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業機器人用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3:56:1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機器人,尤其涉及一種工業機器人用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工業自動化是工業4.0的重要前提之一,其中系統應用、智能生產工藝和工業製造,並不是簡單的一種生產過程,而是產品和機器的溝通交流,產品來告訴機器該怎麼做。
在現有技術中,工業機器人通過底座安裝於地面或工作檯上時,由於工業機器人的底座一般都是空心圓柱體結構,都是利用螺栓進行固定。但是由於底座是空心結構,利用螺栓安裝,在工業機器人使用時,會對底座造成比較大的壓力,穩定性不夠好,而且使用時間過長,底座極其容易損壞,需要操作人員經常維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工業機器人用定位裝置,通過使用該結構,提高了工業機器人運行時的穩定性,降低了維修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工業機器人用定位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外緣面上設有一方形圈,所述方形圈上均布有複數個螺孔,所述底座經複數個螺栓穿過所述螺孔固定安裝於地面或工作檯上;所述底座的外緣面上還設有至少兩圈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環形均布於所述底座的外緣面上,且所述環形凸起的底部與所述方形圈之間設有間距;相鄰所述環形凸起之間的底座上設有一個通孔,所述通孔貫穿於所述底座的左右側;每圈所述環形凸起上方的底座外套有配重圈,所述配重圈的底面抵於所述環形凸起的頂面上,且所述配重圈經長型螺栓穿過所述配重圈及通孔安裝於所述底座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座為圓柱形結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配重圈為環形結構,所述配重圈由第一半環形配重圈及第二半環形配重圈構成,所述第一、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的中部均設有連接通孔,所述第一半環形配重圈及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的內緣面抵於所述底座外緣面上,所述第一半環形配重圈及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的底部抵於所述環形凸起的頂面上,且所述第一、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的連接通孔正對所述底座上的通孔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經長型螺栓穿過所述連接通孔及通孔安裝於所述底座的外緣面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座的外緣面上設有兩圈環形凸起,所述底座的外緣面上套設套有兩塊配重圈,一塊所述配重圈設置於相鄰環形凸起之間,另一塊所述配重圈設置於頂部環形凸起的上方。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在底座的外緣面上設置環形凸起,同時在環形凸起的上方的底座外緣面套設配重圈,利用配重圈對底座進行增重,有效增加機器人在運行時底座的穩定性,同時增加底座的自重,能夠延長底座的使用壽命,降低維修率;
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於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座;2、方形圈;3、螺孔;4、環形凸起;5、通孔;6、配重圈;7、長型螺栓;8、第一半環形配重圈;9、第二半環形配重圈;10、連接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1、2所示,一種工業機器人用定位裝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外緣面上設有一方形圈2,所述方形圈2上均布有複數個螺孔3,所述底座1經複數個螺栓穿過所述螺孔3固定安裝於地面或工作檯上;所述底座1的外緣面上還設有至少兩圈環形凸起4,所述環形凸起4環形均布於所述底座1的外緣面上,且所述環形凸起4的底部與所述方形圈2之間設有間距;相鄰所述環形凸起4之間的底座1上設有一個通孔5,所述通孔5貫穿於所述底座1的左右側;每圈所述環形凸起4上方的底座1外套有配重圈6,所述配重圈6的底面抵於所述環形凸起4的頂面上,且所述配重圈6經長型螺栓7穿過所述配重圈6及通孔5安裝於所述底座1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為圓柱形結構,其中,底座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的底座,不僅能夠降低底座的成本,同時也便於底座的運輸及組裝。但是,由於底座為空心結構,在實際使用時,機器人上的機械手頻繁的運動,所有的支撐力都由底座提供,因此會對底座造成較大的壓力。而底座由於自重比較輕,在使用過程中,運行不夠穩定,而且對鎖緊螺栓的壓力比較大,使底座需要經常維修,使用壽命較短。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底座設置為中空結構,這樣能夠便於設備的運輸及安裝,同時,利用長型螺栓將配重圈安裝於底座的外緣面上,能夠增加底座的自重,增加機器人工作時底座的穩定性,同時利用長型螺栓及配重圈對底座外緣面進行鎖緊,在增加底座自重的同時,能夠增加底座的強度,降低底座的維修率,延長使用壽命,同時還能夠根據實際使用環境,選擇是否按照配重圈,適用範圍廣。
參見圖1、2所示,所述配重圈6為環形結構,所述配重圈6由第一半環形配重圈8及第二半環形配重圈9構成,所述第一、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的中部均設有連接通孔10,所述第一半環形配重圈8及第二半環形配重圈9的內緣面抵於所述底座1外緣面上,所述第一半環形配重圈8及第二半環形配重圈9的底部抵於所述環形凸起4的頂面上,且所述第一、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的連接通孔10正對所述底座1上的通孔5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半環形配重圈經長型螺栓穿過所述連接通孔及通孔安裝於所述底座的外緣面上。
本實施例中,配重圈由兩個半環形的配重圈組成,這樣不僅能夠降低配重圈的安裝難度,同時起到抱箍作用,增加底座的強度,延長底座的使用壽命。
參見圖1、2所示,所述底座1的外緣面上設有兩圈環形凸起4,所述底座的外緣面上套設套有兩塊配重圈,一塊所述配重圈設置於相鄰環形凸起之間,另一塊所述配重圈設置於頂部環形凸起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