正系統的壓力和字符壓入深度,滾輪帶有可更換的要壓入的字符信息。履帶板999在通過壓字預校正裝置I後,隨滾道800進入壓淬噴水系統2。此時履帶板999停止前進,上壓板201壓下來,上壓板201和下面的滾道800都比較平,壓カ能夠把熱態的履帶板999壓平,實現熱校正。於此同時第一噴水嘴202和第二噴嘴203開始噴水,實現淬火。在這ー過程中最主要的是第一噴水嘴202和第二噴嘴203噴水量協調,能夠實現均勻冷卻。通過精確控制水量,能夠將變形控制在±0.4_範圍內。而智能質控揀板系統3是針對偶然的長時間等待淬火引起溫度降低和噴水不良造成冷卻不徹底進行控制,確保生產的產品件件合格。當兩個零件同時到達ー個壓淬エ位,其中一件必須等待,當等待時間較長,可能導致形成其他組織,產生淬火不良,此時前面的測溫計檢測到信號,延時指揮揀板推頭,取出不良品;當噴水噴頭堵死或零件未運行到噴嘴下面噴水,此時冷卻不充分,冷卻後溫度仍然很高,後面的測溫計接到信號,指揮揀板推頭取出零件。淬火變形控制原理當加熱的薄板,單面噴水時,此面由於收縮而凹入,另一面被不同程度的壓縮,當另一面冷卻後,變形反向;當兩面噴水,冷卻速度完全協調,上下冷卻的應カ相同,此時不發生彎曲;若兩面噴水不協調,則相當於單面噴水,產生變形。要使上下兩面噴水完全協調很難做到,因此在淬火的過程中施加一定的壓力,當上下噴水不協調產生的力不能克服施加的壓力,則不產生變形,這樣只要將淬火冷卻上下噴水協調到一定範圍內,變形就較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現有技術以及上述實施例可以實現所述變化例,這樣的變化例並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在此不予贅述。[0041]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特定實施方式,其中未盡詳細描述的設備和結構應該理解為用本領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實施;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掲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這並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範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 滾道,所述滾道的上表面平坦; 壓字預校正裝置,位於所述滾道的頭端,所述壓字預校正裝置具有若干壓字輪,所述壓字輪連接ー加壓裝置; 壓淬噴水裝置,其入ロ連接所述壓字預校正裝置的出ロ,所述壓淬噴水裝置具有一可調節高度的上壓板,所述上壓板上設置有第一噴水嘴,所述滾道中位於所述上壓板下方的區間設置有第二噴水嘴; 智能質控揀板系統,位於所述滾道的尾端,所述智能質控揀板系統具有第一測溫器連接多個揀板推頭,所述多個揀板推頭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的出口端,所述第一測溫器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與所述揀板推頭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智能質控揀板系統還具有第二測溫器連接所述多個揀板推頭,所述第二測溫器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的入口。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滾道包括若干滾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幹,所述加壓裝置包括兩平行夾板,所述兩平行夾板之間設置有加壓彈簧,所述夾板的兩端設置有厚度調整絲槓。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噴水嘴和第二噴水嘴中均包括若干可移動噴水嘴和至少ー個固定噴水嘴。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幹,所述第二噴水嘴距離所述滾道上表面的距離取值範圍為30-40mm。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幹,所述第一噴水嘴和第二噴水嘴均為4排,每排11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履帶板智能質控水控校直淬火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滾道,所述滾道的上表面平坦;壓字預校正裝置,位於所述滾道的頭端,所述壓字預校正裝置具有若干壓字輪,所述壓字輪連接一加壓裝置;壓淬噴水裝置,其入口連接所述壓字預校正裝置的出口,所述壓淬噴水裝置具有一可調節高度的上壓板,所述上壓板上設置有第一噴水嘴,所述滾道中位於所述上壓板下方的區間設置有第二噴水嘴;智能質控揀板裝置,位於所述滾道的尾端,所述智能質控揀板裝置具有第一測溫器連接多個揀板推頭,所述多個揀板推頭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的出口端,所述第一測溫器安裝在所述壓淬噴水裝置與所述揀板推頭之間。
文檔編號C21D1/667GK202390486SQ201120398678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樊玉華, 竇連峰 申請人:常熟華威履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