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桿生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22 07:46:36 2
專利名稱:電線桿生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線桿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的電線桿生產裝置模芯的尾部端面不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模芯不能很好的處於水平位置,這樣比較不容易調節模芯處於水平位置,而且電線桿的生產裝置質量比較重,模芯的長度也比較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功能實用、可靠性高,加工成本低的電線桿生產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電線桿生產裝置,包括模芯,所述模芯一端設在模芯固定裝置上,所述模芯另一端伸入外模所形成的空間之中,與外模一起構成產品所需的截面形狀,從模芯固定裝置起,所述模芯上依次設有模芯水平調節裝置、第一組浸潰池、第一組預成型模、第一纏繞機、第二組浸潰池、第二組預成型模、第二纏繞機、第三組預成型模。所述模芯長度為14-15m,質量為2. 8-3. 2t,長度適中,質量輕。所述模芯尾部端面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所述第一組預成型模和第二組預成型模各五塊,所述第三組預成型模為三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在模芯的尾部端面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這樣比較容易調節模芯處於水平位置,而且質量輕,生產出來的電線桿質量也好,成本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模芯、2-模芯固定裝置、3-外模、4-模芯水平調節裝置、5-第一組浸潰池、6-第一組預成型模、7-第一纏繞機、8-第二組浸潰池、9-第二組預成型模、10-第二纏繞機、11-第三組預成型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如圖I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電線桿生產裝置,包括模芯1,所述模芯I 一端設在模芯固定裝置2上,所述模芯I另一端伸入外模3所形成的空間之中,與外模3 —起構成產品所需的截面形狀,從模芯固定裝置2起,所述模芯I上依次設有模芯水平調節裝置4、第一組浸潰池5、第一組預成型模6、第一纏繞機7、第二組浸潰池8、第二組預成型模9、第二纏繞機10、第三組預成型模11。所述模芯I長度為14-15m,質量為2. 8_3. 2t,長度適中,質量輕。[0016]所述模芯I尾部端面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所述第一組預成型模6和第二組預成型模9各五塊,所述第三組預成型模11為三塊。第一組浸潰池5和第二組浸潰池8用於浸潰玻璃纖維紗和玻璃纖維連續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在模芯I的尾部端面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這樣比較容易調節模芯處於水平位置。從而生產出來的電線桿壁厚均勻、強 度高、質量好,成本低。
權利要求1.一種電線桿生產裝置,包括模芯(I),其特徵在於所述模芯(I) 一端設在模芯固定裝置(2)上,所述模芯(I)另一端伸入外模(3)所形成的空間之中,與外模(3)—起構成產品所需的截面形狀,從模芯固定裝置(2)起,所述模芯(I)上依次設有模芯水平調節裝置(4)、第一組浸潰池(5)、第一組預成型模(6)、第一纏繞機(7)、第二組浸潰池(8)、第二組預成型模(9)、第二纏繞機(10)、第三組預成型模(1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線桿生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模芯(I)長度為14-15m,質量為 2. 8_3. 2t ο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電線桿生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模芯(I)尾部端面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線桿生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組預成型模(6)和第二組預成型模(9)各五塊,所述第三組預成型模(11)為三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電線桿生產裝置,包括模芯,所述模芯一端設在模芯固定裝置上,模芯另一端伸入外模所形成的空間之中,與外模一起構成產品所需的截面形狀,從模芯固定裝置起,模芯上依次設有模芯水平調節裝置、第一組浸漬池、第一組預成型模、第一纏繞機、第二組浸漬池、第二組預成型模、第二纏繞機、第三組預成型模。模芯長度為14.3m,質量為3t。所述模芯尾部端面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所述第一組預成型模和第二組預成型模各五塊,所述第三組預成型模為三塊。本實用新型具有在模芯的尾部端面設計為具有2-3°的平面,這樣比較容易調節模芯處於水平位置,而且質量輕,生產出來的電線桿質量也好,成本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B29C70/34GK202702638SQ20122039845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3日
發明者張躍進, 趙沭通 申請人:中格複合材料(南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