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發電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9:12:16 1
海洋能發電平臺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海洋能發電平臺,涉及發電機領域。採用海洋能、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技術,克服目前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發電單一性問題,把三種自然資源結合利用,有效發揮三種自然資源特性,極大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發電成本,清潔能源、無環境汙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適用於各類海洋、湖泊發電。
【專利說明】海洋能發電平臺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提供了 一種海洋能發電平臺,涉及發電機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能源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石,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化石能源是全球能源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消費總量逐年攀升。但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資源,且儲量有限,其產量的萎縮不可避免。目前我國的能源消費已佔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5%,能源安全問題越發重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長,世紀能源危機、全球電力緊張、有很多地區備受停電困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石油、煤炭等傳統石化能源價格的不斷高漲以及他們在燃燒過程中對全球氣候和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日益為人們所關注,已迫使全世界將目光聚集在新能源的開發。從資源、環境、社會發展的需求看,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必然的趨勢。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族中,太陽能、風能、海洋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然而目前太陽能和風能、海洋能供電存在單一性問題:一是太陽能在夜晚和陰雨天就不能供電;二是風力資源較少的地區不能供電。三是海洋能發電沒有充分利用。如何進行三種資源互補,實現效益最大化,值得我們研究和探索。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目前太陽能、風能和海洋能發電單一性問題,如太陽能在夜晚和陰雨天不能供電,風能在風力較少時也不能供電的情況,海洋能發電沒有充分利用。本發明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海洋能發電的特性,使三種自然能源作為互補式供電,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海洋能發電機平臺由海洋能發電機平臺框架、圓形進水口、浮板、軸承固定裝置、軸承、磁鐵、感應線圈繞組、發電平臺支架、空氣進出口管道、第一層平臺、第二層平臺、風能發電機支撐杆、出風口、進風口、風能發電機、進出風口連接盤、第三層平臺、第四層平臺、太陽能電池板等設備組成。
[0005]海洋能發電平臺由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發電平臺組成,下層設為海洋能發電平臺,中層設為風能發電平臺,上層設為太陽能發電平臺。第一層平臺內設有多個海洋能發電機,發電機利用海水朝夕波動進行發電,圓形進水口下部與海平面相通,圓形進水口的中部設有浮板,圓形進水口的上部設有空氣進出口管道,圓形進水口的頂部設有感應線圈繞組。浮板的中間設有軸承,軸承的下端連接浮板,上端連接磁鐵,軸承的中間通過軸承固定裝置進行固定。浮板在圓形進水口作上下運動時的作用力。一部分來源於海平面受到朝夕和風力等因素的作用,海平面的水不停波動;另一部分來源於海洋能發電平臺,在自身重力和海水浮力作用下,隨海浪飄動,帶動每個圓形進水口的中部的浮板作上下運動。安裝在海上的海洋能發電機平臺內圓形進水口的中部的浮板,隨海水波動作上下運動,浮板帶動軸承作上下運動,軸承運動時又帶動磁鐵作上下運動,當磁鐵向上運動時,感應線圈繞組產生電流,當磁鐵向下運動時,同樣感應線圈繞組產生電流,將所產生的電流通過線路連接輸入控制器進行調控輸出。發電機的功率大小和發電機的安裝個數根據需求進行確定。浮板在圓形進水口作上下運動時,浮板的上部會產生正負壓力,為了消除正負壓力,在浮板的上部設有空氣進出口管道,當浮板向上運動時所產生的正壓力通過空氣進出口管道排出,當浮板向下運動時所產生的負壓力通過空氣進出口管道將吸入。
[0006]第二層平臺內設有多個風能發電機,風能發電機由風能發電機支撐杆、出風口、進風口、風能發電機、進出風口連接盤等設備組成。為了更好利用風力和平臺空間,改變風力發電機葉片傳統設計,進出風口連接盤的中間設置風能發電機,風能發電機的圓周上設置多個進風口,出風口呈旋轉管道狀,當風吹到進風口時,經出風口排出,由於出風口呈旋轉管道狀,在風力作用下,進出風口連接盤按旋轉方向進行運轉,帶動風能發電機發電。風能發電機的功率大小和發電機安裝個數根據需求進行確定。
[0007]第三層平臺內設有多個風能發電機,風能發電機的功率大小和發電機安裝個數根據需求進行確定。同時也可根據需求設置更多層風能發電機平臺。
[0008]第四層平臺設置多個「人字型」太陽能電池板,為了在有效的空間內安裝更多的太陽能電池板,同時也為了有利於太陽光的照射,採用「人字型」設計。當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時,太陽能電池板開始發電。
[0009]由於各海洋能發電機受到海洋風浪大小等因素的影響,各風能發電機受到風力大小、方向等因素的影響,太陽能發電受到太陽光照射強弱的影響。造成發電電流產生一定的波動,各海洋能、風能、太陽能所發的電輸入控制器,控制整個系統的工作狀態,經調控後輸入給用電設備使用。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採用海洋能、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技術,克服目前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發電單一性問題,把三種自然資源結合利用,有效發揮三種自然資源特性,極大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發電成本,清潔能源、無環境汙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適用於各類海洋、湖泊發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外觀結構圖。圖中,1、海洋能發電機平臺框架,2、圓形進水口,3、浮板,4、軸承固定裝置,5、軸承,6、磁鐵,
7、感應線圈繞組,8、發電平臺支架,9、空氣進出口管道,10、第一層平臺,11、第二層平臺,12、風能發電機支撐杆,13、出風口,14、進風口、15、風能發電機,16、進出風口連接盤,17、第三層平臺,18、第四層平臺,19、太陽能電池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海洋能發電機平臺框架(I)設有第一層平臺(10)內設有多個海洋能發電機,發電機利用海水朝夕波動進行發電,圓形進水口(2)下部與海平面相通,圓形進水口( 2)的中部設有浮板(3),圓形進水口( 2)的上部設有空氣進出口管道(9),圓形進水口( 2)的頂部設有感應線圈繞組(7)。浮板(3)的中間設有軸承(5),軸承(5)的下端連接浮板(3 ),上端連接磁鐵(6 ),軸承(5 )的中間通過軸承固定裝置(4 )進行固定。浮板(3 )在圓形進水口(2)作上下運動時的作用力。一部分來源於海平面受到朝夕和風力等因素的作用,海平面的水不停波動;另一部分來源於海洋能發電平臺,在自身重力和海水浮力作用下,隨海浪飄動,帶動每個圓形進水口(2)的中部的浮板(3)作上下運動。安裝在海上的海洋能發電機平臺內圓形進水口(2)的中部的浮板(3),隨海水波動作上下運動,浮板(3)帶動軸承(5)作上下運動,軸承(5)運動時又帶動磁鐵(6)作上下運動,當磁鐵(6)向上運動時,感應線圈繞組(7)產生電流,當磁鐵(6)向下運動時,同樣感應線圈繞組(7)產生電流。
[0013]第二層平臺(11)上設有多個風能發電機支撐杆(12),支撐每個風能發電機(15),進出風口連接盤(16)的中間設置風能發電機(15),風能發電機(15)的圓周上設置多個進風口(14),出風口(13)呈旋轉管道狀,當風吹到進風口(14)時,經出風口(13)排出,由於出風口( 13)呈旋轉管道狀,在風力作用下,進出風口連接盤(16)按旋轉方向進行運轉,帶動風能發電機(15)發電。
[0014]第三層平臺(17)設有多個風能發電機。
[0015]第四層平臺(18)設置多個「人字型」太陽能電池板(19),為了在有效的空間內安裝更多的太陽能電池板(19),同時也為了有利於太陽光的照射,採用「人字型」設計。當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19)時,太陽能電池板(19)開始發電。
[0016]為了確保海洋能發電機平臺框架(I)的穩定,在每一層平臺上都設有發電平臺支架(8)。為了消除正負壓力,在浮板(3)的上部設有空氣進出口管道(9),當浮板(3)向上運動時所產生的正壓力通過空氣進出口管道(9)排出,當浮板(3)向下運動時所產生的負壓力通過空氣進出口管道(9)將吸入。
【權利要求】
1.海洋能發電機平臺,其特徵是:海洋能發電平臺由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發電平臺組成,下層設為海洋能發電平臺,中層設為風能發電平臺,上層設為太陽能發電平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能發電機平臺,其特徵是:第一層平臺內設有多個海洋能發電機,發電機利用海水朝夕波動進行發電,圓形進水口下部與海平面相通,圓形進水口的中部設有浮板,圓形進水口的上部設有空氣進出口管道,圓形進水口的頂部設有感應線圈繞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能發電機平臺,其特徵是:浮板的中間設有軸承軸承的下端連接浮板,上端連接磁鐵,軸承的中間通過軸承固定裝置進行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能發電機平臺,其特徵是:第二層平臺上設有多個風能發電機支撐杆,支撐每個風能發電機,進出風口連接盤的中間設置風能發電機,風能發電機的圓周上設置多 個進風口,出風口呈旋轉管道狀。
【文檔編號】F03B13/16GK104015888SQ201310064676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羅才德 申請人:羅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