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升降式液壓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6:40:15 1

本發明涉及液壓機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升降式液壓機。
背景技術:
液壓機在機械製造領域應用很廣,現有技術的液壓機壓制面積大,行程也大,小噸位的液壓機壓制面積小,行程也小,沒有一種液壓機壓制面積大,但行程要小,壓力要小,如果壓力過大,對油管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油管容易爆裂,液壓油缸也容易受損;另外,液壓機在工作時,存在有的時候因為高度的問題,使得液壓機無法充分的工作,還需要人工去搬動或者架設一些設備才能到達一定的位置,費時費力。
中國專利號「201520361221.1」公開了一種自動升降式雙路液壓機,其優點在於:該液壓機可通過電機控制升降,不會因為高度而受到限制,無法正常工作,也不需要人去搬動,省時省力,使得液壓機的能適應不同的高度,工作面更廣;另外,每個油管處都設有過濾網,濾除油中的雜質,使得液壓機的使用壽命更長,其不足之處在於,其雖然能夠實現升降,但是無法承受高壓力,使用壽命短,而且在回油管處設置過濾網,過濾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動升降式雙路液壓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升降式液壓機,包括機座、機架和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固定在機架上,所述機架由四個電動缸與機座相互固定,所述機架上設有控制電動缸的PLC控制器,所述液壓油缸上部左右對稱分別連接有上油管,所述液壓油缸下部左右對稱分別連接有下油管,所述液壓油缸與兩側的上油管和下油管之間通過電磁換向閥連接,所述電磁換向閥下方位置左右分別設有進油管和回油管,所述進油管和回油管與液壓油缸連接,在所述回油管內還設有回油過濾器。
優選的,所述電動缸包括伺服電機、滾珠絲杆,所述伺服電機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滾珠絲杆,所述伺服電機連接PLC控制器,所述滾珠絲杆連接活塞杆一端,所述伺服電機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均設置有耳軸,所述耳軸上設置有軸套。
優選的,所述回油過濾器包括過濾器外罩,所述過濾器外罩內部設有濾芯,所述過濾器外罩的頂端設有過濾器接口閥座,所述接口閥座上設有與濾芯連通的接口。
優選的,所述上油管、下油管、進油管處均設有過濾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結構原理簡單,採用PLC控制器控制電動缸,能夠實現智能自動升降,且能承受高壓,保護整個系統。
(2)本發明採用回油過濾器回油效率高,能夠降低液壓油缸的漏油風險,安全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電動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回油過濾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座;2、機架;3、液壓油缸;4、電動缸;5、PLC控制器;6、上油管;7、下油管;8、電磁換向閥;9、進油管;10、回油管;11、回油過濾器;12、伺服電機;13、滾珠絲杆;14、聯軸器;15、活塞杆;16、耳軸;17、過濾器外罩;18、濾芯;19、接口閥座;20、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自動升降式液壓機,包括機座1、機架2和液壓油缸3,液壓油缸3固定在機架1上,機架1由四個電動缸4與機座1相互固定,機架2上設有控制電動缸4的PLC控制器5,液壓油缸3上部左右對稱分別連接有上油管6,液壓油缸3下部左右對稱分別連接有下油管7,液壓油缸3與兩側的上油管6和下油管7之間通過電磁換向閥8連接,電磁換向閥8下方位置左右分別設有進油管9和回油管10,進油管9和回油管10與液壓油缸3連接,在回油管10內還設有回油過濾器11,上油管6、下油管7、進油管9處均設有過濾網。
本實施例中,動缸4包括伺服電機12、滾珠絲杆13,伺服電機12一端通過聯軸器14連接滾珠絲杆13,伺服電機12連接PLC控制器5,滾珠絲杆13連接活塞杆15一端,伺服電機12的另一端以及活塞杆15的另一端均設置有耳軸16,耳軸16上設置有軸套,PLC控制器控制多個電動缸,能夠實現智能自動升降,且能承受高壓,保護整個系統。
另外,本實施例中,回油過濾器11包括過濾器外罩17,過濾器外罩17內部設有濾芯18,過濾器外罩17的頂端設有過濾器接口閥座19,接口閥座19上設有與濾芯18連通的接口20,液壓油缸中的液壓油經過濾芯過濾後重新回到液壓油缸內,本發明採用回油過濾器回油效率高,能夠降低液壓油缸的漏油風險,安全性高。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