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振動式耳塞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8:25:25 4
專利名稱:一種振動式耳塞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耳塞,尤其是一種振動式耳塞。
背景技術:
耳塞即通常所說的耳機,屬於個人的音響,用於隨身聽音樂使用。根據其換能方式分類,主要有動圈方式、動鐵方式、靜電式和等磁式。從結構上分開方式進行分類,可分為半開放式和封閉式。從音源上區別,可以分為有源耳塞和無源耳塞;有源耳塞也常被成為插卡耳塞。因此,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合適的耳塞已經成為潮流生活的一種象徵。然而,現有耳塞無法為使用者提供振動衝擊感,尤其是專業使用者不得不使用專業音箱,在外出時,無法享受HiFi音樂體驗。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產生振動感的振動式耳塞,能夠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感覺和逼真感,提高音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振動式耳塞,包括耳塞套、殼體和後蓋,所述後蓋與殼體通過螺紋聯接,所述耳塞套套在殼體上,在殼體內設有彈片、U鐵、磁鐵、彈簧墊片、振膜、音圈和鉚釘,所述的磁鐵、彈簧墊片固定於U鐵內,音圈固定在磁鐵上,在所述U鐵的底部外表面上設有空心凸臺,所述鉚釘伸入空心凸臺並將彈片固定在空心凸臺的頂端,所述振膜設置音圈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將磁鐵、彈簧墊片固定於U鐵內,並將振膜設置音圈及磁鐵上,能夠增強低音效果和立體聲分離度,進而增強 使用者的體驗感覺和逼真感。作為改進,在所述殼體內設護網,所述護網設置在振膜上。作為改進,在所述殼體內設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設置在護網上。作為改進,在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振動器和第二振動器,所述第一振動器和第二振動器設置在彈片與後蓋之間。由於第一振動器和第二振動器能夠產生振動效果,進一步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感覺和逼真感。作為改進,所述第一振動器和第二振動器的間距大於等於0.1釐米且小於0.2釐米。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振動式耳塞,包括耳塞套1、殼體2和後蓋3,所述後蓋3與殼體2通過螺紋聯接,所述耳塞套I套在殼體2上,在殼體2內設有彈片4、U鐵5、磁鐵6、彈簧墊片7、振膜8、音圈9和鉚釘10,所述的磁鐵6、彈簧墊片7固定於U鐵5內,音圈9固定在磁鐵6上,在所述U鐵5的底部外表面上設有空心凸臺15,所述鉚釘10伸入空心凸臺15並將彈片4固定在空心凸臺15的頂端,所述振膜8設置音圈9上。此外,在所述殼體2內設護網11,所述護網11設置在振膜8上;在所述殼體2內設有吸音棉12,所述吸音棉12設置在護網11上;在所述殼體2內設有第一振動器13和第二振動器14,所述第一振動器13和第二振動器14設置在彈片4與後蓋3之間,所述第一振動器13和第二振動器14的間距為0.15釐米,由於第一振動器13和第二振動14器能夠產生振動效果,進一步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感覺和逼真感。在使用時,本實施例中多功能耳機的特點是,由於將磁鐵6、彈簧墊片7固定於U鐵5內,並將振膜8設置音圈9及磁鐵6上,能夠增強低音效果和立體聲分 離度,進而增強使用者的hifi體驗感覺和逼真感。
權利要求1.一種振動式耳塞,包括耳塞套、殼體和後蓋,所述後蓋與殼體通過螺紋聯接,所述耳塞套套在殼體上,其特徵在於:在殼體內設有彈片、U鐵、磁鐵、彈簧墊片、振膜、音圈和鉚釘,所述的磁鐵、彈簧墊片固定於U鐵內,音圈固定在磁鐵上,在所述U鐵的底部外表面上設有空心凸臺,所述鉚釘伸入空心凸臺並將彈片固定在空心凸臺的頂端,所述振膜設置音圈上。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式耳塞,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殼體內設護網,所述護網設置在振膜上。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式耳塞,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殼體內設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設置在護網上。
4.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式耳塞,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振動器和第二振動器,所述第一振動器和第二振動器設置在彈片與後蓋之間。
5.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振動器和第二振動器的間距大於等於0.1釐米且小於0.2釐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振動式耳塞,包括耳塞套、殼體和後蓋,所述後蓋與殼體通過螺紋聯接,所述耳塞套套在殼體上,在殼體內設有彈片、U鐵、磁鐵、彈簧墊片、振膜、音圈和鉚釘,所述的磁鐵、彈簧墊片固定於U鐵內,音圈固定在磁鐵上,在所述U鐵的底部外表面上設有空心凸臺,所述鉚釘伸入空心凸臺並將彈片固定在空心凸臺的頂端,所述振膜設置音圈上。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將磁鐵、彈簧墊片固定於U鐵內,並將振膜設置音圈及磁鐵上,能夠增強低音效果和立體聲分離度,進而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感覺和逼真感。
文檔編號H04R1/10GK203086690SQ20132006274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唐運生 申請人:唐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