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門體凝露的冰箱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6:53:45 1

本發明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門體凝露的冰箱。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冰箱進入千家萬戶,在冰箱的具體使用過程中,門體上容易產生凝露,對於此,目前解決豎梁凝露的方法是:在門體上貼加熱絲,然後在箱體內部安裝環溫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根據溫度/溼度的變化控制加熱絲的工作狀態,以保證門體不凝露;但這種方法控制複雜,成本高。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冰箱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門體凝露的冰箱,其具體設計方式如下。
一種防門體凝露的冰箱,包括內部設有容納腔室的箱體、設置於所述箱體內並與所述冰箱外部進行熱量交換供冷媒流動的冷凝管以及轉動連接於所述箱體上以對所述容納腔室前部形成蓋合的門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門體內部設置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在所述門體連接所述箱體的一側與所述冷凝管通過一連接部連通,所述連接部為呈螺旋彈簧狀設置的管道。
進一步,所述連接部螺旋彈簧狀管道的螺旋中心線與所述門體在所述箱體上的轉動軸所在直線重合。
進一步,所述門體通過一鉸鏈轉動設置於所述箱體上,所述連接部靠近或緊貼所述鉸鏈設置。
進一步,所述門體上靠近所述鉸鏈位置處固定有容納所述連接部的套筒。
進一步,所述連接部包括兩段分離設置的螺旋彈簧狀管道,冷媒流入及流出所述加熱管的兩端分別與兩段所述螺旋彈簧狀管道連通。
進一步,所述加熱管靠近所述門體邊緣布設。
進一步,所述加熱管靠近冷媒流入端的一段與靠近冷媒流出端的一段並列朝同一方向延伸設置。
進一步,所述加熱管靠近冷媒流入端的一段與靠近冷媒流出端的一段分別沿不同方向延伸且在在所述門體內部呈環形迴路設置。
進一步,所述冰箱具有一對相對轉動設置的門體,所述冰箱的一對門體內部均設置有所述加熱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將與冷凝管連通的加熱管引入門體中,能夠有效的解決冰箱門體的凝露問題;而且基於本發明的設計方式,不需要另外設置一套供冰箱防門體凝露的系統,僅增加一定長度供冷媒流動的管道即可實現,方法新穎,成本低,控制簡單;此外,本發明中在箱體與門體之間設置有螺旋彈簧狀的管道,可以有效的防止門體轉動時對冷媒流動管道的損傷。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冰箱局部示意圖;
圖2所示為第一門體的第一角度立體示意圖;
圖3所示為加熱管與箱體的位置關係示意圖;
圖4所示為圖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5所示為連接部與套筒的配合示意圖;
圖6所示為圖5所示結構的局部剖面圖;
圖7所示為第一門體具有鉸鏈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8所示為圖7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9所示為冰箱局部冷媒流動管道的一種排布示意圖;
圖10所示為冰箱局部冷媒流動管道的另一種排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請參照圖1至圖10所示,其為本發明的一些較佳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9、圖10所示,本發明防門體凝露的冰箱包括:內部設有容納腔室的箱體1,設置於箱體1內並與冰箱外部進行熱量交換供冷媒流動的冷凝管40以及轉動連接於箱體上以對容納腔室前部形成蓋合的門體。具體在本實施例中,冰箱為對開門冰箱,其具有一對相對轉動設置的門體,即第一門體21與第二門體22;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冰箱上的門體也可以設置為單開門或者其它形式,具體在此不一一列舉。
參考圖1中所示,本實施例中僅展示箱體1的部分外殼,其內膽部分在此為未作展示,內膽的內部空腔即構成冰箱的容納腔室,具體可參考現有技術的設計方式。如圖中所示,冷凝管40設置於箱體1內部,冷凝管與壓縮機出口端連通且內部具有流動的冷媒;結合圖9、圖10,具體在本實施例中,冷凝管40包括分別設置於箱體1外殼內側的第一冷凝管段401、第二冷凝管段402、第三冷凝管段403;其中,第一冷凝管段401、第二冷凝管段402、第三冷凝管段403分別依附冰箱左側外殼、頂部外殼、右側外殼形成。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冷凝管40的排布方式也可以參考其它的現有設計方式。
結合圖2、圖3、圖4所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冰箱門體內部設置有加熱管41,具體在本實施例中,僅對第一門體21內部的加熱管41進行展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冰箱的第一門體21與第二門體22內部均設置有加熱管41,冰箱的一門體21與第二門體22內部加熱管41的設置方式基本一致。
如圖4所示,加熱管41在第一門體21連接箱體1的一側與冷凝管40通過一連接部3連通。更為具體的,本發明中的連接部3為呈螺旋彈簧狀設置的管道,在第一門體21轉動時,其轉動的角度可使得連接部3產生一定的形變,由於構成連接部3的管道呈螺旋彈簧狀設置,分布在螺旋彈簧狀管道上各個位置處的形變量較小,從而可以避免管道的折斷。
較為容易理解,本發明中位於第一門體21內部的加熱管41具有供冷媒流入的冷媒流入端及供冷媒流出的冷媒流出端,連接部3包括兩段分離設置且分別與冷媒流入端及冷媒流出端連通的螺旋彈簧狀管道,冷媒流入端及冷媒流出端分別通過一段螺旋彈簧狀管道與箱體1內部的冷媒管連通以構成冷媒迴路。
參考圖4中所示,兩段螺旋彈簧狀管道大致設置於同一位置處,圖4中展示了螺旋彈簧狀管道的大致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過程中,兩段螺旋彈簧狀管道的具體配合方式及每段管道的螺旋圈數可做適當調整。
在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方案中,連接部3螺旋彈簧狀管道的螺旋中心線與第一門體21在箱體1上的轉動軸所在直線重合。如圖中所示,直線l1為連接部3螺旋彈簧狀管道的螺旋中心線,同時也是第一門體21在箱體1上的轉動軸所在直線。如此設置保證第一門體21在轉動時,連接部3螺旋彈簧狀管道上各個位置處的形變均勻一致,從而使得連接部3具有較為優異的抗變形能力。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第一門體21通過鉸鏈(圖中未標示)轉動設置於箱體1上,結合圖7、圖8所示,第一門體21的頂部邊角210位置處即為安裝鉸鏈的位置,連接部3靠近頂部邊角210位置處設置,由於頂部邊角210位置處安裝有鉸鏈,冷凝管40向第一門體21方向延伸的部分管道可以依附鉸鏈周邊設置,從而防止冷凝管40的管道損傷(鉸鏈對冷凝管形成保護)。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連接部3亦可以緊貼鉸鏈設置,具體在此不作展開。
結合圖5、圖6、圖8所示,第一門體21上靠近鉸鏈位置處固定有容納連接部3的套筒30,套筒30可以將連接部3的變形限定在一定範圍內從而對連接部3形成保護。
在本發明中,加熱管41主要是起到防門體凝露的作用。對於冰箱而言,一般在門體的邊緣位置容易產生凝露現象,故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方式,加熱管41沿門體的邊緣布設。具體的實施結構可參考圖3、圖9及圖10所示。
作為本發明加熱管41的一種排布方式,加熱管41靠近冷媒流入端的一段與靠近冷媒流出端的一段並列朝同一方向延伸設置。具體參考圖9所示,加熱管41包含兩根並列設置的管道,構成加熱管41兩根並列的管道內部的冷媒流向相反,其分別作為冷凝管40中冷媒的流入通道及流出通道,冷媒在加熱管41的端部折回。
作為本發明加熱管41的另一種排布方式,加熱管41靠近冷媒流入端的一段與靠近冷媒流出端的一段分別沿不同方向延伸且在在門體內部呈環形迴路設置。具體參考圖10中所示,構成加熱管41的管道在第一門體21的邊緣呈單管設置,冷媒在第一門體21內沿加熱管41逆時針流動(亦可順時針流動)。
為了較好的理解本發明,參考9、圖10所示,其展示了冷媒在各管道中的流動示意圖。具體而言,壓縮機(圖中未標示)出來的冷媒進入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段401;然後經過連接部3的一段螺旋彈簧狀管道進入加熱管41的冷媒流入端;冷媒在加熱管41內部流動並由冷媒流出端進入連接部3的另一段螺旋彈簧狀管道;冷媒自連接部3的另一段螺旋彈簧狀管道回流至冷凝管40的第二冷凝管段402,然後經由冷凝管40的第三冷凝管段403流出至毛細管等節流降壓機構。具體流出冷凝管40後的冷媒流向可參考現有技術設計方案,在此不做累述。
在本發明中,基於冷媒在加熱管41中的流動,可以實現對冰箱門體的加熱除凝露。在本發明中,加熱管41可理解為構成冷凝管40的一部分,在本發明以上內容為了便於理解,故將其與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段401、第二冷凝管段402、第三冷凝管段403區別描述。
在本發明具有對開門的冰箱中,第二門體22內部也可以設置有加熱管41,其中加熱管41設置於第二冷凝管段402、第三冷凝管段403之間,具體設置方式可參考以上。
本發明通過將與冷凝管40連通的加熱管41引入第一門體21中,能夠有效的解決冰箱門體及豎梁的凝露問題;而且基於本發明的設計方式,不需要另外設置一套供冰箱防門體凝露的系統,僅增加一定長度供冷媒流動的管道即可實現,方法新穎,成本低,控制簡單。此外,本發明中在箱體1與門體之間設置有螺旋彈簧狀的管道,可以有效的防止門體轉動時對冷媒流動管道的損傷。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