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框架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0:09:05 1
專利名稱:行李箱框架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於一種行李箱框架構造,尤指一種由模塊化組裝完成的輕量型行李箱框架構造。
背景技術:
按行李箱框架構造,基本上均具有頂板、底板、左右側板、O型框或C型框板,撓性框體及布框等,其中,以頂底板及左右側板之實體材質較具重量,尤其大型行李箱其重量更大,故如何減輕行李箱的重量已成為市場新產品的發展方向,於是各色各樣輕量型的行李箱陸續推出,其中,較受市場青睞的行李箱框架,如美國專利第6131713「Framework of Luggage「及美國專利第6283261號」Luggage Frame」,前者該行李箱框體由八個角落組件,八支玻纖棒水平連接件,四支玻纖棒垂直連接件,24支鉚釘,且八個角落組件的每一組件的X、Y、Z三方向都須設置固定孔,每一連接件的兩端也都須事先車孔,此不僅玻纖棒在車孔時耗時且鑽頭的磨耗率高(因玻纖棒硬度、韌度都高),且24支鉚釘也需分別與八個角落組件與玻纖棒的鉚合固定,實為頗費人力作業的組裝,其間如因鉚合不良,將使行李箱的不良率增高。而後者該行李箱框體雖然是簡化為由八個角落組件,四支玻纖棒垂直連接件,上、下連接板、24支鉚釘,但其組裝作業及不良率仍高,且該兩案行李箱框體都必須藉角輪內框架做為框體的必要組件,使得行李箱框體的角輪內框架必須與角輪外框架相互配合方可與袋體組成所需的行李箱,因此,如該兩案行李箱框體在組裝作業完成後,始發現角輪內框架規格與外框架規格不符時,將使角輪內框架重新拆下再重裝而大費周章,此乃為該兩案設計上的一大缺陷,實有待改進。
為此,我國專利第01232075.7號「行李箱構造」(是本案同一申請人所創出的改良構造),便針對上述玻纖輕量型行李箱的構造而改良,其主要改良的特徵在於提供一種模塊式行李箱框架,包括由兩個Y型角件所組成的上、下、左、右四個角框,四支水平玻纖連接棒及四支垂直玻纖連接棒,雖然其構件相較於上述美國專利第6131713號及美國專利第6283261號的框架構造大為簡化,該案的四個角框每一角框都具有前後各一個Y型角件連成一體的角框,該等前后角框間的尺寸不能調整,此不僅在行李箱的尺寸規格變化時無法調整其行李箱的深度尺寸或寬度尺寸,不同規格尺寸的行李箱要使用不同尺寸的模具生產,且所需使用的射出模具體積相當大,因而使該框架的生產徒增製造成本,實為美中不足之處。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改進上述諸多輕量型行李箱的缺點而提供一種行李箱框架構造的改良。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行李箱框架構造,其中,該框架包括八個角件,四支垂直連接單元,一頂板及一底板組成,而達成構造簡單,組裝容易的輕量型行李箱框架構造。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行李箱框架構造,其中,該行李箱框架的組件予以模塊化或標準化後,對於各種不同規格及形式變化的行李箱框架(包括任何規格及形式的外輪架)都可經由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化零組件予以快速組裝完成。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行李箱框架構造,將行李箱框架的頂部四個角件(前上左、前上右、後上左及後下右)藉一頂板將四個角件連成一體,而底部四個角件則藉一底板將四個下角件連成一體,使行李箱框架的組成組件大幅簡化,且不同規格尺寸的行李箱都可使用相同的模具生產,因而使該框架的生產製造成本降低。
本實用新型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採行的技術方案包括一上框體、一下框體及分別連接於上、下框體四角隅間之第一至第四連接件,其特徵為,該上框體包括一上前左角件、一上後左角件、上前右角件及上後右角件等四上角件與一頂板;該等上角件都具有一朝下垂直延伸結合部及一朝框架內延伸的水平角形結合部,且各該垂直延伸結合部都具有一朝下插合孔部,可分別供上述所對應的垂直連接件的上端插合;該等前、後上角件相對應的內端間都具有朝框架內延伸的兩水平角形結合部,該等水平角形結合部都具有多數相對應的固定孔可供相互搭接結合,該等前、後上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可相互搭接結合併與該頂板兩端藉固定組件結合在一起;該下框體包括一下前左角件、一下後左角件、一下前右角件及一下後右角件等四下角件與一底板;該等下角件都具有一朝上垂直延伸結合部及一朝框架內延伸的水平角形結合部,且各該垂直延伸結合部都具有一朝上插合孔部,可分別供上述所對應的垂直連接件的下端插合,該等下前、后角件相對應的內端間都具有朝框架內延伸的兩水平角形結合部,該等水平角形結合部都具有多數相對應的固定孔可供相互搭接結合,該等前、后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可相互搭接結合併與該底板兩端藉固定組件結合在一起,藉此而構成一行李箱框架。
該框體進一步包括一U形支撐板。
該頂板上可設置提攜把手。
該等上前及上後左角件,及上前及上後右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的水平結合孔及垂直結合孔相互對應調整至所期的尺寸後再以固定組件鎖合在一起。
該等下前及下後左角件,及下前及下後左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的水平結合孔及垂直結合孔相互對應調整至所期的尺寸後再以固定組件鎖合在一起。
較佳地,該等上前及上後左角件,及上前及上後右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的水平結合孔及垂直結合孔相互對應調整至所期的尺寸後再以固定組件鎖合在一起。
較佳地,該等下前及下後左角件,及下前及下後左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的水平結合孔及垂直結合孔相互對應調整至所期的尺寸後再以固定組件鎖合在一起。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由塑料射出或金屬壓鑄成形的一上角件組及一下角件組,上角件組與一頂板組成上框體,下角件組與一底板組成一下框體,再以四支垂直連接件分別插接於上、下框體間而構成,該等垂直連接單元與上述各上、下框體和四角隅間是以插接結合再以固定組件予以鎖合而構成一構件簡單,組裝容易,生產成本降低的輕量型行李箱框架構造。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成的具體功能、目的,下面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一較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圖號詳細說明如後如圖1及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行李箱構造,包括一輕量型框體10、U形支撐板20及撓性框體30等結合為一體,其中,U形支撐板20及撓性框體30等都為現有技術,且U形支撐板20尚可依實際需要作選擇性使用,故有關說明從略。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徵在於輕量型框體10,其主要構造包括一由一塑料射出成形或由金屬壓鑄成型的上前左角件11、上後左角件12、上前右角件13、上後右角件14、下前左角件15、下後左角件16、下前右角件17、下後右角件18,插接於上前、後、左、右角件11~14與下前、後、左、右角件15~18間的四支垂直連接件19A~19D,一連接於上前、後、左、右角件11~14間的頂板40U,及一連接於下前、後、左、右角件15~18間的底板40B等。
本實用新型主要特徵在於將輕量型行李箱框體10由左、右相互對稱的上角件組11~14及下角件組15~18藉垂直連接件19A~19D上、下分別插合組裝後,再予以定形固定,使全部的輕量型框體的上角件組11~14及下角件組15~18,與四支垂直連接件19A-19D固定即可以模塊化組裝成一所需的輕量型行李箱。茲再將本實用新型的輕量型框體10的詳細構造配合圖1至圖2說明如下。
本實用新型框體10最主要的創意在於框體10的零組件予以對稱化並模塊化設計,使上角件組11~14及下角件組15~18中的上左前角件11與上右后角件14對稱,上左后角件12與上右前角件13對稱,而下左前角件15與下右后角件18可視實際需要作選擇性對稱或不對稱,下左后角件16與下右前角件17可視實際需要作選擇性對稱或不對稱,且每一角件11-18均具有一垂直圓角結合部11R-18R及一水平角形結合部11W-18W,其中,各該垂直圓角結合部11R-18R各設有一插合孔部11P-18P,該每一插合孔部11P-18P的下端都具有一固定孔11T-18T及其固定組件11F-18F,該水平角形結合部11W-18W的水平及垂直面上設有多數個水平結合孔11H-18H及垂直結合孔11V-18V,以便前後左或右角件11與12、13與14、15與16、17與18間可藉水平角形結合部11W-18W的水平及垂直面上的多數水平結合孔11H-18H及及垂直結合孔11V-18V及固定組件11S-18S予以選擇性相互對應調整至所期的尺寸後再以固定組件鎖合在一起,再藉完全相同尺寸及造形的四支垂直連接件19A~19D,分別插入上角件組11~14與下角件組15~18間的一垂直圓角件的插合孔部11P-18P內,最後再以固定組件11F-18F將之鎖固,即可獲致所期尺寸大小的行李框架,以達成對稱及簡化行李箱框架的組件,使組裝容易。
本實用新型若為補強行李箱內部的支撐強度,可進一步於框體10與撓性框體30之間加設一U形支撐板20,如圖2所示,該U形支撐板20具有一上水平部21、下水平部23及中間的垂直部22三者連成一體。此外,也可在U形支撐板20或頂板40U上裝設一提攜式把手50。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行李箱框架構造」藉其特有的結構特徵,確能達原創作目的的各項要求,更未見有相同結構特徵的產品公開販售,顯見本案實已符合新型專利的成立要件,特依法提出專利的申請,懇請早日賜準本案專利,是所至盼。
以上所述內容與所舉實施例的圖標,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範例,概凡知悉此項技藝的人士依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作成各種變化和修飾,仍應包括在本案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行李箱框架構造,該框架包括一上框體、一下框體及分別連接於上、下框體四角隅間的第一至第四連接件,其特徵為,該上框體包括一上前左角件、一上後左角件、上前右角件及上後右角件等四上角件與一頂板;該等上角件都具有一朝下垂直延伸結合部及一朝框架內延伸的水平角形結合部,且各該垂直延伸結合部都具有一朝下插合孔部,可分別供上述所對應的垂直連接件的上端插合;該等前、後上角件相對應的內端間都具有朝框架內延伸的兩水平角形結合部,該等水平角形結合部都具有多數相對應的固定孔可供相互搭接結合,該等前、後上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可相互搭接結合併與該頂板兩端藉固定組件結合在一起;該下框體包括一下前左角件、一下後左角件、一下前右角件及一下後右角件等四下角件與一底板;該等下角件都具有一朝上垂直延伸結合部及一朝框架內延伸的水平角形結合部,且各該垂直延伸結合部都具有一朝上插合孔部,可分別供上述所對應的垂直連接件的下端插合,該等下前、后角件相對應的內端間都具有朝框架內延伸的兩水平角形結合部,該等水平角形結合部都具有多數相對應的固定孔可供相互搭接結合,該等前、后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可相互搭接結合併與該底板兩端藉固定組件結合在一起,藉此而構成一行李箱框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框架構造,其特徵為,該框體進一步包括一U形支撐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框架構造,其特徵為,該頂板上可設置提攜把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框架構造,其特徵為,該等上前及上後左角件,及上前及上後右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的水平結合孔及垂直結合孔相互對應調整至所期的尺寸後再以固定組件鎖合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框架構造,其特徵為,該等下前及下後左角件,及下前及下後左角件之間的水平角形結合部的水平結合孔及垂直結合孔相互對應調整至所期的尺寸後再以固定組件鎖合在一起。
專利摘要一種行李箱框架構造,包括一由塑料射出或金屬壓鑄成形的一上角件組及一下角件組,上角件組與一頂板組成上框體,下角件組與一底板組成一下框體,再以四支垂直連接件分別插接於上、下框體間而構成,該等垂直連接單元與上述各上、下框體和四角隅間是以插接結合再以固定組件予以鎖合而構成一構件簡單,組裝容易,生產成本降低的輕量型行李箱框架構造。
文檔編號A45C13/04GK2618482SQ032444
公開日2004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日
發明者郭忠賢 申請人:喬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