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醫用塑管封口熱合鉗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03:55:30 1
專利名稱:可攜式醫用塑管封口熱合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收集、貯存或輸送血液、血漿或醫用液體容器的輔助裝置,具體地指一種可攜式醫用塑管封口熱合鉗。
醫院、中心血站、生物製品等單位在對血液、血漿輸送、採集都是用專用的塑料軟袋來儲存血液、血漿,這種專用的塑料血漿軟袋上連接有PVC軟管,血液、血漿通過此軟管進入軟袋內,或流出軟袋,當血液或血漿進入軟袋後要對PVC軟管進行封口,現有軟管的封口採用較為龐大的封口機,這種封口機由於採用了電子真空管,故體積較大,不便於攜帶,還經常易出現故障,且只能固定放置於某一地點,對於流動採血或需要即時將採血袋封口的場合來說,顯得極為不便,採用一方夾將軟管口臨時夾住,再將軟袋送至中心站封口。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攜式醫用塑管封口熱合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封口熱合鉗包括有高頻熱合頭、高頻信號發生器,高頻信號發生器由高頻振蕩電路、高頻放大電路、驅動電路、輸出電路依次連接而成,高頻信號發生器的輸出接至高頻熱合頭;高頻熱合頭和高頻信號發生器設計為一體化的握鉗,握鉗分為握手把和底座,握手把通過一刀座固定於底座上,高頻熱合頭裝設於底座的頭部,高頻熱合頭由固定的下焊刀和可移動的上焊刀組成,底座與握手把之間設有一壓簧片,高頻信號發生器置於底座的內腔。
由於本實用新型將高頻信號發生器和高頻熱合頭設計為一體化的握鉗,握鉗的底座的頭部設有固定的下焊刀和可移動的上焊刀,整個握鉗可以握於手中,當下壓握手把時,即可對夾於上下焊刀之間的塑料軟管進行封口,所以該封口熱合鉗具有小型、攜帶、使用方便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一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方框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圖。
請參閱
圖1、圖2所示,封口熱合鉗包括有高頻熱合頭1、高頻信號發生器2,高頻信號發生器2(圖2中虛框部分)由高頻振蕩電路23、高頻放大電路24、驅動電路25、輸出電路26依次連接而成,振蕩電路23產生高頻振蕩信號後送至放大電路24和驅動電路25,驅動電路25的輸出接至輸出電路26,輸出電路26產生高頻高壓信號作為整個高頻信號發生器2的輸出接至高頻熱合頭1,高頻信號發生器2的輸出頻率可達40MHz,高壓可達2500VP-P。高頻熱合頭1和高頻信號發生器2設計為一體化的握鉗,握鉗的大小恰可由操作者的手握持,握鉗分為握手把4和底座5,握手把4通過一刀座51固定於底座5上,高頻熱合頭1裝設於底座5的頭部,高頻熱合頭1由固定的下焊刀11和可移動的上焊刀12組成,上焊刀12設計成一倒「L」型,並可穿設於底座5中,在底座5中移動,下焊刀11則固定於底座5上。握手把4也設計成一倒「L」型,握手把4與上焊刀12通過一銷子41相連動,銷子41和彈簧41均置於上焊刀12後部的槽中,底座5與握手把4之間設有一壓簧片6,高頻信號發生器2置於底座5的內腔。
請再參閱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可以在振蕩電路23前依次接穩壓電路21和時控電路22,穩壓電路21為整個高頻信號發生器2提供更加穩定的工作電壓,時控電路22用於控制高頻信號發生器2的工作時間,在穩壓電路21之前接有一濾波電路28,濾波電路28的輸出接至輸出電路26,也可以不通過濾波電路28而直接由直流輸入電壓來作為輸出電路28的工作電壓,直流輸入電壓作為各電路的工作電壓。此外,在時控電路22後接有一聲指示電路29,在輸出電路26後接有一光指示電路27,以分別顯示時控電路22的定時時間和輸出顯示。具體電路結構描述如下穩壓電路21由穩壓塊IC1、電容C1-C4構成,時控電路22由集成塊IC2、電阻R6-R7、電容C8-C9構成,振蕩電路23由晶振Q構成,放大電路24由電晶體G2、中周L3、電阻R8-R10、電容C10、C11、C13構成,驅動電路25由電晶體G3、中周L4、電阻13、電容C29構成,輸出電路26由電晶體G4、升壓變壓器B、電阻R14、R18、電容C17、C18構成,濾波線圈L1、L2構成濾波電路28,聲指示電路29由電晶體G1、蜂鳴器Y、電阻R19、R20、R3-R5構成,光指示電路27由電晶體G5-G6、發光管D1、線圈L5、電阻R15-R17、電容C28構成,濾波電路28由L2構成,其餘的電容均為旁路濾波電容,K為按鈕開關。所有的電路均裝於一個線路板上,該線路板裝於握鉗的底座5內腔。
請再參閱
圖1所示,在底座5的上表面凸裝設有定位座52,按鈕開關K的按鈕53也凸出於底座5的表面,在握手把4的下表面裝設有一下壓塊43,電源插座54安裝於底座5的後部,熱合鉗的直流工作電源由此獲得,當握手把4下壓時,下壓塊43正好下壓開關K的按鈕,使電源接至穩壓電路21,整個封口熱合鉗即可工作,定位座52的作用可使握手把4能打開開關K後定位。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醫用塑管封口熱合鉗,包括有高頻熱合頭(1)、高頻信號發生器(2),高頻信號發生器(2)由高頻振蕩電路(23)、高頻放大電路(24)、驅動電路(25)、輸出電路(26)依次連接而成,高頻信號發生器(2)的輸出接至高頻熱合頭(1),其特徵在於高頻熱合頭(1)和高頻信號發生器(2)設計為一體化的握鉗,握鉗分為握手把(4)和底座(5),握手把(4)通過一刀座(51)固定於底座(5)上,高頻熱合頭(1)裝設於底座(5)的頭部,高頻熱合頭(1)由固定的下焊刀(11)和可移動的上焊刀(12)組成,底座(5)與握手把(4)之間設有一壓簧片(6),高頻信號發生器(2)置於底座(5)的內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醫用塑管封口熱合鉗,其特徵在於在所說底座(5)的上表面凸裝設有定位座(52),按鈕開關K的按鈕(53)也凸出於底座(5)的上表面,在握手把(4)的下表面裝設有一下壓塊(43),電源插座(54)安裝於底座(5)的後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封口熱合鉗,包括有高頻熱合頭、高頻信發生器,高頻信號發生器由高頻振蕩電路、高頻放大電路、驅動電路、輸出電路依次連接而成,高頻信號發生器的輸出接至高頻熱合頭,高頻熱合頭和高頻信號發生器設計為一體化的握鉗,握鉗分為握手把和底座,握手把通過一刀座固定於底座上,高頻熱合頭裝設於底座的頭部,高頻信號發生器置於底座的內腔,熱合鉗具有小型、攜帶、使用方便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J1/10GK2318028SQ9724311
公開日1999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1997年12月25日
發明者張兆明, 孫健芳, 李國榮 申請人:慧暘醫業(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