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合孔壁內襯套裝引導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9:37:50 3
專利名稱:一種複合孔壁內襯套裝引導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材料製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製備複合孔壁的內襯套裝引導裝置。
背景技術:
在孔內壁複合一層異質襯材,通常是將基孔加熱進行熱裝或將預成形的襯管進行低溫冷卻進行冷裝,並且需要對襯管端部進行倒角、整形等有效的預處理。這些方法都是利用材料的熱脹冷縮原理,增大基孔與襯管之間的間隙,以便於套裝。為保證套裝後孔壁與襯管的結合牢固,孔徑和襯管外徑尺寸往往設計為較大的過盈量,由於材料的熱脹冷縮量是有限的,因此,即使採用熱裝或冷裝,也難以保證套裝過程的順利進行,造成成品率較低。加之對材料加熱或冷卻消耗能量,使製備成品增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複合孔壁內襯套裝引導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由引入結構、導向結構和固定結構三部分組成,引入結構在前,與導向結構相連,導向結構在引入結構和固定結構之間,固定結構在尾部,整個裝置採用整體構造;引入結構外形為球面或錐面結構,於最大截面處與導向結構相連;導向結構徑向尺寸與襯管外徑尺寸相當,固定結構徑向尺寸與襯管內徑尺寸相當。套裝時,固定結構裝配入襯管端部,將引導裝置與襯管相連接,利用作用於襯管上的軸向力依次將引導裝置和襯管裝入孔內。
由於該裝置的引導作用,則可避免因施力偏斜等原因造成的基孔壁劃傷以及基孔壁或襯管變形致使套裝困難甚至造成費品,可在常溫下對襯管進行順利套裝,無需加熱或冷卻,且對襯管端部預處理質量要求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應用過程示意圖。
圖中1為引入結構、2為導向結構、3為固定結構、4為工件基孔、5為襯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最佳實施例。
引入結構1在前,與導向結構2相連,導向結構2在引入結構1和固定結構2之間,固定結構3在尾部,整個裝置採用整體機械加工製造或三部分分別加工製造後採用螺紋或其它連接方式固為一體。導向結構2的徑向尺寸與襯管5的外徑尺寸相當,固定結構3的徑向尺寸與襯管5的內徑尺寸相當。套裝時,固定結構3裝配入襯管5端部,將引導裝置與襯管5相連接,在襯管5上施加軸向力推力F,可將引導裝置和襯管5依次裝入工件基孔4內,實現工件基孔4與襯管5的套裝。
權利要求1.一種複合孔壁內襯套裝引導裝置,其特徵在於它由引入結構(1)、導向結構(2)和固定結構(3)三部分組成,導向結構(2)位於引入結構(1)和固定結構(3)之間;引入結構(1)的外形為球面或錐面結構,於最大截面處與導向結構(2)相連;導向結構(2)的徑向尺寸與襯管(5)的外徑尺寸相當,固定結構(3)的徑向尺寸與襯管(5)的內徑尺寸相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製備複合孔壁的內襯套裝引導裝置。該裝置由引入結構、導向結構和固定結構三部分組成,套裝時對襯管起引入和導向作用,可在常溫下順利進行套裝,無需加熱或冷卻,且對襯管端部預處理質量要求低。
文檔編號B21K21/00GK2603717SQ0321529
公開日2004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25日
發明者張景德, 高偉, 劉保訓, 高瑞安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