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鐵殼乾電池的製作方法
2023-09-11 04:57:00 1
專利名稱:一種鐵殼乾電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工電子產品領域,涉及一種乾電池產品的結構,尤其是一種圓 柱形鐵殼乾電池的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圓柱形乾電池使用廣泛,但大部分產品的外殼為紙質結構或PVC塑料結構, 紙質外殼的乾電池在放電後,由於鋅筒的腐蝕,進而腐蝕紙質外殼,容易出現漏液現象,會 流出電解質腐蝕電子電器設備,對電子電器設備的損害較大,故現已較少使用。而PVC外殼 結構的乾電池有了較大的改進,但由於其厚度及密封工藝都不易掌握,在生產上質量不易 控制。另外,紙質或PVC的材料剛性強度較差,在製造過程中常會出現皺紋等外觀質量問題 而產生較多次品,上述兩種電池的外殼材料的缺陷不能滿足電池使用和產品質量的需要。 針對上述情況,市面上開發出了一種使用鐵質作為電池外殼的乾電池,其鐵殼乾電池的出 現已大大減少了紙質或PVC塑料外殼結構的缺陷,但現有技術的鐵殼乾電池對電池電解液 滲漏的缺陷仍然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依然存在在電解液滲漏的現狀。針對現有技術的紙質、PVC塑料、鐵殼等乾電池包裝結構的缺陷,如何防止鋅筒在 放電消耗後電解液的釋出的問題,已是乾電池行業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鐵殼乾電池,該鐵殼乾電池的 新型包裝結構能夠避免鋅筒在放電後電解液的釋出。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鐵殼乾電池,由一鋅筒、封 閉鋅筒的密封層、鋅筒底部鋪設的下絕緣層、密封層頂部設有的金屬蓋、於密封層頂部鋪設 包圍金屬蓋的上絕緣層、安裝於鋅筒內的碳棒、於鋅筒容腔內填充包圍碳棒的電解質、套合 包裹鋅筒的鐵殼組成;碳棒一端與下絕緣層連接,另一端穿過密封層與金屬蓋連接,其中述 的鐵殼為一體式結構的鐵筒,鐵殼的開口與上絕緣層密封銜接固定,鐵殼的外側部塗有絕 緣層。本實用新型的鐵殼乾電池用一體式的鐵殼包裹鋅筒,鐵殼的開口與上絕緣層密封銜 接,這樣就防止了鋅筒放電後電解質的釋出,避免了電子電器設備的腐蝕;然後在鐵殼的外 側部塗有絕緣層,防止漏電。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鐵殼乾電池相比現有技術的乾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密封 性能良好、使用壽命更長、產品外觀更美觀、能提高電池的質量和保存,使用期限、同時也提 高製造過程的生產效率、一次合格率等優點。
圖1是本實施例的鐵殼乾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如下1,鋅筒、2,下絕緣體、3,碳棒、4,電解質、5,密封層、6,金屬蓋、 7,上絕緣體、8,鐵殼、9,絕緣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鐵殼乾電池,由一鋅筒1、封閉鋅筒1的密封層5、 鋅筒1底部鋪設的下絕緣層2、密封層5頂部設有的金屬蓋6、於密封層5頂部鋪設包圍金 屬蓋6的上絕緣層7、安裝於鋅筒1內的碳棒3、於鋅筒1容腔內填充包圍碳棒3的電解質 4、套合包裹鋅筒1的鐵殼8組成;碳棒3 —端與下絕緣層2連接,另一端穿過密封層5與金 屬蓋6連接,其中鐵殼8為一體式結構的鐵筒,鐵殼8的開口與上絕緣層7密封銜接固定, 鐵殼8的外側部塗有絕緣層9。放電時,外電路接通正極金屬蓋6和負極鐵殼8的底部,電 流從碳棒3到金屬蓋6,通過外電路到鐵殼8底部,再到鋅筒1到電解質4到碳棒3,從而形 成電流迴路。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 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鐵殼乾電池,由一鋅筒(1)、封閉鋅筒(1)的密封層(5)、鋅筒(1)底部鋪設的下絕緣層(2)、密封層(5)頂部設有的金屬蓋(6)、於密封層(5)頂部鋪設包圍金屬蓋(6)的上絕緣層(7)、安裝於鋅筒(1)內的碳棒(3)、於鋅筒(1)容腔內填充包圍碳棒(3)的電解質(4)、套合包裹鋅筒(1)的鐵殼(8)組成;碳棒(3)一端與下絕緣層(2)連接,另一端穿過密封層(5)與金屬蓋(6)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鐵殼(8)為一體式結構的鐵筒,鐵殼(8)的開口與上絕緣層(7)密封銜接固定,鐵殼(8)的外側部塗有絕緣層(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鐵殼乾電池,由一鋅筒、封閉鋅筒的密封層、鋅筒底部鋪設的下絕緣層、密封層頂部設有的金屬蓋、於密封層頂部鋪設包圍金屬蓋的上絕緣層、安裝於鋅筒內的碳棒、於鋅筒容腔內填充包圍碳棒的電解質、套合包裹鋅筒的鐵殼組成;碳棒一端與下絕緣層連接,另一端穿過密封層與金屬蓋連接,其中述的鐵殼為一體式結構的鐵筒,鐵殼的開口與上絕緣層密封銜接固定,鐵殼的外側部塗有絕緣層。該鐵殼乾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密封性能良好、使用壽命更長、產品外觀更美觀、能提高電池的質量和保存,使用期限、同時也提高製造過程的生產效率、一次合格率等優點。
文檔編號H01M2/02GK201766124SQ201020512390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0日
發明者李建軍 申請人:江門市三七電池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