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除塵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6:42:50 1
專利名稱:三位一體除塵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淨化空氣用的三位一體除塵器。
空氣淨化是許多生產情況必須採用的一項措施,傳統高效除塵器一般為單級除塵,這種單級除塵,如袋式除塵器需不時地更換袋子,清灰,工作麻煩,勞動強度大,並且由於布袋濾料的承溫能力有高有低,約束了所需處理塵源的溫度範圍,若含有水霧、油霧氣體的處理更不理想;溼式除塵器需建沉澱池耗水量大,且易帶來二次汙染;電除塵器需配置高壓電源、電場、絕緣裝置等,一次投入大,且耗電量大,成本高,無忌加重了生產開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情況,結合生產的實際需要而提供一種新型的三位一體除塵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集旋風除塵器、溼式除塵器及水膜除塵器之優點於一身,採用旋風體及其下部的旋風錐體和旋風錐體內裝置的捕捉器,濾去大顆粒及部分微塵,旋風錐體旁裝有溼式淨化裝置,通過其內部的噴頭總成使氣體在正負壓差的作用下射入液體,使氣流與液體充分接觸混合,微塵落入集塵錐體,而後氣體再進入與旋風體經彎頭相聯的水膜淨化裝置,使其再次淨化,從而達到高效除塵之目的。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操作方便,投資少,效率高,且不受塵源濃度、溼度、溫度和其他不穩定因素的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使用情況作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由
圖1、2所示,旋風體1下部經法蘭以螺栓聯接旋風錐體2,旋風錐體2與溼式淨化裝置3焊接為一體,旋風錐體2下部裝有閃動閥7,溼式淨化裝置3上部通過法蘭裝有水膜淨化裝置4,旋風體1上部經彎頭11與水膜淨化裝置4聯接為一體,旋風錐體2的內部裝有捕捉器5,捕捉器5由2個上下大小不同的部件組成,每一部件用兩塊帶孔鋼板焊接成十字形,以適應旋風錐體2中帶塵氣體在旋轉中被除去灰塵之作用;溼式淨化裝置3中裝有噴頭總成8,噴頭總成8是由大小兩個錐形園筒構成,當氣體經過錐形園筒時,可形成一定的壓差,使氣體噴射於液體,氣、液充分接觸混合以達到溼式除塵之效果;為了調節溼式淨化裝置3的水位高低,便於實現水的循環使用,在溼式淨化裝置3內部還裝有調節總成6,調節總成6由鋼管及其端部的調整螺母構成;水膜淨化裝置4是由其內上部的V型板10及其內下部的水膜噴淋裝置9構成,水膜噴淋裝置由內腔為一定螺旋曲面的(三個)噴淋頭組成,螺旋曲面要求使水液充分霧化,不斷形成覆蓋整個通氣腔的水膜,與V型板10共同完成三級除塵;旋風體1與溼式淨化裝置3之間裝有彎頭11,以實現乾濕除塵的連續作業,將溼式淨化裝置3與水膜淨化裝置4經法蘭連為一體,形成一整體圓筒,可實現溼式除塵與水膜除塵的連續作業,從而使含塵氣體在一臺三位一體除塵器中連續工作,達到高效除塵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情況是,含塵氣體經旋風體進入旋風錐體,在離心力及捕捉器的作用下,大顆粒及部分微粒沿筒壁落到旋風錐體底部,由閃動閥自動排出,經旋風除塵處理後的含有微塵的氣體進入溼式淨化裝置,在正負壓差的作用下,通過噴頭總成射入液體(水),使氣流與液體充分接觸混合,微塵落入集塵錐體,而後氣體再進入水膜淨化裝置4,經水膜噴淋裝置所生成的水膜再次淨化,實現了高效除塵的目的。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是集旋風式、溼式和水膜式三種除塵器之優點,先經乾式除塵除去85%之灰塵,然後再通過溼式除塵,不僅除塵效率高,而且比一般溼式除塵器節水90%,電耗少,具有較大的應用推廣前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
權利要求1.一種由旋風體、溼式淨化裝置,水膜淨化裝置並經彎頭連接的三位一體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旋風體(1)下部聯接旋風錐體(2),旋風錐體(2)與溼式淨化裝置(3)接為一體,旋風錐體2下部裝有閃動閥(7),溼式淨化裝置(3)上部裝有水膜淨化裝置(4),旋風體(1)上部經彎頭(11)與水膜淨化裝置(4)聯接為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一體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旋風錐體(2)的內部裝有捕捉器(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一體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溼式淨化裝置(3)中裝有噴頭總成(8)、調節總成(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一體除塵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水膜淨化裝置(4)是由內上部的V型板(10)及其內下部的水膜噴淋裝置(9)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淨化空氣用的三位一體除塵器,是由旋風體、下部的旋風錐體,並與旋風錐體相接的溼式淨化裝置,與溼式淨化裝置相連的水膜淨化裝置和旋風體上部經彎頭與水膜淨化裝置聯接為一體構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集旋風、溼式、水膜式除塵於一身,安裝操作方便,投資少,效率高,且不受不穩定因素的限制,節電節水,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B01D50/00GK2210025SQ9421776
公開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199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1994年7月29日
發明者宋雲星 申請人:宋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