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葉風車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4:44:30 1
專利名稱:活葉風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風力發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基本上與風向一致的旋轉軸線的風力發動機的轉子。現有風車皆為固定式的,如荷蘭風車、我國西北部的風力發電廠的風車,其葉片均為固定的,其缺點是,這種固定葉片只對較小範圍之內的風速變化產生最佳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而提供一種能適應較大風速變化範圍的活葉風車。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一種包括葉片、電機、平衡舵、支架的活葉風車,其特徵是在每片葉片的上下兩端分別有折向迎風面的上、下聚風板,每片葉片的一側與一根葉片軸鉸接,每片葉片的上下聚風板搭在前一葉片的葉片軸上,沿葉片的上端有一圈聚風圈,葉片軸的上端固定在聚風圈上,下端固定在葉片旋轉軸的輪轂上,葉片旋轉軸與電機輸入軸相接,在葉片上端與聚風圈間或在葉片下端與輪轂間連有彈簧,葉片在彈簧的拉力下與風車平面成一固定夾角θ。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是,它能適應較大的風速變化範圍,能充分利用風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葉片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彈簧安裝位置示意圖。
其中1-葉片;2-電機;3-平衡舵;4-支架;5-上聚風板;6-下聚風板;7-葉片軸;8-聚風圈;9-葉片旋轉軸;10-輪轂;11-彈簧;12-驅風帽。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葉片(1)、電機(2)、平衡舵(3)、支架(4)的活葉風車,如圖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在每片葉片(1)的上下兩端分別有折向迎風面的上、下聚風板(5、6),每片葉片(1)的一側通過合葉與一根葉片軸(7)鉸接,沿葉片的上端有一圈聚風圈(8),葉片軸(7)的上端焊接在聚風圈(8)上,並探出0.3釐米,葉片的上聚風板(5)搭在此處,葉片軸(7)的下端固定在葉片旋轉軸(9)的輪轂(10)上,輪轂(10)前有驅風帽(12),葉片旋轉軸(9)與電機輸入軸相接,如圖4所示,在葉片上端與聚風圈(8)間連有彈簧(11),彈簧(11)的一端固定在聚風圈(8)上,另一端連接在上聚風板(5)上,如圖5所示,彈簧(11)也可安裝在葉片下端,其一端固定在輪轂(10)上,另一端固定在葉片上。當風速小時,葉片位於原位,其上下聚風板(5、6)搭在前一葉片的葉片軸(7)上,葉片(1)在彈簧(11)的拉力下與風車平面成一固定夾角θ(設為10度),聚風圈和聚風板起著聚風作用,防止有限的風量遇阻後而從邊緣跑掉,當風速大時,葉片正面受風壓很大而使夾角θ增大,葉片正面所受風壓因夾角θ增大而減小,葉片在彈簧的作用下夾角θ又減小,這樣葉片與風車平面間的夾角θ在彈簧的作用下,隨風力的大小變化而增減,從而達到適應較大風速變化範圍,充分利用風能的發明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包括葉片(1)、電機(2)、平衡舵(3)、支架(4)的活葉風車,其特徵是在每片葉片(1)的上下兩端分別有折向迎風面的上、下聚風板(5、6),每片葉片(1)的一側與一根葉片軸(7)鉸接,每片葉片的上下聚風板(5、6)搭在前一葉片的葉片軸(7)上,沿葉片的上端有一圈聚風圈(8),葉片軸(7)的上端固定在聚風圈(8)上,下端固定在葉片旋轉軸(9)的輪轂(10)上,葉片旋轉軸(9)與電機輸入軸相接,在葉片上端與聚風圈(8)間或在葉片下端與輪轂(10)間連有彈簧(11),葉片(1)在彈簧(11)的拉力下與風車平面成一固定夾角θ。
專利摘要現有風車葉片皆為固定的,其缺點是,這種固定葉片只對較小範圍之內的風速變化產生最佳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隨著風力大小的變化,其風車葉片與風車平面間的夾角也能隨之增減的活葉風車。它具有能適應較大風速變化範圍,能充分利用風能的優點。
文檔編號F03D7/02GK2433409SQ00245448
公開日2001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21日
發明者邢繼東, 徐傑 申請人:邢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