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作文:開齋節的風俗習慣
2023-09-10 02:07:30 2
開齋節來臨了,開齋節的風俗習慣是什麼呢。看看下面的範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說明文作文:開齋節的風俗習慣】
據伊斯蘭教經典記載,伊斯蘭教初創時,穆罕默德在齋月滿時進行沐浴,然後身著潔淨的服裝,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曠野舉行會禮,並散發「菲圖爾錢」(開齋捐)表示贖罪,以後相沿成俗。
節日會禮前,回族群眾都履行這種交納課稅的義務,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菲土爾」錢。回族群眾一般都自己願意履行這種義務,否則就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
開齋節時,成年回族穆斯林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該維修的維修,節日裡也都打掃得千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布置一番。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回族群眾個個腋下夾一個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匯集到清真寺。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禮拜後,回族群眾齊向阿訇道安,接著全體互說「色倆目」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訇帶領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油香、饊子、花花等,同時,還宰雞、兔、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一般中年婦女在家待客,年輕夫婦、未婚婿要帶上禮物,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去嶽家給嶽父母拜節。許多青年還在佳節舉行婚禮。節日期間回族的小輩要上門給長輩拜節。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還舉行叼羊、賽馬、射箭等活動。節日時的馬也與平日不同,馬身上扎滿紅色布標,馬鬃和馬尾上用紅色綢束上幾團野雞毛;馬鞍和套頭的皮帶上,系滿各種花飾。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參加聚禮等活動外,還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如遼寧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要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滄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裡喜歡表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裡喜歡摔跤、扳手腕,擰指頭等;城市裡一些回民喜歡遊公園等等。
【說明文作文:開齋節的風俗習慣】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聖紀節/伊斯蘭教曆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曆十月一日、宰牲節/伊斯蘭教曆十二月十日)之一。回族開齋節一般為期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家家戶戶都早早起來,打掃室內室外、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眾聚會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大約到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穆斯林群眾攜帶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匯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穆斯林過多(有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擇一處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作為會場。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按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曆每年9月為齋戒月,伊斯蘭教曆的9月,穆斯林習慣用阿拉伯語稱呼為「萊麥丹」月,「萊麥丹」是練的意思,即練思想、練意志、練身體,也稱「齋月」,通常也稱「封齋」、「把齋」。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前至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等。封齋第2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則再封一日,共為30日,第二日為開齋節,慶祝一個月的齋功圓滿完成。
【說明文作文:開齋節的風俗習慣】
開齋節是穆斯林歡慶圓滿完成一個月的齋戒義務,慶祝勝利結束功課的日子。開齋節的禮儀主要有:第一、忙吃一物。穆斯林在開齋節晨禮後迅速少許進食,以表示戒滿開齋,向真主感恩之意;第二、清潔口腔,以更清潔、清脆的聲音讚美真主;第三、沐浴更衣,以更潔淨的身體去叩拜真主安拉;第四、噴香盛裝,以此展示伊斯蘭教的節日和穆斯林歡樂的心情;第五、交納開齋捐,按照穆斯林家庭人口計算,每人交納周濟貧民的施濟,顯示伊斯蘭教的博愛之情;第六、舉行會禮,開齋節上午,穆斯林們沐浴盛裝,心口默頌讚詞,聚集在當地最大的清真寺內,舉行規模盛大的會禮儀式,向世人展現伊斯蘭教的凝聚力;第七、拿手祝安,穆斯林會禮結束後,要互相握手祝安,共誦贊聖詞,並且互相問候,共同歡慶自己的節日。等等。
除了以上主要的儀式外,世界各地都依照各地不同風俗習慣歡度開齋節,大多數的穆斯林都要宴請親朋好友,鄰裡之間相互饋贈節日食品——油香;在大殿或家中,請阿訇和虔誠的穆斯林誦讀《古蘭經》感恩真主的恩賜,祈求賜福和佑護全家平安;到墓地誦經悼念自己亡故的親人;還有的舉行其他一些慶祝活動,增添節日的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