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與秦怡關係(向梅電影處女作)
2023-09-13 23:13:11 1
熟悉老電影的觀眾,應該都對謝晉導演的《女籃5號》不陌生。這部1958年上映的影片,既是謝晉自編自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體育題材彩色故事片。除了由秦怡出演女主角林潔外,這部片子也是向梅的電影處女作。
6月16日,經咪咕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合作修復後,4K修復版《女籃5號》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首映。
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彩色故事片
《女籃5號》講述了籃球運動員田振華(劉瓊 飾)在新舊社會不同的遭遇,以及他與林潔(秦怡 飾)間曲折跌宕的愛情故事,揭示了新中國成立前後體育運動員的不同命運。
前不久,84歲高齡的向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提到她出演《女籃5號》的經過。那是1957年,向梅20歲,正在天津大學建築系聚精會神地繪製設計圖。一位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丁主任突然到訪,表示謝晉導演擬讓她在《女籃5號》中扮演「汪愛珠」一角。
影片中,汪愛珠是9號,曾與女籃5號林小潔發生過衝突,致使小潔因耽誤比賽受到責罰。事後她向小潔承認了錯誤,二人重歸於好。林小潔是林潔之女。18年前,林潔與田振華因誤會分開,直至田振華復員後成為林小潔所在籃球隊的指導員,兩人才得以重逢。
「我本該是一名建築師,然而發生在1957年初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我的人生之路。」向梅這樣總結她的銀幕處女作,「我是個早產兒,身體很弱,就是因為拍了《女籃5號》裡的運動員,大家都產生了誤解。」
「謝晉導演年輕時喜歡踢足球,一次運動中把腿踢斷了,在家裡養傷時想到創作這樣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介紹,導演在《女籃5號》裡埋下了不少梗,比如劇中田振華的衣服上印著「西南軍區」四個字。石川說,這四個字隱藏著一個信息,「抗日戰爭時期,賀龍親手組建了西南軍區戰鬥籃球隊,是當時水平最高、最著名的籃球隊。田振華的這個身份,表明他有足夠水平來指導女籃運動員。」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題材影片,這部片子相較於同期電影預算較高。「觀眾還能在銀幕上看到上世紀50年代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原版《女籃5號》的錄音師劉廣階也來到了現場。「中國有聲電影誕生在1931年,和我同齡。」他還記得,當時的錄音設備簡陋、落後,甚至於拖電影創作的後腿,「前輩們盡力追求聲畫同步,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難度。」看到修復版《女籃5號》,他覺得很可貴,「膠片保存不易,用現在的科技讓電影保存下來,我非常感激。」
做帶著「膠片味」的數字電影
記者了解到,如同老建築的保護,老電影4K修復的原則也是「修舊如舊」。而《女籃5號》的4K修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物理修復、數字修復、藝術修復。」中國電影資料館製作部高級工程師王崢介紹。
此次的修復素材使用的是西安電影資料庫保存多年的原始底片。物理修復,指的是鑑定、修補、洗印等工藝,完成對膠片本身的修復。到了第二階段的數字修復,是指將膠片轉換為數字格式進行聲畫修復。85分鐘的《女籃五號》有122400幀畫面,修復師按照統一標準,將每一幀畫面進行去噪、去劃痕、去抖動、去閃爍等手動操作;並對音頻進行重擬音,將單聲道轉換為5.1環繞立體聲。
「藝術修復是近幾年一直在做的,最初這個概念大家就叫『調色』,但藝術修復主要是為了尊重原創,我們會把曾經的主創、導演、攝影請過來,或是閱讀當年的資料,來一起完成這件事。」王崢說。在《女籃5號》的藝術修復階段,修復團隊查閱了大量關於《女籃5號》的導演闡述、攝影闡述等檔案資料,實現對影片的藝術還原。
石川說,在老電影進行4K修復的過程中,最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保持膠片的質感、顆粒感,甚至是它的年代感與歷史感。「我看到過降噪過度的,把上世紀50年代的電影修得像現在看高清球賽一樣,這好像也無法接受。」他認為,站在今天的立場進行老電影修復,需要理解當時的文化語境。「謝晉拍《女籃5號》,為的是展現新舊社會的對比。所以在色彩運用上,他拍新中國成立前的戲會多點冷調,1949年後會多點暖調。所以當時的美工、攝影師,技術方面的洗印、調色,都要圍繞導演的意圖來處理。修復時也要注意這一點。」
「影片修復第一個原則就是保持膠片的顆粒感,要做帶著『膠片味』的數字電影。」王崢透露,修復團隊目前正在做一個新的項目,即建立語音庫,通過語音合成技術來復原老電影裡的「聲音」。「跟地圖軟體的導航比較相似,比如上世紀30年代周璇的聲音,電影片段中缺失了,我們就通過建立同年代的語音庫來還原。」他說,現在項目只成功了50%,「出來的是很標準的聲音,下一步希望按照臺本的感覺,出來高興時、生氣時的聲音,一步步還原。」
來源:作者:張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