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治療椅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7:26:00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治療風溼病的輔助醫療器械,具體說是一種風溼治療椅。
背景技術:
風溼性關節炎及肌肉勞損的病人,常有腰腿四肢疼痛的症狀。臨床上採用熱敷輔助治療可促進血液循環,消炎止痛,緩解不適症狀。但是,單純的熱敷達不到藥物治療的目的,效果較差。中國專利2007200202511公開了一種《電熱燻蒸毯》,將藥包包裹在電熱毯中,熱敷的同時達到經皮給藥的目的,提高了藥物治療的效果。但這種電熱燻蒸毯由於採用電加熱的方式,沒有液體媒介,藥效很難發揮,即使採用藥膏熱敷,也會很快受熱幹硬,無法充分發揮藥效。另一中國專利2015202445194公開了一種《蒸汽加熱風溼燻蒸治療器》,採用蒸汽加熱藥包促進藥物向肌體內滲透,熱敷和藥物外敷雙重效果相互促進,治療效果較好。但這種燻蒸治療器用於病人下肢治療的時候,由於位置較低,無法放在桌面上,操作和治療過程較繁瑣,病人採用站立姿勢,不利於血液循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效果,患者的體驗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體驗舒適、可充分發揮熱敷作用和藥物治療效果的風溼治療椅。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風溼治療椅風溼治療椅包括椅面、固定安裝在椅面下面的椅腿、固定安裝在椅面上面的椅背,在椅面的下方安裝有蒸汽發生器,椅面的前端固定連接有連通管,所述連通管的兩端分別與設置在椅腿上端的管接頭連通,所述管接頭嵌裝在椅腿的上端,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節流閥連接在其中一個管接頭上;所述管接頭通過插管連接燻蒸器,所述燻蒸器包括環形管狀結構的緩衝倉、端蓋、固定連接在緩衝倉與端蓋之間的盲管,緩衝倉的側壁上設有用於插接在管接頭上的插管;呈環形分布的多根盲管的一端與緩衝倉連通,盲管的側壁上設置有氣孔,在緩衝倉與端蓋之間設置有包裹在盲管外側的外殼,所述外殼通過綁帶綁紮在椅腿上。
所述緩衝倉與端蓋之間還設置有環形的篩網,所述盲管嵌裝在篩網上;所述端蓋為環形結構,其中心設有圓形貫穿孔。
由於採用了上述結構,該風溼治療椅採用蒸汽加熱,熱的蒸汽有助於藥效的發揮,熱敷和藥物外敷雙重效果相互促進,治療效果好,同時為下肢的治療提供坐具,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體驗較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燻蒸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燻蒸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風溼治療椅包括椅面10、固定安裝在椅面10下面的椅腿11、固定安裝在椅面10上面的椅背12,在椅面10的下方安裝有蒸汽發生器1,椅面10的前端固定連接有連通管14,所述連通管14的兩端分別與設置在椅腿13上端的管接頭15連通,所述管接頭15嵌裝在椅腿13的上端,所述蒸汽發生器1通過節流閥連接在其中一個管接頭15上;所述管接頭15通過插管連接燻蒸器3。如圖2所示,左側椅腿13的上端帶有一個三通管接頭,分別連通蒸汽發生器1、燻蒸器3和連通管14,右側椅腿的上端帶有二通管接頭,將連通管14和另外一個燻蒸器連通;蒸汽發生器1是帶有電加熱裝置的水容器,利用支架固定安裝在四條椅腿11的中間。使用時,通過加熱裝置將水加熱,產生蒸汽。
如圖3、圖4所示,所述燻蒸器3包括環形管狀結構的緩衝倉4、端蓋5、固定連接在緩衝倉4與端蓋5之間的盲管6,緩衝倉4的側壁上設有用於插接在管接頭15上的插管;呈環形分布的多根盲管6的一端與緩衝倉4連通,盲管6側壁上設置有氣孔,這些氣孔均指向外側,在緩衝倉4與端蓋5之間設置有包裹在盲管6外側的外殼7。外殼7採用鉸接在一起的兩個半圓形扣板式結構,可以很方便地拆裝。所述外殼7通過綁帶16綁紮在椅背12前端的椅腿11上。
所述端蓋5為環形結構,其中心設有圓形貫穿孔,可以方便腳踝穿過。
使用時,將裝有藥物的藥包環繞盲管6包裹上,外側再包裹上外殼7,起到固定和密封的作用。蒸汽發生器1產生熱的蒸汽通過節流閥2調節流量以後送入緩衝倉4,再分別倒入多根盲管6中,經盲管6上的氣孔滲進藥包,將藥包中的藥物加熱並打溼,從藥包中釋放出來的蒸汽不僅具有一定的熱量,還攜帶有藥物成份。患者肢體穿過緩衝倉4的中心位於外殼7和盲管6中間的空腔中,接受燻蒸治療。
另外,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所述緩衝倉4與端蓋5之間還設置有環形的篩網8,所述盲管6嵌裝在篩網8上。篩網8起到支撐盲管6的作用,可以避免盲管6受壓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