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消除作物連作障礙的微型栽培設施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4:00:40 1
一種可消除作物連作障礙的微型栽培設施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消除作物連作障礙的微型栽培設施,包括栽植柱、一個用於安裝栽植柱的中間支柱,一個用於安置中間支柱的底桶、以及安裝於底桶底部的水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栽植柱內裝栽培基質,栽植柱的外壁設有栽植孔,水泵的進水口與底桶連接,出水孔通過輸料管與栽植柱頂管連接,中間支柱頂端設分料盤,外接分料管,分料管的另一端置於栽植柱的頂端。栽植柱通過管架與中間支柱連接。底桶內還設有電加熱管。由於本發明通過將栽培床設置成管狀立式的栽植柱,實現了作物的立式栽培,通過在底桶上設電加熱管,實現了在作物收穫後,利用高溫對基質進行消毒的過程,從而解決了作物的連作障礙。
【專利說明】一種可消除作物連作障礙的微型栽培設施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到消除作物連作障礙的栽培裝置,尤其涉及到一種城市農業的微型栽培設施。
【背景技術】
[0002]在作物栽培過程中,常會因作物的連續栽培,受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物的影響而導致對連續栽培作物的生長過程的影響,這種影響被稱作為連作障礙。微型栽培設施是城市農業發展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植物栽培設施,被安置於陽臺或屋頂等處,用於栽培一些家庭所需的蔬菜等作物。在利用微型栽培設施等栽培設施進行作物栽培過程中,因為連作障礙而導致栽培基質的廢棄。這樣,不僅浪費資源,也常會造成這些廢棄物對環境的汙染,甚至導致整個設施的廢棄。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可在微型栽培設施上,消除作物栽培過程中連作障礙危害的栽培設施。
[0004]本發明是通過 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可消除作物連作障礙的微型栽培設施,包括栽植柱、一個用於安裝栽植柱的中間支柱,一個用於安置中間支柱的底桶、以及安裝於底桶底部的水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栽植柱內裝栽培基質,栽植柱的外壁設有栽植孔,所述水泵的進水口與底桶連接,出水孔通過輸料管與栽植柱頂管連接,所述的中間支柱頂端還設有一個分料盤,分料盤側壁設分料孔,外接分料管,分料管的另一端置於栽植柱的頂端。
[0005]所述的中間支柱上設有託圈,託圈上安置管架,栽植柱通過管架與中間支柱成旋轉連接。
[0006]所述的底桶內還設有電加熱管。
[0007]由於本發明通過將栽培床設置成管狀立式的栽植柱,實現了作物的立式栽培,通過在底桶上設電加熱管,一方面可實現低溫時對作物生長環境加溫,另一方面也可在作物收穫後,通過高溫對基質進行消毒,從而解決了作物的連作障礙。此外,通過將栽植柱與中間支柱的連接方式改成可旋轉連接,使立體栽植於栽植柱上的作物可方便地實現光照角度的調整,從而保證了所栽植的作物生長均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
如圖1所示,首先可用PVC塑料管制成帶定植孔9的管狀的栽植柱3,在栽植柱3內充填栽培基質。由四根栽植柱3成對稱分布形成該發明所述的栽培裝置的栽培體。
[0010]用鍍鋅管作為中間支柱4,中間支柱4下端固定於底桶5的中央,管架8套入中間支柱4,用於固定栽植柱3的管架8。中間支柱4的頂端設一個水箱1,水箱I側壁設分料孔,外裝分料管2,分料管2的另一端置於栽植柱3的頂端。
[0011]底桶5的底部設有水泵7,水泵7的進水口與底桶5連接,出水孔穿過中間支柱4,與中間支柱4的頂端的水箱I連接。
[0012]底桶5的底部設有水泵7,水泵7的進水口與底桶5連接,出水孔穿過中間支柱4,與中間支柱4的頂端的水箱I連接。
[0013]使用時,可將小苗植於栽植柱3上的定植孔9內,而底桶5既可作為種植的水源供應站,亦可在其內養殖觀賞小魚,頂端的水箱I可作為作物種植所需的配肥箱。水泵7微型安裝在底桶5的底部,負責將桶內的水向上定時泵送,實現栽植柱3內水分循環,保障作物的生長所需水分。[0014]當一季作物收穫後,可開啟電加熱管6對底桶5內水分進行加熱至100°C,然後利用水泵7將高溫熱水泵7至栽植柱3頂端向下澆淋,直至栽培管內基質溫度達到80°C以上,保持15分鐘,再冷卻至常溫,供第二期作物栽植使用。
[0015]實施例2:
如圖2所示,首先可用PVC塑料管制成帶定植孔9的管狀立式的栽植柱3,在栽植柱3內充填栽培基質。由管狀立式四根栽植柱3成對稱分布形成該發明所述的栽培裝置的栽培體。
[0016]用鍍鋅管作為中間支柱4,中間支柱4下端固定於底桶5的中央,其上端安裝一個託圈,管架8套入中間支柱4,並受託圈託住,並使管架8能繞中間支柱4旋轉,用於固定栽植柱3的管架8。中間支柱4的頂端設一個水箱1,水箱I側壁設分料孔,外裝分料管2,分料管2的另一端置於栽植柱3的頂端。
[0017]底桶5的底部設有水泵7,水泵7的進水口與底桶5連接,出水孔穿過中間支柱4,與中間支柱4的頂端的水箱I連接。
[0018]底桶5的底部設有水泵7,水泵7的進水口與底桶5連接,出水孔穿過中間支柱4,與中間支柱4的頂端的水箱I連接。
[0019]使用時,可將小苗植於栽植柱3上的定植孔9內,而底桶5既可作為種植的水源供應站,亦可在其內養殖觀賞小魚,頂端的水箱I可作為作物種植所需的配肥箱。水泵7微型安裝在底桶5的底部,負責將桶內的水向上定時泵送,實現栽植柱3內水分循環,保障作物的生長所需水分。
[0020]當一季作物收穫後,可開啟電加熱管6對底桶5內水分進行加熱至100°C,然後利用水泵7將高溫熱水泵7至栽植柱3頂端向下澆淋,直至栽培管內基質溫度達到80°C以上,保持15分鐘,再冷卻至常溫,供第二期作物栽植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消除作物連作障礙的微型栽培設施,包括栽植柱、一個用於安裝栽植柱的中間支柱,一個用於安置中間支柱的底桶、以及安裝於底桶底部的水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栽植柱內裝栽培基質,栽植柱的外壁設有栽植孔,所述水泵的進水口與底桶連接,出水孔通過輸料管與栽植柱頂管連接,所述的中間支柱頂端還設有一個分料盤,分料盤側壁設分料孔,外接分料管,分料管的另一端置於栽植柱的頂端。
2.如權利要求2所述微型栽培設施,其特徵還在於所述的中間支柱上設有託圈,託圈上安置管架,栽植柱通過管架與中間支柱成旋轉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微型栽培設施,其特徵還在於,所述的底桶內還設有電加熱管。
【文檔編號】A01G9/02GK103947477SQ201410125633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日
【發明者】許志鳴, 楊繼, 徐象華 申請人: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