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BIM的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快速周轉方法與流程
2023-09-18 08:07:35 1
本發明涉及裝配式建築施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於BIM的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快速周轉方法。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主要有疊合樓板獨立支撐、預製牆板斜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等,是除裝配式建築拆分的構件以外,用量較多的一種周轉材料。單就預製牆板的斜支撐而言,拆分的牆板尺寸不同,對應的斜支撐數量即不相同(如構件小於4m時,需兩根支撐,構件大於6m時,需三根支撐)。此外,構件尺寸和重量不同,在深化設計工藝圖中,其預埋鉤環位置不同,從而導致斜撐調節的長度也不盡相同。目前現場在斜撐拆除運至上一層使用時,未經分類,作業人員任意拾取,重新根據牆體預埋件的位置,調整斜撐長度,使得工效大為降低。同時,裝配式建築根據標準層高度,會配置多套支撐體系,根據不同部位混凝土強度達到時間進行拆除和周轉。有時,疊合樓板獨立支撐在樓層較細流水時,也會造成作業人員混淆拆除時間,提前拆除,造成安全隱患。可以說,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的周轉影響著裝配式建築施工進度和安全。為此,在滿足支撐體系安全的基礎上,有必要提升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的周轉效率,發揮裝配式建築對工期的最大潛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基於BIM的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快速周轉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於BIM的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快速周轉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圖紙建立裝配式建築三維BIM模型;
(2)確定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中的三類構件: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
(3)確定所需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的尺寸類別;
(4)在裝配式建築三維BIM模型中的標準層模型中分別布置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三類構件;
(5)對不同位置的構件進行標記並製作對應的二維碼標籤;
(6)施工時,將二維碼標籤貼於裝配式建築首層所需構件上,待該層支撐體系達到要求可以拆除後,根據二維碼標籤的信息,將支撐體系運輸至下一層對應的安裝位置進行快速周轉。
步驟(3)現澆模板斜支撐的尺寸類別通過下述方式獲得:確定不同尺寸的現澆模板的斜支撐兩端預設鉤環位置,根據預設鉤環位置確定現澆模板斜支撐的長度,根據現澆模板斜支撐的長度進行分類確定其類別。
步驟(3)預製牆板斜支撐的尺寸類別通過下述方式獲得:確定不同尺寸的預製牆板的斜支撐預埋構件的布設位置,根據斜支撐預埋構件的布設位置確定預製牆板斜支撐的長度,根據預製牆板斜支撐的長度進行分別確定其類別。
步驟(5)具體為:
(501)將裝配式建築三維BIM模型中的標準層模型按房間進行編碼得到房間標號;
(502)對疊合樓板獨立支撐按周轉時間信息進行標記,對每個房間中的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按照房間標號和尺寸類別進行標記;
(503)獲取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的屬性信息,所述的屬性信息包括安裝位置信息和拆除時間信息;
(504)根據每個構件的標記信息和屬性信息製作標記二維碼標籤。
步驟(504)中二維碼標籤採用不同顏色的二維碼標籤,不同顏色用於區分三類構件,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分別對應一種顏色。
步驟(504)中二維碼標籤中包括二維碼和LOGO標識,所述的二維碼包含各構件的屬性信息,所述的LOGO表示包含各構件的標記信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將不同的構件進行分類並製作二維碼標籤,從而方便根據二維碼標籤的信息將支撐體系運輸至下一層對應的安裝位置,實現快速周轉。
(2)本發明支撐體系按時間和空間域進行科學分類,疊合樓板獨立支撐體系主要考慮上下周轉次數這一時間範疇,預製牆板斜支撐及現澆模板斜支撐主要考慮其空間不同位置的不同長度種類,達到了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的快速周轉;
(3)本發明運用二維碼、顏色、LOGO形成多樣化的二維碼集作為分類標識系統,真正做到了分類運輸、分類吊裝,較大程度上減少了斜支撐的調節時間,達到了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的快速周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基於BIM的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快速周轉方法的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基於BIM的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快速周轉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圖紙建立裝配式建築三維BIM模型;
(2)確定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中的三類構件: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
(3)確定所需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的尺寸類別;
(4)在裝配式建築三維BIM模型中的標準層模型中分別布置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三類構件;
(5)對不同位置的構件進行標記並製作對應的二維碼標籤;
(6)施工時,將二維碼標籤貼於裝配式建築首層所需構件上,待該層支撐體系達到要求可以拆除後,根據二維碼標籤的信息,將支撐體系運輸至下一層對應的安裝位置進行快速周轉。
步驟(3)現澆模板斜支撐的尺寸類別通過下述方式獲得:確定不同尺寸的現澆模板的斜支撐兩端預設鉤環位置,根據預設鉤環位置確定現澆模板斜支撐的長度,根據現澆模板斜支撐的長度進行分類確定其類別。
步驟(3)預製牆板斜支撐的尺寸類別通過下述方式獲得:確定不同尺寸的預製牆板的斜支撐預埋構件的布設位置,根據斜支撐預埋構件的布設位置確定預製牆板斜支撐的長度,根據預製牆板斜支撐的長度進行分別確定其類別。
步驟(5)具體為:
(501)將裝配式建築三維BIM模型中的標準層模型按房間進行編碼得到房間標號;
(502)對疊合樓板獨立支撐按周轉時間信息進行標記,對每個房間中的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按照房間標號和尺寸類別進行標記;
(503)獲取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的屬性信息,所述的屬性信息包括安裝位置信息和拆除時間信息;
(504)根據每個構件的標記信息和屬性信息製作標記二維碼標籤。
步驟(504)中二維碼標籤採用不同顏色的二維碼標籤,不同顏色用於區分三類構件,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現澆模板斜支撐和預製牆板斜支撐分別對應一種顏色。
步驟(504)中二維碼標籤中包括二維碼和LOGO標識,所述的二維碼包含各構件的屬性信息,所述的LOGO表示包含各構件的標記信息。
本實施例中,房間標號用英文大寫字母順序標識,如房間A、B、C、D等,房間超過26個字母後,採用兩位英文大寫字母表示,如AA、AB、AC等;對疊合樓板獨立支撐按周轉時間信息進行分類,用阿拉伯數字1、2、3等依次表示;預製牆板斜支撐及現澆模板斜支撐構件模型儲存房間及長度兩個信息,按長度數值進行分類,同樣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A1、A2、A3、B1、B2、B3等。
疊合樓板獨立支撐的二維碼標籤用黑色表示,中間增加的LOGO顯示的阿拉伯數字1、2、3等表示周轉次數;預製牆板斜支撐及現澆模板斜支撐的二維碼標籤分別用紅色和黃色兩種顏色表示出來,中間增加的LOGO顯示的大寫英文及阿拉伯數字表示如紅色的A1、A2、A3等表示不同房間預製牆板斜支撐的不同種類,黃色的A1、A2、A3等表示不同房間現澆模板斜支撐的不同種類,即在不同房間內的不同斜支撐長度種類。
本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的周轉方法,將支撐體系按時間和空間域進行科學分類(疊合樓板獨立支撐體系主要考慮上下周轉次數這一時間範疇;預製牆板斜支撐及現澆模板斜支撐主要考慮其空間不同位置的不同長度種類),運用二維碼+顏色+LOGO形成多樣化的二維碼集作為分類標識系統,真正做到了分類運輸、分類吊裝,較大程度上減少了斜支撐的調節時間,達到了裝配式建築支撐體系的快速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