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芬芬結局(D系列004鄭芬芬聽說)
2023-09-14 21:48:00 2
《聽說》:愛情、戰爭、劇情
導演:鄭芬芬
「
在上一部電影《盜夢空間》的解析中我強調了電影對白的重要性,但這一部電影仿佛就在瘋狂打我臉一般。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沒有對白。」
頭圖來源|豆瓣
撰 稿|阿 D
主觀評分|★★★★
01 · 基本信息《聽說》
譯 名:聽說 /Hear Me
製片地區:中國臺灣
上映日期:2009-08-28(中國臺灣) / 2015-06-26(中國大陸)
原 聲:普通話/ 臺灣手語 / 閩南語
觀影日期:2020年3月9日
主觀評分:★★★★(4星)
各平臺評分情況匯總
趣聞:拍攝該片時,劇組獲得了臺北市聽障奧運主辦單位的贊助。
02·演職人員演員
彭于晏 飾 天闊
陳意涵 飾 秧秧
陳妍希 飾 小朋
職員
導演:鄭芬芬
編劇:鄭芬芬
音樂:黃勳玲/鍾興民
趣聞:陳妍希憑藉本片獲2009年 第46屆臺北金馬獎 最佳新演員(提名)。
03·觀後得知這部影片是在很久以前,那時候的CCTV6尚且值得一看,我便在電視裡聽到了他的簡介,當時其實我只聽到了一句話,就決定要看這部電影了——
「本片講述了兩個互相以為對方是聾啞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至於為什麼呢?
如前文所說,本片中,由彭于晏飾演的黃天闊與陳意涵飾演的秧秧之間的愛情故事。兩人因為陳妍希飾演的小朋而互相認識,但因為小朋存在聽力障礙,因為都要與小朋用手語交流,因此導致兩人都以為對方也同為聽力障礙患者,由此引發的善意的誤會與愛情故事。
在我看來,本片一共兩大看點:情節設置與無聲的人物表演。
首先基於人物設置。本片在2009年在臺灣上映,當時臺灣剛好舉辦聽障奧運會。因此在人物設置上其實十分應景,而這也是我唯二看過的「無聲」電影。
本片片頭「聽障奧運在臺北」字樣
而除此之外本片一開始就為我添加好感的原因在於本片的情節設置。因為我對這個故事十分有同感,因為我也曾因為誤會被誤當作過聽障人士。
所以,這就是我好奇這部電影,為什麼想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我想知道誤會產生的原因,想知道誤會將如何解除,當然,他們倆之間的愛情故事也的確令我豔羨不已。
而本片的另一看點在於:無聲的人物表演
秧秧與小朋的爭吵
本片另一點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本片大多數的對白都以手語為展現方式,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聾啞人姐姐小朋(陳妍希飾)和可以正常交流的秧秧(陳意涵飾)在酒醉後的一番爭吵,主要原因是這段情節中所有臺詞全部都是由手語表現。起初我始終擔心手語是否會因其表達方式的複雜與難度而使表演缺失情感,因為在手語表現速度相較口語較為緩慢的情況下,演員要完成臺詞的表達與情感流露上的同步是很難的,作為一個學過一段時間的人來說,所以我很佩服這部電影中能流暢使用手語交流的演員,無論是陳妍希、陳意涵、彭于晏,他們真的是辛苦了。
之前我也看過一部涉手語的電影——《寂靜之地》,其中母親的分娩時刻對疼痛的忍耐與堅強也為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不一樣的是,在《聽說》的印象場景中,充滿了的是大段的臺詞與演員的悲傷痛苦的面孔,而在《寂靜之地》中則是無聲無息的壓迫。兩者實際上都是對此事無聲勝有聲的完美詮釋,只不過兩者的電影類型不同決定了表現方式上的不同,因而採取了不一樣的處理形式而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不過在我看來,本片在對白與情節設置上都存在比較大的缺陷,其一是因為本片因為描繪對象的設置的特殊性,儘管選取的題材是臺灣地區已經相當成熟的愛情片,但是在設置上仍然存在許多刻意,加上對白的拖沓與造作表現,對比兩年之後爆火的《那些年》上還是有著不少遺憾。
所謂愛情片的展現方式,往往就與令人不適僅有一線之隔。
但基於其展現內容的特殊性與全程手語的展現方式,加上自身主觀背景的情況下,個人認為本片仍然值得一看,於是最終得分:4星。
想要說的話
1.關於還沒結婚都還是小孩子的說法,這不是我第一次聽說了,倒是蠻有意思,不知道我用這種說法還能否說服長輩給我壓歲錢呢?哈哈!
2.本片令人驚喜的角色竟然不是陳妍希等主角,而是「天闊」的爸媽,真的超級可愛的一對夫妻。
3.愛情跟夢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聽,不用說,也不用被翻譯,就能感受到它。
——《聽說》
歡迎關注、留言
公眾號|暈人的化學方程式
頭 條|暈人的化學方程式
如果你有什麼好電影也歡迎推薦給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