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有機水稻轉換期內鹼性石灰土稻田的土壤改良方法
2023-09-17 02:36:10 2
專利名稱:一種在有機水稻轉換期內鹼性石灰土稻田的土壤改良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有機水稻種植轉換期內利用硫磺、緑肥和生物有機肥綜合改良稻田鹼性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術:
桂林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為16. 2 19. 9°C,多年平均太陽總輻射85. 6-105. 7 kj/cm2,年均日照時數1308 1664h, 彡10°C積溫5063 6677°C,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 2000mm,光照充足、雨熱同季,適宜水稻種植;地貌特徵為中低山,全市大部為中低山和丘陵,局域呈河流谷地平原。平原成土母質來源較為廣闊,土層肥沃,無重金屬汙染、無農藥殘留;河流沿谷地平原穿流而過,全年清水長流,水資源充沛,多能自流灌溉,灌溉水水質優良;平原周邊山地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狀況好,空氣清新,非常適宜有機水稻種植。但桂林喀斯特巖溶發育,局部地段石灰土發育,致使稻田PH在8. O左右,必須進行土壌改良,以滿足有機水稻種植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利用硫磺生物氧化、緑肥生物發酵以及生物有機肥的生物作用,綜合改良有機水稻種植區鹼性石灰土,使土壌PH值回歸中性。具體步驟如下
Cl)在秋季水稻收割後,排乾稻田灌溉水,每畝稻田均勻播撒15 25kg硫磺,同時均勻播撒生物有機肥200 250kg,並採用機耕或傳統牛耕翻耕稻田,後撒播紫雲英、苕子、豌豆、蘿蔔和油菜種子中的ー種或多種;
(2)來年春季翻耕綠肥時,先每畝稻田撒播生物有機肥1000 1500kg,後進行機耕翻地,淺水即剛好淹沒耕地土壌,發酵15 25天,之後整地扦插水稻;
(3)之後毎年秋季和來年春季重複上述步驟,以穩定土壌pH值;
所述硫磺為天然硫磺或礦物來源硫磺;
所述綠肥為秋冬季種植的紫雲英、苕子、豌豆、蘿蔔和油菜中的ー種或多種;
所述生物有機肥為胡麻餅、菜籽餅、油茶餅、桐油餅、米糠(麩)和食用菌渣中的ー種或多種經酵素菌發酵生產的生物有機肥;
所述稻田是指有機水稻種植轉換期的鹼性石灰土質稻田。本發明優點在於
(I)充分利用硫磺生物氧化緩慢產酸(產亞硫酸和硫酸)、緑肥生物厭氧水解產酸(產乙酸、丙酸等)以及生物有機肥的生物氧化作用產酸(產生CO2或HC03 —,増加土壤中CaCO3的溶解度)和鰲合作用(中和0H —),從而中和土壤中的鹼度,降低土壤pH值,避免土壤中砷和鋁的溶出。同時,硫元素作為植物營養的重要元素,適量施用利於植物蛋白質合成和作物的生長。(2)緑肥作物有機質豐富,含有氮、磷、鉀和多種微量元素等養分。緑肥翻入土壌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斷分解,釋放大量有效養分,形成腐殖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改善土壌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壌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綠肥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壓後分解產生的有機酸有利於土壤PH的降低,能使土壤中難溶性的磷、鉀轉化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性磷、鉀。(3)鹼性土無機膠體多,土壤緊實,通透性差,供肥慢,大量增施綠肥和生物有機肥後,能顯著提高土壌的有機質及其微生物的作用,產生大量次生代謝產物,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増加通透性,加快硫磺的氧化和PH的降低,達到改良土壌的目的。另外,功能性微生物在作物根系周圍形成了優勢種群,抑制或拮抗有害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輕了作物發生病害的程度,進而起到了增加產量的目的。
圖I為本發明的エ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
廣西某農業生產企業,長期承租了巖溶石山地區的鹼性石灰土稻田,進行有機稻種植,利用天然硫磺、緑肥以及生物有機肥對轉換期的鹼性石灰土稻田進行改良。(I)在秋季水稻收割後,排乾稻田灌溉水,每畝稻田均勻播撒25kg硫磺,同時均勻播撒生物有機肥200kg,並採用機耕翻耕稻田,後撒播紫雲英、苕子和蘿蔔種子;
(2)第2年春季翻耕綠肥時,先每畝稻田撒播生物有機肥1500 kg,後進行機耕翻地,淺水即剛好淹沒耕地土壌,發酵20天,之後整地扦插水稻;
所述硫磺為天然硫磺;
所述綠肥為秋冬季種植的紫雲英、苕子、和蘿蔔;
所述生物有機肥為胡麻餅、菜籽餅、油茶餅和米糠經酵素菌發酵生產的生物有機肥;經過上述生物作用過程,當年土壌pH值下降O. 4,連續ニ年使稻田的pH值下降到7. 5以下,從而達到水稻種植的緑色認證、有機認證的基本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鹼性石灰土稻田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徵在於具體步驟為 (1)在秋季水稻收割後,排乾稻田灌溉水,每畝稻田均勻播撒15 25kg硫磺,同時均勻播撒生物有機肥200 250kg,並採用機耕或傳統牛耕翻耕稻田,後撒播紫雲英、苕子、豌豆、蘿蔔和油菜種子中的一種或多種; (2)第2年春季翻耕綠肥時,先每畝稻田撒播生物有機肥1000 1500kg,後進行機耕翻地,淺水即剛好淹沒耕地土壤,發酵15 25天,之後整地扦插水稻; (3)之後每年秋季和來年春季重複上述步驟,以穩定土壤pH值; 所述硫磺為天然硫磺或礦物來源硫磺; 所述綠肥為秋冬季種植的紫雲英、苕子、豌豆、蘿蔔和油菜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生物有機肥為胡麻餅、菜籽餅、油茶餅、桐油餅、米糠和食用菌渣中的一種或多種經酵素菌發酵生產的生物有機肥; 所述稻田是指有機水稻種植轉換期的鹼性石灰土質稻田。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在有機水稻轉換期內鹼性石灰土稻田的土壤改良方法(1)在秋季水稻收割後,排乾稻田灌溉水,每畝稻田均勻播撒15~25kg硫磺,同時均勻播撒生物有機肥200~250kg,並採用機耕或傳統牛耕翻耕稻田,後撒播紫雲英、苕子、豌豆、蘿蔔和油菜種子中的一種或多種;(2)第2年春季翻耕綠肥時,先每畝稻田撒播生物有機肥1000~1500kg,後進行機耕翻地,淺水即剛好淹沒耕地土壤,發酵15~25天,之後整地扦插水稻;(3)之後每年秋季和來年春季重複上述步驟,以穩定土壤pH值。本發明利用硫磺生物氧化緩慢產酸、綠肥生物厭氧水解產酸以及生物有機肥的生物氧化作用產酸和鰲合作用,從而中和土壤中的鹼度,降低土壤pH值,避免土壤中砷和鋁的溶出。
文檔編號C05G3/04GK102668764SQ20121016652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成官文 申請人: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