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恆溫溼盒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8:16:25
專利名稱:電子恆溫溼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生化實驗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出以前,在臨床診斷、科研和教學中進行的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細胞化學、原位位子雜交以細胞組織特殊染色所用的設備為溼盒和烤箱。通常,先把切片放在溼盒裡,然後將溼盒放進具有一定溫度的烤箱裡,然後保持一段時間,使溼盒升溫,達到預定要求。這種方法存在以下缺點1.升溫時間長,一般需30~60分鐘;2.操作繁瑣;3.需配置溼盒和烤箱,費用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自動控溫控時的溼盒,以簡化操作程序、縮短升溫時間,並以此取代烤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現行溼盒的一端安裝一個電子恆溫裝置箱,箱內設有電熱裝置,電熱裝置由電源及加熱電路、控溫系統電路、定時器電路和音樂蜂鳴電路組成,具有控制溫度,控制時間和定時報警功能,實現全部操作過程自動化。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節省操作時間約50%;2.簡化操作過程;3.溫度誤差小,小於0.2℃;4.省去龐大的烤箱,節省資金和場地。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電路控制原理。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軸測圖(摘要附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路框圖;圖3、4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本實用新型是在普通的溼盒內加一溫控裝置(W)構成,見圖1。
電源及加熱部分由變壓器輸出兩個交流電壓12V和36V,其中12V經整流橋,濾波電容C1輸出直流12V,36V通過繼電J1的常閉觸點與RL1500W加熱管串聯,使得溫控器加熱系統一加電就開始緩慢升溫,1500W加熱管工作在36V狀態下,實際功率就只有40W,而且在加熱管上裝有足夠大的散熱片使得熱量傳導更均勻,在散熱片上灑些水就可使溫度在42℃以下有足夠的溫度(可根據灑水量的多少控制溼度在85%左右,但不建議倒太多的水,否則增大熱惰性)。
控溫系統部分由BG1、BG2,水銀溫度開關K6、R1、R2、R3、J1、LED1、LED2組成,當溫度尚未上升到預定溫度時,K6不導通,BG1飽和紅燈LED1亮,BG2截止,J1不動作,使加熱管繼續加熱,當溫度上升到預定溫度時,K6導通,BG1即截止,BG2工作,J1動作,常閉觸點斷開,綠燈LED2亮,紅燈LED1熄滅,加熱管停止加熱,進入恆溫階段,當溫度下降時又重複上述動作。
定時器系統部分該定時器可控制整個系統全部工作時間,也可控制從第一次綠燈LED2亮後開始計時的恆溫時間,這由開關K0閉合的時間決定,由BG3、BG4、R4、R※(注※者為1/2W,其餘為1/4W)、C2和Kd組成的定時器電路,當K0閉合時,調整R4以選擇所需時間(最長可定三小時),為了計時更精確,按下復位按鈕Kd以釋放C2中原有電荷,而重新開始充電計時,顯然,此按鈕開關可作為每次定時用的復位開關,當電容C2充電到達一定的電壓值時,BG3和BG4組成的複合管導通,經過R5使定時器的執行電晶體BG5基極電位上升到0.7V,BG5即導通,J2吸合。
音樂蜂鳴系統部分由KD-482音樂集成電路為核心構成,工作電壓3V,由兩節五號電池提供,用3DG12推動0.2VA揚聲器,當J2吸合時,音樂蜂鳴器接電工作,連續播放所有存樂曲,直至關掉定時器或重新定時為止。
電路圖中的參數為R1=62K,R2=1.5K,R3=24K,R4=3.3M,R5=18K,R6=56K,R※=30Ω,C1=100μf/25V,C2=2000μf/25V,C3=51P,BG1~BG5=3DG406×15,β50,BG6=3DG12,β50。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免疫組織化學等生化實驗的電子恆溫溼盒,其特徵是在溼盒內安裝有一電子恆溫裝置,電子恆溫裝置由電源電路及加熱電路、控溫系統電路、定時器電路和音樂蜂鳴電路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電子恆溫溼盒,其特徵是控溫系統電路由兩個三極體等組成,前一個三極體的集電極通過一電阻與後一個三極體的基極相連;前一個三極體的基極接有一溫度開關;後一個三極體的集電極接有一個繼電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恆溫溼盒,其特徵是定時器電路由三個三極體等組成,前一個三極體的基極接有一個電容和一個開關,基極與集電極之間接有可調電阻,發射極與中間三極體的基極相連,中間三極體的發射極與後一個三極體的基極相連,後三極體的集電極通過一個繼電器與前述兩個三極體的集電極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於免疫組織化學等生化實驗的電子恆溫溼盒。本實用新型是將一電子恆溫裝置安裝於溼盒內,從而省掉了加熱用烤箱。恆溫裝置由電源及加熱電路、控溫電路、定時器電路和音樂蜂鳴電路等組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溫度誤差小,節省資金和場地。
文檔編號G01N33/48GK2146001SQ92221170
公開日1993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1992年9月29日
發明者李青, 李亞非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