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賜金放還的原因詩句(李白被賜金奉還)
2023-09-14 04:17:41 4
唐玄宗天寶三年,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被「賜金奉還」,尚未來得及建功立業,就因讒言所擾,被攆出了長安。
李白塑像
李白此時44歲,人到中年灰頭土臉的,仕途難有寸進,在拜別朋友的筵席上忍不住心生感慨寫下三首詩來表達心中的矛盾情感,其中這首《行路難•其一》以其跌宕起伏的心情、跳躍性的思考,勇往無前的昂揚氣勢,成為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的開篇便畫面感十足,前兩句描述離別的實景,李白即將離開長安時,朋友籌備了豐盛的筵席:
金杯裡倒滿了美酒,一鬥就價值十千,玉質碗盤裡的珍稀佳餚,甚為罕見,價值定然不菲。心情惆悵的李白實在吃不下飯,悶悶不樂地放下酒杯和筷子,抽出懸掛在側的寶劍環顧著四周,心下一片茫然。
「樽」是古代酒器;「羞」同「饈」,指美味佳餚;「十千、萬錢」都是虛數,形容酒席價值很高,詩仙雖然落魄,依舊不乏朋友。
本應是縱酒高歌的狂徒李白,這會兒面對美酒佳餚毫無進食的欲望著實讓人意外,忍不住心生好奇。李白做了一連串的動作將內心的抑鬱苦悶、不知所措描繪得出神入化。
「停、投、拔、顧」極其有畫面感:端著酒不想喝只得放下,拿起筷子不想吃又放回去,拔出寶劍環看四周眼神沒有任何的聚焦。
看似是在發呆,實則是為隨後跳躍式的聯想、對行路難展開描述的兩行詩作鋪墊:
夢想著渡過黃河,卻遭遇堅冰堵塞大川;試圖要攀登太行山,卻見大雪覆蓋滿山;遙想當年姜太公在渭水河畔垂釣,遇見重視才華的文王,成功助武王滅商;伊尹也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來得到商湯的禮遇,成功幫助商王滅了夏朝。
中間兩行詩展開想像,從黃河到太行山,從姜尚想到伊尹,思緒跳躍弧度很大,但關聯緊密。
李白雖然認為道阻且長,依然從姜太公和伊尹的經歷裡倍受鼓舞,對自己的政治前途有期待。「冰塞川、雪滿山」就好比人生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面對重重困難有人退卻,有人無所畏懼。
李白是狂傲遊俠,絕非軟弱可欺之人,否則怎配「拔劍」?面對前途兇險,雖是茫然,也只有一會兒,聯想到兩位古代人士的成功經歷,頃刻間便調整好心態,再喪都不能喪失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詩仙的浪漫主義可以有無限遐想,但終歸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眼神從茫然到清晰,仍然忍不住徘徊感慨:前路崎嶇,岔路更多,到底哪一條是康莊大道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無論如何糾結、猶豫,李白不願意讓朋友見到自己喪氣的模樣,他強烈地要求自己自信起來,滿懷希望。前路雖然坎坷,決不能丟掉一往無前的勇氣:乘風破浪實現理想的機會一定會來的,到時候將揚起徵帆遠渡碧海蒼穹!
這是衝破一切阻力發出的吶喊,屬於李白的自信豪邁和樂觀積極的狀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眾人的面前,告訴世人:
「我」不需要安慰,
「我」依舊鬥志昂揚!精神抖擻!
就這一句詩,鼓舞過古今多少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