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9 23:23:10 3
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包括出水閥體,該出水閥體設有熱水進水口、冷水進水口及混合水出水口,該出水閥體內設有恆溫閥芯,所述出水閥體為一體成形,其內包括冷水通道、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其中冷水通道位於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的上方以使出水裝置的上表面防燙;冷水由冷水進水口流經位於混合水通道和熱水通道上方的冷水通道,通入恆溫閥芯;熱水由熱水進水口流經熱水通道,通入恆溫閥芯與冷水混合後,經混合水通道從混合水出水口流出。本實用新型製作難度較低,工藝成熟且裝配簡單,僅需將溫控開關和流量開關分別對準裝入閥體兩端的恆溫閥芯和流量閥芯內即可。
【專利說明】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衛浴出水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
【背景技術】
[0002]CN101881345B和CN103075544A均公開了一種恆溫淋浴防燙裝置,均是在本體內部增加連接管以起到隔熱作用,效果明顯。但上述裝置的本體的工藝製作難度和裝配難度都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包括出水閥體,該出水閥體設有熱水進水口、冷水進水口及混合水出水口,該出水閥體內設有恆溫閥芯,
[0006]所述出水閥體為一體成形,其內包括冷水通道、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其中冷水通道位於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的上方以使出水裝置的上表面防燙;
[0007]冷水由冷水進水口流經位於混合水通道和熱水通道上方的冷水通道,通入恆溫閥芯;熱水由熱水進水口流經熱水通道,通入恆溫閥芯與冷水混合後,經混合水通道從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冷水通道全部覆蓋熱水通道的上方,且全部或部分覆蓋混合水通道的上方。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出水閥體的第一端設有溫控開關,該溫控開關與恆溫閥芯連接且用於控制恆溫閥芯的出水溫度。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混合水通道包括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混合水後腔部分包裹混合水前腔,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之間設有用於調節流量的流量閥芯;混合水通過所述恆溫閥芯通入混合水後腔後流經流量閥芯進入混合水前腔,最終從所述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包括一軟管混合水出水口和一硬管混合水出水口,所述混合水前腔包括一連通硬管混合水出水口的混合水前上腔和一連通軟管混合水出水口的混合水前下腔,混合水前上腔和混合水前下腔通過一切換開關與混合水後腔切換連通;混合水通過所述恆溫閥芯通入混合水後腔後流經流量閥芯和切換開關切換的進入混合水前上腔或混合水前下腔,最終從所述硬管混合水出水口或軟管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出水閥體的第二端設有流量開關,該流量開關與流量閥芯連接用於控制混合水的出水流量。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實用新型的出水閥體為鑄造一體成形,其內包括冷水通道、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其中冷水通道位於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的上方以使出水裝置的上表面防燙;其製作難度較低,工藝成熟且裝配簡單,僅需將溫控開關和流量開關分別對準裝入閥體兩端的恆溫閥芯和流量閥芯內即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部分分解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沿A-A線的剖視圖,含水路分布示意;
[0017]圖3為圖2沿B-B線的剖視圖,含水路分布示意;
[0018]圖4為圖2沿C-C線的剖視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圖1沿D-D線的剖視圖,含水路分布示意;
[0021]圖7為圖2沿E-E線的剖視圖,含水路分布示意;
[0022]圖8為圖2沿F-F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和描述。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1,包括出水閥體10,該出水閥體10設有熱水進水口 101、冷水進水口 102及混合水出水口 103,該出水閥體10內設有恆溫閥芯11和流量閥芯12。所述出水閥體10的第一端設有溫控開關13,該溫控開關13與恆溫閥芯11連接且用於控制恆溫閥芯11的出水溫度;所述出水閥體10的第二端設有流量開關14,該流量開關14與流量閥芯12連接用於控制混合水的出水流量。
[0026]所述出水閥體10為鑄造一體成形,其內包括冷水通道104、熱水通道105和混合水通道106,其中冷水通道104位於熱水通道105和混合水通道106的上方以使出水裝置的上表面防燙,即所述冷水通道104全部覆蓋熱水通道105的上方,且部分覆蓋混合水通道106的上方。
[0027]如圖2和圖3所示,冷水由冷水進水口 102流經位於混合水通道106和熱水通道105上方的冷水通道104,通入恆溫閥芯11 ;熱水由熱水進水口 101流經熱水通道105,通入恆溫閥芯11與冷水混合後,經混合水通道106從混合水出水口 103流出。所述混合水通道106包括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1062,混合水後腔1062部分包裹混合水前腔,調節流量的流量閥芯12設於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1062之間;混合水通過所述恆溫閥芯11通入混合水後腔1062後流經流量閥芯12進入混合水前腔,最終從所述混合水出水口 103流出。
[0028]實施例2
[0029]如圖5至圖8所示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1,包括出水閥體10,該出水閥體10設有熱水進水口 101、冷水進水口 102、一軟管混合水出水口 1031和一硬管混合水出水口 1032,該出水閥體10內設有恆溫閥芯11和流量閥芯12。所述出水閥體10的第一端設有溫控開關13,該溫控開關13與恆溫閥芯11連接且用於控制恆溫閥芯11的出水溫度;所述出水閥體10的第二端設有流量開關14,該流量開關14與流量閥芯12連接用於控制混合水的出水流量。
[0030]所述出水閥體10為鑄造一體成形,其內包括冷水通道104、熱水通道105和混合水通道106,其中冷水通道104位於熱水通道105和混合水通道106的上方以使出水裝置的上表面防燙,即所述冷水通道104全部覆蓋熱水通道105的上方,且部分覆蓋混合水通道106的上方。
[0031 ] 如圖6和圖7所示,冷水由冷水進水口 102流經位於混合水通道106和熱水通道105上方的冷水通道104,通入恆溫閥芯11 ;熱水由熱水進水口 101流經熱水通道105,通入恆溫閥芯11與冷水混合後,經混合水通道106從混合水出水口 103流出。所述混合水通道106包括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1062,混合水後腔1062部分包裹混合水前腔,調節流量的流量閥芯12設於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1062之間,所述混合水前腔包括一連通硬管混合水出水口 1032的混合水前上腔1063和一連通軟管混合水出水口 1031的混合水前下腔1064,混合水前上腔1063和混合水前下腔1064通過一切換開關(圖中未示出)與混合水後腔1062切換連通;混合水通過所述恆溫閥芯11通入混合水後腔1062後流經流量閥芯12和切換開關切換的進入混合水前上腔1063或混合水前下腔1064,最終從所述硬管混合水出水口 1032或軟管混合水出水口 1031流出。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包括出水閥體,該出水閥體設有熱水進水口、冷水進水口及混合水出水口,該出水閥體內設有恆溫閥芯,其特徵在於: 所述出水閥體為一體成形,其內包括冷水通道、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其中冷水通道位於熱水通道和混合水通道的上方以使出水裝置的上表面防燙; 冷水由冷水進水口流經位於混合水通道和熱水通道上方的冷水通道,通入恆溫閥芯;熱水由熱水進水口流經熱水通道,通入恆溫閥芯與冷水混合後,經混合水通道從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冷水通道全部覆蓋熱水通道的上方,且全部或部分覆蓋混合水通道的上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閥體的第一端設有溫控開關,該溫控開關與恆溫閥芯連接且用於控制恆溫閥芯的出水溫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混合水通道包括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混合水後腔部分包裹混合水前腔,混合水前腔和混合水後腔之間設有用於調節流量的流量閥芯;混合水通過所述恆溫閥芯通入混合水後腔後流經流量閥芯進入混合水前腔,最終從所述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包括一軟管混合水出水口和一硬管混合水出水口,所述混合水前腔包括一連通硬管混合水出水口的混合水前上腔和一連通軟管混合水出水口的混合水前下腔,混合水前上腔和混合水前下腔通過一切換開關與混合水後腔切換連通;混合水通過所述恆溫閥芯通入混合水後腔後流經流量閥芯和切換開關切換的進入混合水前上腔或混合水前下腔,最終從所述硬管混合水出水口或軟管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恆溫防燙出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閥體的第二端設有流量開關,該流量開關與流量閥芯連接用於控制混合水的出水流量。
【文檔編號】F16K27/00GK203686254SQ201420060608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0日
【發明者】林孝發, 林孝山, 詹宗隆, 江前印 申請人: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