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Prescott,看我散熱博士黑雪狐
2023-09-14 07:32:02 1
時間快呀,可是也好像沒有CPU的發展速度快。曾幾何時,CPU散熱器,就是俗稱的「風扇」。這原先並不為大家所認識的配件,甚至在裝機時候是裝機商贈送的部件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在CPU的龍頭老大INTEL的手中,90微米的製造工藝將中央處理器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眾多的DIY玩家期待的正是它的「奇蹟」超頻的感覺。其實不管是Prescott核心的 P4 2.4A還是2.8E,超頻至3.2~3.4E並非難事。
而讓玩家們有點頭痛的問題卻是,一旦超頻後頻率達到,散熱卻成為一個不得不重新考慮的問題。看看周圍的同學,已經有一員大將,沒有捨得散熱器的錢,使得自己的AMD化為青煙,另外的一個,呵呵,死機呀。尤其是在遊戲的時候死機,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了。我用的CPU是P4 2.4A,雖然叫A,Prescott核心,超頻性能狂好,可是我們是窮學生呀,想要省錢,又要確保性能怎麼辦?散熱博士I計劃之雪狐3.0E是個不錯的選擇。一看名字就知道能上到Intel P4 3.0E,我的2.4A超到3.0E也就可以了。
設計是關鍵,一款散熱器的好壞,整體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散熱片的設計是否合理、風扇搭配是否合理,整體是否行程了空氣的無阻礙流動等等。
散熱博士雪狐3.0E可是榮獲了《電腦報》非常好的性價比獎項的產品,自然有其獨特之處。首先是獨特的外觀。通體的黑色,在很多鋁金屬原色的散熱器裡面顯得與眾不同。此種黑色散熱片是用陽極+電鍍的方式加工而成的。陽極主要去除散熱片加工過程中可能粘在散熱片上的鋁屑,避免因鋁屑掉落在主板上而引起的短路。基本上所有的散熱片均需要陽極加工處理。而電鍍則可以讓散熱片的外觀更加完美、時尚,達到外觀與性能的完美統一。
秀外還需慧中,那雪狐3.0E的黑色散熱片的設計如何?能否滿足PRESCOTT核心的大功率呢?整體散熱片尺寸是83.2*69*50mm,總體重量達到415克,可真是貨真料足。
不,不行,光重還不行,設計,關鍵是設計。24個鰭片,間距在2毫米左右,預留的空氣流動空間足夠了。底部的弧線設計,讓正對CPU的部分的散熱片厚度達13毫米,可在CPU工作時吸收並存儲足夠的熱量。側面看一下,這個散熱片的獨特之處就更凸現了。
原來在距離底部25毫米的地方,散熱片向兩端各擴展5毫米之多。這樣的好處就是在滿足安裝的基礎上,增大了散熱片的體積,也無形中增加了有效散熱面積。另一個好處就是,增大的散熱片,為散熱風扇的增大提供了安裝基礎。
雪狐3.0E採用的風扇為80*80*25的大風扇。隨著CPU發熱量的不斷增大,作為風冷主動散熱的主要部分,散熱風扇的尺寸也在不斷的增大。從最初的賽揚II、賽揚III的5公分到6公分,目前市場上更是出現了9公分的龐然大物。雪狐3.0E採用的是8公分的風扇,大小剛剛好,不會給機箱造成擁擠的情況。3200轉的轉速,風量41.7CFM,可以滿足一般家庭或辦公的需要,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夜晚的建築工地上。
散熱片底部預先塗好了導熱矽脂,讓我們可以直接安裝使用,考慮的還算周到。
說了這麼多,還只是看到的現象,散熱能力到底如何?拿出實力來看看。
P4 Proscott 2.4A,呵呵,別看主頻不高,可是真正的新核心90納米工藝,功率遠遠超過P4 2.8C,達到89W。環境溫度28-29攝氏度,用OCCT拷機15分鐘。好,在CPU核心溫度在54度左右徘徊。(個別配置不同,測試溫度可能有所不通。)
不錯,不錯,就是它了,散熱博士I計劃之雪狐3.0E,對抗Prescott!!!
詳情請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