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21:20:1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動氣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彈簧制動氣室結構中,彈簧腔(駐車制動腔室)加壓與放壓,產品活塞產生運動,使彈簧腔腔通過導管與膜片腔及氣室蓋氣孔實現氣體交換。
它具有如下缺點:
彈簧腔腔吸氣時,飛塵、水分等雜質容易從氣室蓋小孔、導管進入彈簧腔腔,使密封結構失效;橡膠導管容易開裂或脫落;產品不能整體涉水。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以解決傳統制動氣室彈簧腔吸氣和排氣過程中的密封問題。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彈簧腔,所述彈簧腔沿軸線貫通設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與所述彈簧腔的側壁固定連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與所述活塞杆配合的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端部內設有自密封活門,所述活塞腔與所述活塞杆之間設有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自密封活門包括活門座、橡膠活門,所述活門座與活塞腔內壁配合併且活門座內部被橡膠活門分隔成兩個腔室,所述活門座上設有節流孔將兩個腔室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活門座左側腔室設有彈簧座,所述彈簧座中部設有通孔,所述彈簧座與活門座內壁密封,所述彈簧座與所述橡膠活門之間設有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彈簧座的一側設有擋環,所述擋環與活門座內壁通過環形槽配合。
進一步地,左側所述腔室通過活塞腔與彈簧腔聯通,右側腔室設有進氣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彈簧腔氣體可以通過與活門座上的進氣口與汽車上的制動閥進行吸氣與排氣,防止雜質進入彈簧腔損壞密封件。
2、取消導管連接結構。
3、產品可以整體涉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的活門座結構示意圖;
圖3是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彈簧腔吸氣示意圖;
圖4是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彈簧腔排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示出了自密封彈簧制動氣室結構的結構,包括殼體8,殼體8內設有彈簧腔a,彈簧腔a沿軸線貫通設有活塞杆9,活塞杆9的一端與彈簧腔a的側壁固定連接,還包括與活塞杆9配合的活塞腔2,活塞腔2的端部內設有自密封活門1,在本實施例中,自密封活門1設置在活塞腔2的右側,與彈簧腔a相對的另一側,活塞腔2與活塞杆9之間設有間隙。
如圖2所示,自密封活門1包括活門座7、橡膠活門6,活門座7與活塞腔2內壁配合併且活門座7內部被橡膠活門6分隔成兩個腔室,分別是左側腔室e和右側腔室d,活門座7上設有節流孔5將兩個腔室連通;活門座7左側腔室e設有彈簧座4,彈簧座4中部設有通孔,彈簧座4與活門座7內壁密封,彈簧座4與橡膠活門6之間設有彈簧3,彈簧3的軸線與彈簧座4、橡膠活門6的軸線重合,使得橡膠活門6能在彈簧3及左側腔室e和右側腔室d的壓力差作用下來回移動,實現密封。彈簧座4的一側設有擋環9,擋環9可以與彈簧座4一體設置也可以分開設置,擋環9與活門座7內壁通過環形槽配合。活門座7左側腔室e通過活塞腔與彈簧腔a聯通,右側腔室d設有進氣口c。
其工作過程:
1、a腔排氣時,氣體通過圖3所示線路從11口排氣。
2、a腔吸氣時,氣體通過圖4所示線路從11口吸氣(由於a腔吸氣時,形成的氣壓較低,流速較慢。在橡膠活門上產生的壓力差無法克服彈簧作用力,此時活門不會自動密封)。
3、如圖2所示,車輛行車制動時氣壓從11口進入c腔,而c腔氣壓通過自密封結構防止氣壓進入a腔,將c腔與a腔截斷,從而在c腔壓力不會到達a腔。來自11口的壓縮空氣(氣壓較高,流速較快)進入c腔,一些到達d腔,由於c腔與d腔連接的通徑大,同時d腔是一個密封腔(容積較小);另一些空氣通過節流小孔到達a腔( a腔容積相對d腔容積大),同時在節流孔5的作用下,空氣在e腔形成的壓力相對d腔壓力小。橡膠活門在氣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彈簧作用力運動,使橡膠活門與密封座形成密封,從而將c腔與a腔斷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