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閉式託罐搖臺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9:54:40 1
專利名稱:開閉式託罐搖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井罐籠提升中的罐籠承接裝置,特別是能將罐籠託起及軌道搭接並能同時打開釋放罐籠的開閉式託罐搖臺。
背景技術:
在立井提升過程中,必須採用罐籠承接裝置將罐內軌道與巷道水平軌道銜接起來,便於進出車輛。現有託罐承接裝置,只有託罐功能而無搭接功能,在主提升繩(受鋼絲繩的性能和負載變化的影響)長度發生變化時,導致軌道不能正常對接,致使進出車輛困難,出現掉道翻車事故。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罐籠承接裝置容易掉道翻車事故而提供的一種開閉式託罐搖臺。採用下託臂底部託起罐籠的同時上部採用上搖臂搭接罐籠內軌道,使搖臺與罐籠做到無縫銜接,實現進出車輛平穩、順暢。公知的每部罐籠在進出車兩側同時使用兩臺開閉式搖臺,本實用新型以單臺開閉式搖臺為例。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開閉式託罐搖臺包括上搖臂、機座、下託臂、四連杆機構、連動撥叉、驅動油缸、滾輪,其特徵是四連杆機構、連動撥叉、驅動油缸均固定在機座上。四連杆機構的一端與下託臂,另一端與驅動油缸相連,連動撥叉位於四連杆機構曲柄端的左側,在四連杆機構的曲柄端設有一滾輪,連動撥叉通過滾輪與四連杆機構連接,滾輪與連動撥叉之間為滾動摩擦。在連動撥叉的上方裝有上搖臂,連動撥叉與上搖臂緊固連接。如果罐籠為二層或多層需要換層時,重複上述操作即可實現各層進出車輛。所述的下託臂也為四連杆機構的搖杆。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開閉式託罐搖臺採用下託臂,從罐籠底面託起罐籠和上搖臂搭接罐籠內軌道,不受終端載荷變化影響補償鋼絲繩塑性伸長,兩者相互作用,使車輛平直進出罐籠,非常順暢省力,避免了使用搭接式搖臺時經常出現的大斜坡進出罐困難、 罐籠上下顛簸、前後擺動、礦車容易掉道等問題。尤其解決了上下大件的運輸問題,提高了運輸作業效率,從根本上保證了生產安全。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託臂伸出上搖臂搭接(即閉合狀態)時帶罐籠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託臂收回上搖臂抬起(即打開狀態)時不帶罐籠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連動撥叉、上搖臂及滾輪的示意圖。圖中,1.罐籠,2.上搖臂,3.機座,4.下託臂,5.四連杆機構,6.連動撥叉,7.驅動油缸,8.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單臺開閉式託罐搖臺為例,參照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包括上搖臂2、機座 3、下託臂4、四連杆機構5、連動撥叉6、驅動油缸7、滾輪8,四連杆機構5、連動撥叉6、驅動油缸7均固定在機座3上。四連杆機構5的一端與下託臂4相連,另一端與驅動油缸6相連,連動撥叉6位於四連杆機構5的曲柄端的左側,在四連杆機構5的曲柄端設有一滾輪8, 滾輪8與連動撥叉6滾動摩擦。在連動撥叉6的上方裝有上搖臂2,連動撥叉6與上搖臂2 緊固連接,繞同一迴轉中心擺動;驅動油缸7驅動四連杆機構5的同時,經滾輪8作用連動撥叉6使上搖臂2抬起和放下。所述的下託臂3也為四連杆機構4的搖杆。當驅動油缸7活塞杆伸出,推動四連杆機構5使下託臂4向上翻轉,託住罐籠底盤向上移動;同時經連動撥叉6作用使上搖臂2下落與罐籠1內軌道搭接,實現進出車輛。當驅動油缸7活塞杆收回,拉動四連杆機構5使下託臂4向下翻轉緩慢收回,同時上搖臂2抬起使罐籠釋放。如果罐籠為二層或多層需要換層時,重複上述操作即可實現各層進出車輛。
權利要求1. 一種開閉式託罐搖臺,包括上搖臂(2)、機座(3)、下託臂(4)、四連杆機構(5)、連動撥叉(6)、驅動油缸(7)、滾輪(8),其特徵是四連杆機構(5)、連動撥叉(6)、驅動油缸(7) 均固定在機座(3)上;四連杆機構(5的一端與下託臂(4)相連,另一端與驅動油缸(7)相連,連動撥叉(6)位於四連杆機構(5)曲柄端的左側,在四連杆機構(5)的曲柄端設有一滾輪(8),連動撥叉(6)通過滾輪(8)與四連杆機構(5)連接,滾輪(8)與連動撥叉(6)之間為滾動摩擦;在連動撥叉(6)的上方裝有上搖臂(2),連動撥叉(6)與上搖臂(2)緊固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閉式託罐搖臺,包括上搖臂、機座、下託臂、四連杆機構、連動撥叉、驅動油缸、滾輪,其特徵是四連杆機構、連動撥叉、驅動油缸均固定在機座上;四連杆機構的一端與下託臂相連,另一端與驅動油缸相連,連動撥叉位於四連杆機構曲柄端的左側,在四連杆機構的曲柄端設有一滾輪,連動撥叉通過滾輪與四連杆機構連接,滾輪與連動撥叉之間為滾動摩擦;在連動撥叉的上方裝有上搖臂,連動撥叉與上搖臂緊固連接。其優點是採用下託臂底部託起罐籠的同時上部採用上搖臂搭接罐籠內軌道,使搖臺與罐籠做到無縫銜接,實現進出車輛平穩、順暢。
文檔編號B66B17/20GK202038800SQ201120042629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8日
發明者匡增河, 孟建, 羅述棟, 趙志剛 申請人:徐州九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