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總是淋雨嗎(你會在春天憂鬱嗎)
2023-09-16 23:28:04 1
新經典(Thinkingdom)
■ 按:
春天是個特別的季節,讓人想到春暖花開、萬象更新,也讓人想到憂鬱、傷感。資料表明,我國五成以上的抑鬱症患者是在春天選擇離開的。據說還有一種病症就叫「春天憂鬱症」,主要症狀是情緒低落,不想說話,食慾差……對什麼都興致索然。這樣一說,我似乎也患上了憂鬱症,來自春天的憂鬱……
by蘭川
憂鬱的春天
▔▔▔▔▔▔
文 / 王安憶
上海地處長江以南,春天多半到得早,其實農曆年之前,已有春意。最常見的是狹弄裡,籬下一小片土上,那一株迎春,疏闊的枝條上,爆出星星點點的小黃花,就是了。因是城裡,混凝土的世界,季候並不那麼顯,但是有光啊!光還是有變化,變得有些黃,偏橘色的黃。而且,略微稠厚,於是,略微不夠均勻。有些地方厚一些,有些地方薄一些,於是,就有一點影似地,花憧憧的。那些拉毛的,或者抹平的混凝土牆,磚、瓦,還有馬路,柏油的或者方磚的,甚而或之卵石的路面,本來是沒有鮮明的顏色,此時,卻也有了一種明麗的影調。到了農曆年,又過了農曆年,序曲陡地煞尾,春天赫然登場。
與這緊迫感相對地,從午後十二點開始,時間就變得無比漫長,長得有些熬。而它的漫長一點沒有使事情變得從容,反而,將焦慮放大,延長,加劇,更加急不可待,每一分秒鐘都沒有放鬆它的折磨的拷問:做什麼才有價值?答案是,什麼都沒有價值。心緒不寧。由於溫度升高,空氣變得乾燥,是明澈的,空間忽地拓出許多,於是,虛空感便升起了。那是無邊無際,什麼也抓撓不著的虛空。人體的內分泌在肉眼看不見的氣流變幻中,重新進行著排列組合,這兩者不知道有著什麼關係,那樣形神相隔的,卻真的,真的被作用著,否則,便無法解釋,在如此明豔的光與色中,為什麼會深感抑鬱。城外的油菜花上飛著粉蝶,勤快地授著花粉,也傳播著憂鬱。
只有等到憂鬱成為生理的病症,才會正視春天的感傷。那是一種深刻的對時間的理解和懼怕。時間從灰暗的冬眠甦醒,凸現在朦朧的注意力裡,那樣晶亮、鮮豔地蜿蜒過來。這種在燦爛光線裡的憂鬱,簡直沒救了。你指望從午睡裡捱過去一兩個時辰,可是不成,闔目中,時間走得更慢。眼皮上有光線的壓力,透進眼瞼裡的黑暗。有一種奇怪的活躍,與身心內部的節奏不合拍,錯亂著。時間幾乎不動彈,於是,你得細細地看它的好,內疚自己對不住它,浪費了它。令人痛苦的是,外部的明亮輕快與內裡的灰暗滯重,共存著。你分明看著它,感受到它的熱烈,可是你走不進去,或者說,走不出來。兩者咫尺天涯。好時光這樣刺痛著心,感情受了重創。
好容易熬到了三時許,是午後的深處,就像谷底。戶外的陽光最是蓬勃,內心卻是最煎熬。即便在這乾涸的水泥林子裡,此時也會有鳥叫的。可是,就算它就在你的窗下叫,聽起來亦是曠遠,就像在另一個空間,一個莫名的空間。這時節,底下的黃開始泛上來,泛上來。有那麼幾分鐘,真的是金子一樣的黃和亮,所有的物件都在發光,同時在反光,於是,五光十色。可是,外面有多麼輝煌,內部就有多麼沉暗。內外較著勁,努力在達到協調平衡,這卻是一個最為衝突的階段,看不到一點和解的希望。在這金色光芒的沐浴底下,你只有用哀哭來回應它。你說不出什麼原因,就是哀哀地,難過。你承不住它的好,只能辜負它。而且,你心裡最明白,它一過去,再也回不來了,你卻無所作為。再也挽不回來了,這種兒時就有的傷逝的心情,在春光乍洩的時日裡,上演得甚劇。非要究其裡,那麼就是為這哭泣。
再往下捱一捱,就臨近塵埃落定了,空氣中的光粒子漸漸癟了。內外的對比不再那麼尖銳,彼此都軟弱下來,開始鬆弛。可光色還在流連,所以,騷動並未停息。但激烈的痛苦溫和了,變成綿纏的沮喪。還是不耐煩,可到底是看見曙光了。活潑潑的日頭向西舞去,它的旅行可真夠長的,幾乎比冬季長一倍,冬季裡的日頭終究是疲軟一些。還有一個冗長的黃昏,它的明亮度並不遜於白晝,只是銳度和厚度不同,此時它鋪薄了。依然是惆悵,哀哭已經停止,餘下一些抽噎。這一天的折磨到了尾聲。總歸,到底,夜晚在招手了。到了夜晚,一切便安寧下來,告一段落。所以,春天,總是嫌夜短。
一整個午後,其實什麼也做不了,只是枯坐著,看著時間的光焰,燃燒。心都灼焦了,又結了痂。不知道應當往這時間裡盛什麼,才可消除它的虛無感,空寂感。時間裸著地在了眼前,然後流逝,一去不返。在那些患了病症的日子裡,這情形就格外的尖銳,無可調和。後來,病症得到緩和,或者只是一個漫長的周期裡,最突出的階段過去,進行到一個較為容易的階段。午後的時間好捱了些,亦縮短了些。其實,油菜花依然在城市周圍盛開。
漸漸地,午後那光焰四射的時間減緩了壓迫。你覺著它好是好,可已不再是那樣的不可接近,事情的轉機,說不清是怎樣開始的,有沒有契機。好像就是熬著,熬著,好熬些了,於是,可以分出點心,轉過臉,安頓一下自己。此時,略微地掌握了些主動,能夠自覺地分割午後的漫長時間。這一個時期裡,我一到中午,便挾了些報刊,去找一家咖啡餐館。如何度過午後,是從午前便開始著手準備的。要一份套餐,雖然又貴又不好吃,可是為了對付午後的時間,也顧不上了。我時常去的這家咖啡館名叫「四季庭院」,中午幾乎無人。估猜老闆曾經在國外居住過,這咖啡館有些歐洲的風味。酒柜上擺了家常的小物件:打筋鬥的小人兒、木頭的小桌椅、小陶土罐,門口報夾裡插了時尚雜誌。我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看報,看窗外的行人。偶爾進來一對情侶,或者兩個生意人。窗外,馬路對面是太陽地,這一面在陰地裡。這一划分,使得空間狹小了些。街面的櫥窗,車站,行人,車輛,又增添了偌多細節,便比較的滿了。光被這許多載體分配,不再是集中,龐大,無可制敵的一大塊體積,變成小而多面的零碎。雖然亦是無所不在的晶亮閃爍,可已是被瓦解,不那麼有威懾力。人,就不那麼緊張。時間悄然流逝,一點鐘,甚至兩點鐘,都過去了,然後,是午後的腹地。因是悄然而至,並不感到下陷的可怕。
從強光裡回到家,戶內的暗略使人心安。戶外的明麗呢,因是方才從它那裡來,亦覺著並不那麼隔膜。還是閒坐著,看書。在這病症剛剛消除的初期,並不那麼能夠專心於閱讀。排列成行的字從眼瞼裡走過,幾乎沒有留下印象。都是識得的,也成句,就是不明白它的意義。不明白就不明白,反正是耗時間。心思在字行的軌道間前行,出軌是出軌,可也是有範圍,不會漫無邊際,無處抓撓,一下子便散了。現在,是在河床裡流,漫出來些,不久又回了進去。許多本書都是在這樣神思漫遊中讀過,讀的其實還是兩個字:時間。時間瓦解在一片字裡邊,也變得容易吞噬了。明亮的黃昏就在這有當無的閱讀中消然而至,救我攀出低谷,向令人心神安寧的夜晚度去。夜晚是有保護的,它與體內的暗度比較一致,容易協調,就安全了。午後變得順遂多了,有一點順流而下的意思,事前也就不那麼懼怕。可是,記憶中,總還是有著傷痛。
有時會想,是什麼療治了我呢?轉變如此和緩,沒有一點覺察。有一日,我似乎得到了答案。在我居住的小區裡,有一個老人。我想他是從鄉下來,住在發跡的兒子家中。他顯然得了重病,肢體不聽使喚,表情木訥,而且,也是抑鬱。他每日裡,從早到晚,就是在小區的健身器邊,機械地,一上一下拉著吊環。那樣子懨懨的,對世事概無興趣。大約是一年以後,有一日,我忽見他穿了新衣服,臉色紅潤潤的,有了笑意。他依然那樣機械地,一上一下拉著吊環,可漠然的表情卻消失了。就是這樣一日又一日的療治。時間折磨人的同時,亦在救治。耐心,積極心,就在這空白的時間裡積養著,漸漸填充了它的容量,使它的鋒刃不那麼尖利,而是變得溫和有彈性,容你處身其中。
現在,情形趨向正常。在「四季庭院」消費的積分換得一張貴賓卡之後,我不再需要去那裡啟動午後的生活,我可以獨處。只是,有時候,極好的天氣,團在沙發裡看書,忽然抬起頭,看見窗外燦爛的日光,有一些淡影,大約是樓上人家晾的衣衫晃動,那憂鬱春日裡尖銳的疼痛就又襲來。時間在你的身外,兀自流淌著,撇下了你。或者,在這個時間裡,走在了戶外,光線如此充盈,溢滿空間,你又與你的外部隔離了。這世界也像撇下了你,自顧自地,快樂地舞著。這樣的記憶在此時出現,倒不傷身,因已是度過來,終於安全了,甚至還微有些甜蜜。但你還是會對春天保持警惕,尤其是這種特別明豔嫵媚的好天,你覺得著自己的生活,無論如何配不上它。似乎是,欲望高亢到一個極高點上,無法得到滿足,最終墜落下來,被頹唐攫住。郊外四野裡的油菜花,此時是如此激奮,誇張地吐出黃和亮,進襲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須經過憂鬱的歷練,才有抵抗力,抵抗春天的誘惑。
2002年2月13日 青浦徐涇
【本文選自《空間在時間裡流淌》王安憶 著,新經典 出品】﹍
文章版權歸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 本期編輯:蘭川、煥煥
,從女性角度以細膩敏銳的筆觸對社會及生活進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