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8:59:20 2

本發明涉及通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
背景技術:
現在的排風風帽都是通過空氣流動來推動其旋轉,這種推動方式需要有較大的風力時才能產生效果,且開始旋轉後需要通過流體壓力來將內部空氣抽出,沒有內部排氣結構,排氣效果較差,同時一般的排風風帽材質大多為不鏽鋼,這種材質在長時間使用以後很容易發生磨損變形,從而在帽體旋轉時候使其他部件也產生磨損變形,很容易造成風帽報廢,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一般的風帽容易磨損,且排氣效果不夠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包括上轉軸、風管和傳動軸,所述上轉軸外側固定有風葉,所述上轉軸下方安裝有遮雨簷,所述遮雨簷下方連接有帽體,所述帽體上設置有通氣口,所述通氣口下方內側安裝有轉輪,所述風管上開設有輪槽,且輪槽與轉輪相接觸,所述風管上方設置有通氣孔,所述傳動軸下方連接有軸承,所述軸承外側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右側設置有固定座,且支架通過固定座與風管相連,所述軸承下方設置有通氣管道,所述通氣管道中心固定有下轉軸,且下轉軸與傳動軸連接,所述下轉軸上安裝有槳葉。
優選的,所述上轉軸通過傳動軸與下轉軸連接,且三者處於同一垂直線。
優選的,所述遮雨簷、帽體和通氣孔材質均為高純納米氧化鋁。
優選的,所述通氣口為自內向外方向朝下傾斜,且傾斜角為50°。
優選的,所述通氣孔在風管上的分布範圍位於通氣孔在風管上的投影面積內。
優選的,所述軸承和支架均設置有兩處,且關於下轉軸水平中心線對稱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設有風葉,能夠讓外部氣流流動的時候直接帶動帽體旋轉,使內部氣流更加容易進行散發,上轉軸通過傳動軸和下轉軸連接,使上轉軸旋轉的同時也能夠帶動槳葉旋轉,從而加速通氣管道內的空氣流動,通氣口與水平面夾角為50°,使大雨的時候雨水也不會從通氣口回流入室內,帽體下方安裝有轉輪,且風管外側設置輪槽,通過轉輪與輪槽來確保帽體的位置,不會在長時間使用後發生傾斜等情況,延長了該設施的使用壽命,所述遮雨簷、帽體和通氣孔材質均為高純度氧化鋁,相對於通常的不鏽鋼材質強度更高,且不容易產生磨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風葉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轉輪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轉軸,2、風葉,3、遮雨簷,4、帽體,5、通氣口,6、轉輪,7、輪槽,8、風管,9、傳動軸,10、通氣孔,11、軸承,12、支架,13、固定座,14、槳葉,15、下轉軸,16、通氣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包括上轉軸1、風管8和傳動軸9,上轉軸1外側固定有風葉2,上轉軸1下方安裝有遮雨簷3,上轉軸1通過傳動軸9與下轉軸15連接,且三者處於同一垂直線,遮雨簷3下方連接有帽體4,遮雨簷3、帽體4和通氣孔10材質均為高純納米氧化鋁,帽體4上設置有通氣口5,通氣口5為自內向外方向朝下傾斜,且傾斜角為50°,通氣口5下方內側安裝有轉輪6,風管8上開設有輪槽7,且輪槽7與轉輪6相接觸,風管8上方設置有通氣孔10,通氣孔10在風管8上的分布範圍位於通氣孔5在風管8上的投影面積內,傳動軸9下方連接有軸承11,軸承11和支架12均設置有兩處,且關於下轉軸15水平中心線對稱設置,軸承11外側安裝有支架12,支架12右側設置有固定座13,且支架12通過固定座13與風管8相連,軸承11下方設置有通氣管道16,通氣管道16中心固定有下轉軸15,且下轉軸15與傳動軸9連接,下轉軸15上安裝有槳葉14。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時,空氣通過風葉2帶動上轉軸1旋轉,上轉軸1通過傳動軸9帶動下轉軸15旋轉,從而使槳葉14開始旋轉進行吸氣工作,同時遮雨簷3和帽體4也同步開始旋轉,來使遮雨簷3上方的雨水拋甩出,而帽體4與風管8之間的空氣也將被帶動排出,內部空氣通過通氣管道16到達通氣孔10,接著在外部空氣的氣流和內部空氣的推動下從通氣口5傾斜排出,以此來達到排風的目的,這就是該高純納米氧化鋁封頂的排風風帽的工作原理。
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