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女學霸會語言(她缺失一部分大腦卻能正常生活)
2023-09-17 11:04:02 3
夢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她活到25歲,才發現自己的左腦缺了一大塊。
本來應該是左顳葉(temporal lobe)的地方現在只有液體,另外腦幹也不完整。
但她的生活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僅正常地完成了研究生學業,甚至還精通兩門語言,母語英語和俄語。
對於慣用右手的普通人來說,左顳葉正是承擔語言理解功能的主要腦區。
同樣慣用右手的她,語言能力非但沒有受損,還在語言IQ測試中排進前2%。
就這樣,她帶著缺損的大腦生活到了50多歲。
人生中遇到的很多醫生,都在一遍一遍地告訴她,這種情況根本不合理。
其中一位醫生甚至對她的特殊感到惱火,對她說你本應時不時發作癲癇,或者詞彙量超不過小學5年級水平。
就有一種「學了那麼多年的醫學理論,怎麼到你這就失效了」的感覺。
醫生們的這種態度也經常讓她不爽。
終於,她在2016年主動聯繫了MIT的腦科學團隊,自願成為研究對象。
一是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怎麼回事,同時也很樂於為科學做貢獻。
現在, 關於她的第一篇論文終於在線發表,並即將刊登在SCI期刊Neuropsychologia(神經心理學)上。
為了保護隱私,她在論文中化名為EG。
揭開大腦語言功能更多秘密正常情況下,完整的語言能力需要兩個腦區合作完成。
位於顳葉的韋尼克區的韋尼克區 (Wernicke’s Area)和位於額葉的布洛卡區 (Broca’s Area)。
科學上分別對兩個腦區的研究有了不少進展,但對兩個腦區如何產生聯繫、如何合作的還知之甚少。
由於顳葉的韋尼克區的發育要早,有一個假設是:韋尼克區是否是布洛卡區發育的前提?
人類在1-3歲時語言區就會發育成熟,但對嬰兒腦部做fMRI掃描很困難。
而EG的出現,正是研究這一假設的絕佳機會。
實驗過程也不複雜,準備一些正常的英語句子,和一些能拼讀出來但不是真實單詞組成的句子。
比如這種:
讓EG和其他腦部完整的參與者默讀這些句子,測量他們的腦部活動。
結果發現EG的額葉相比兩個對照組,對語言刺激沒有反應,對算數等其他任務有正常反應。
△對照組CG1:母語是英語,CG2:母語非英語
根據EG的實驗結果,可初步驗得出顳葉語言區是額葉語言區出現的必要條件。
也再次證實,人類的一個半腦足以支撐完整的語言能力。
姐姐缺右顳葉,也能正常生活這篇論文背後,EG身上還有更多謎團待解開。
比如她的語言能力為何高於平均水平?
她左額葉沒有產生語言能力的部分,現在被什麼能力利用?
另外EG還有一個姐姐與她情況相似,失去的是右顳葉但也能正常生活,這種先天腦區缺損是否與基因相關?
現在,EG和她的姐姐,包括大腦完整的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都參與了後續研究計劃。
MIT團隊下一步將研究缺失的腦區如何影響她的聽力。
歷史上,腦科學很多重要發現都是因為一些特殊案例才能取得突破。
比如頗具傳奇色彩的菲尼亞斯·蓋奇 (Phineas Gage),因在鐵路工作時意外被鐵棍穿透頭顱,依然存活但性情大變。
由此科學家們發現了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在情緒產生和控制上的作用。
這位化名EG的志願者,或許也會成為科學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最後,有網友看完這個故事後表示:
論文地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8393222000434
參考連結:[1]https://www.wired.co.uk/article/she-was-missing-a-chunk-of-her-brain-it-didnt-matter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