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7:01:45 1
專利名稱: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地震勘探裝備可控震源、重型可控震源系統,具體地說,是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當前石油地震勘探中使用的主流可控震源採用車載式液壓伺服振動器,由電子控制箱體產生預製的線性(或非線性)掃描信號控制液壓伺服閥來實現振動器的振動,振動器產生相應的地震信號傳輸入大地,然後由埋在地上的檢波器接收地下反射回來的地震波信號傳輸到儀器車,由計算機記錄下來用於地震資料的處理。
振動器所用的液壓源被設計成為閉式液壓傳動系統,液壓系統的冷卻採用通用旁路冷卻系統進行循環散熱冷卻,由一個外接的大排量冷卻補油泵從液壓油箱吸入溫度低的油補到振動泵的吸油端,振動器(負載)工作後回來的高溫油通過一個低壓溢流閥溢流到散熱器,經散熱器冷卻(風扇驅動散熱)後流回油箱,如此循環下去使液壓系統的熱能不斷地散發到大氣中去。
振動器的運載底盤採用前、後共兩套閉式液壓傳動系統進行驅動,行駛液壓泵自帶一個補油泵給系統補油,以維持系統的控制、冷卻和補充洩漏的油量,液壓系統低壓值要求為2.4-2.8MPa。當振動器工作時,車輛必須停止下來,將振動器下降到地面進行振動,此時行駛液壓泵不工作,其補油泵輸出的液壓能利用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它可以充分利用整車的液壓資源,設計節能型旁路冷卻系統,以達到既保證液壓系統的正常冷卻效果又能夠節約能源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包括振動器1、伺服閥2、低壓溢流閥3、散熱器4、高壓表5、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低壓表8、電磁換向閥9、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後行駛液壓泵13、補油泵14、後行駛液壓馬達15,振動液壓部分由振動器1、伺服閥2、低壓溢流閥3、散熱器4、高壓表5、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低壓表8組成,行駛液壓部分由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組成,振動液壓部分與兩套行駛液壓部分通過電磁換向閥9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振動器1與伺服閥2連通,振動泵7與伺服閥2連通,高壓溢流閥6與伺服閥2連通,低壓溢流閥3與散熱器4連通。
振動泵7與伺服閥2之間設有高壓表5,振動泵7與低壓表8連接。
行駛液壓部分有前後兩套,前行駛液壓泵11與前行駛液壓馬達12連通,補油泵10與前行駛液壓泵11連通;後行駛液壓泵13與後行駛液壓馬達15連通,補油泵14與後行駛液壓泵13連通。
電磁換向閥9至少兩個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綜合利用系統資源,通過在振動器1工作狀態下引入行駛液壓部分的補油壓力源進入振動低壓部分,使前、後兩套行駛液壓部分的補油低壓由2.4-2.8MPa降為1MPa,供振動低壓部分使用,同時不需要外接一個大排量的冷卻補油泵,液壓系統資源利用率高,達到了節能的目的。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由振動器1、伺服閥2、低壓溢流閥3、散熱器4、高壓表5、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低壓表8、電磁換向閥9、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後行駛液壓泵13、補油泵14、後行駛液壓馬達15組成,振動液壓部分由振動器1、伺服閥2、低壓溢流閥3、散熱器4、高壓表5、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低壓表8組成,行駛液壓部分由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組成,振動液壓部分與兩套行駛液壓部分通過電磁換向閥9連接。
利用兩個電磁換向閥9將振動液壓部分和兩套行駛液壓部分連接起來。圖示狀態是車輛工作在行駛狀態,電磁換向閥9處於切斷位置,振動液壓部分與行駛液壓部分斷開,各自互不幹擾地獨立工作,維持各自部分的溫度平衡。當振動器1工作時,車輛停止,兩個電磁換向閥9通電導通,使行駛液壓部分補油泵10、14輸出的流量流入振動液壓部分的低壓端(壓力為1MPa),給振動泵7吸油口補入溫度低的液壓油,振動器1(負載)工作後回來的高溫油通過一個低壓溢流閥3溢流到散熱器4,經散熱器4冷卻(風扇驅動散熱)後流回油箱,如此循環下去使液壓系統的熱能不斷地散發到大氣中去。
權利要求1.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包括振動器(1)、伺服閥(2)、低壓溢流閥(3)、散熱器(4)、高壓表(5)、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低壓表(8)、電磁換向閥(9)、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後行駛液壓泵(13)、補油泵(14)、後行駛液壓馬達(15),其特徵在于振動液壓部分由振動器(1)、伺服閥(2)、低壓溢流閥(3)、散熱器(4)、高壓表(5)、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低壓表(8)組成,行駛液壓部分由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組成,振動液壓部分與行駛液壓部分通過電磁換向閥(9)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其特徵在于振動器(1)與伺服閥(2)連通,振動泵(7)與伺服閥(2)連通,高壓溢流閥(6)與伺服閥(2)連通,低壓溢流閥(3)與散熱器(4)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其特徵在于振動泵(7)與伺服閥(2)之間設有高壓表(5),振動泵(7)與低壓表(8)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行駛液壓部分有前後兩套,前行駛液壓泵(11)與前行駛液壓馬達(12)連通,補油泵(10)與前行駛液壓泵(11)連通;後行駛液壓泵(13)與後行駛液壓馬達(15)連通,補油泵(14)與後行駛液壓泵(13)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電磁換向閥(9)至少兩個以上。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石油地震勘探裝備可控震源、重型可控震源系統的節能型振動旁路冷卻系統,包括振動器1、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電磁換向閥9、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等,振動液壓部分由振動器1、伺服閥2、低壓溢流閥3、散熱器4、高壓表5、高壓溢流閥6、振動泵7、低壓表8組成,行駛液壓部分由補油泵10、前行駛液壓泵11、前行駛液壓馬達12組成,振動液壓部分與兩套行駛液壓部分通過電磁換向閥9連接,可以充分利用整車的液壓資源,設計節能型旁路冷卻系統,以達到既保證液壓系統的正常冷卻效果又能夠節約能源的要求。
文檔編號G01V1/02GK2783009SQ20052001587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9日
發明者鄧東, 傅德蓮, 李彩霞, 楊慧娟, 沈向軍, 張宏樂 申請人: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