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製備氯法齊明中間體的方法與流程
2023-09-09 15:40:05 4
本發明涉及氯法齊明中間體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屬於醫藥領域。
技術背景
clofazimine,氯法齊明,結構如式v所示。主治麻風病的藥物,對於瘤型麻風和其他型麻風均有一定療效,對耐楓類藥物麻風桿菌感染也有效。可用於因用其他藥物而引起急性麻風反應的病人。但隨著耐藥結核病人的增加,尤其是對異煙腁、利福平同時耐藥的耐多藥和嚴重耐多藥的結核病人,當前處於無藥可用的狀態,由於氯法齊明可為結核病治癒提供機會,因此,who在2008年發布的「耐藥結核病的指南」,將氯法齊明作為治療耐藥結核病的第五組藥物,在1-4組藥物無法產生合理方案時可考慮使用。結構如式iii所示n-(4-氯苯基)-2-硝基苯是合成氯法齊明的重要中間體。因此,鑑於氯法齊明的前景,對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的合成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文獻syntheticcommunication,2003,vol.33,#16,p.2899-2906報導以2-氯硝基苯(i)和對氯苯胺(ii)為原料,反應條件為在強鹼(dbu)存在下,用二氯甲烷處理,並需要過柱子純化。該方法使用的強鹼dbu昂貴,且後處理繁瑣。
文獻molecules,2012,vol.17,#4p.4545–4559報導了以鄰氟硝基苯(v)和對氯苯胺(ii)為原料,但是反應需要高溫(160℃),生產該中間體需要特殊的高溫設備,有安全風險。 且需要使用無法回收的助劑氟化鉀,對環境有一定的危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氯法齊明中間體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該方法是以鄰氟硝基苯和對氯苯胺為原料,有機鹼作為縛酸劑,經取代反應得到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反應為無溶劑反應,減少環境汙染;有機鹼容易回收;反應溫度低,安全可靠;後處理簡單,得到的產品收率高、純度高。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將鄰氟硝基苯,對氯苯胺和有機鹼混合,升溫至90-120℃,反應12-40小時後,檢測原料反應完全,緩慢降溫至20-30℃,過濾烘料。得到目標產品n-(4-氯苯基)-2-硝基苯,收率85-95%,純度98.5-99.8%。
採用本發明製備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具有如下優點:
1.無溶劑反應:該反應不使用溶劑,這樣大大提高單位產能,並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2.反應溫度低:該反應使用低沸點的有機鹼作為縛酸劑後,反應溫度從160℃降為
90-120℃,因此不需要特殊的高溫設備,操作更安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應該正確理解的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僅是用於說明本發明而給出,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稱取三乙胺107.6g,鄰氟硝基苯150g,對氯苯胺203.4g,體系加熱至105-115℃反應12小時,hplc檢測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冷卻至20-30℃後,過濾,用150ml甲醇洗滌濾餅,烘乾,得248g產品。純度99.8%,收率93.9%。
1hnmr(cd3od):δ6.82-6.87(m,1h),7.27-7.31(m,2h),7.41-7.45(m,3h),7.70-7.73(m,1h),8.15-8.18(m,1h);m/z,249(m++h)
實施例2:
稱取n,n-二異丙基乙胺138g,鄰氟硝基苯150g,對氯苯胺203.4g,體系加熱至105-115℃反應12小時,hplc檢測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冷卻至20-30℃後,過濾,用150ml甲醇洗滌濾餅,烘乾,得235g產品。純度98.5%,收率88.9%。
實施例3:
稱取三乙胺107.6g,鄰氟硝基苯150g,對氯苯胺203.4g,體系加熱至90-95℃反應40小時,hplc檢測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冷卻至20-30℃後,過濾,用150ml甲醇洗滌濾餅,烘乾,得226g產品。純度98.2%,收率85.4%。
實施例4:
稱取三乙胺107.6g,鄰氟硝基苯150g,對氯苯胺203.4g,體系加熱至115-120℃反應10小時,hplc檢測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冷卻至20-30℃後,過濾,用150ml甲醇洗滌濾餅,烘乾,得233g產品。純度99.1%,收率88.1%。
本發明提出的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已通過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技術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發明內容、精神和範圍內對本文所述的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本發明技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相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的精神、範圍和內容中。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式III氯法齊明中間體N-(4-氯苯基)-2-硝基苯的製備方法,該方法操作簡捷安全,收率良好,同時環境汙染小,有很好的經濟效應,適宜工業生產。
技術研發人員:李小英;黃鈞正;郭效文;黃魯寧;顧虹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上海科勝藥物研發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5.12.25
技術公布日: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