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溼法吸收塔的相變除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3:18:2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溼法吸收塔的相變除霧裝置。
背景技術:
溼法脫硫吸收塔在運行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漿液對煙氣進行洗滌以脫除煙氣中的SO2等酸性氣體,從噴淋層中噴出的漿液自上而下貫穿吸收塔,為提高吸收效率漿液噴淋層均設有霧化噴嘴,經噴嘴噴出的霧滴和煙氣逆流接觸,直徑大的液滴由於重力作用落入吸收塔下部,粒徑小的液滴會隨煙氣攜帶向上到達吸收塔頂部的除霧器,這部分霧滴的粒徑範圍在5—500μm之間,小於18μm的俗稱 「細霧滴」,「細霧滴」的成分與吸收塔漿液構成基本一致,其中含亞硫酸鹽、硫酸鹽等固體顆粒,漿液PH值為5.5-5.8呈酸性。由於溼法吸收塔處理後的溼煙氣已處於水蒸氣飽和狀態,煙氣夾帶的液滴無法蒸發,隨著循環漿液噴入吸收塔量的增加溼煙氣液滴含量高達7000-8000mg/m3,需使用除霧器對液滴加以回收,否則吸收塔漿液將被煙氣大量帶出系統,吸收塔水平衡會被破壞;液滴中含有石膏顆粒在煙囪出口大量排放時會產生很嚴重的「石膏雨」現象,酸性的石膏雨液滴下降會造成煙囪周邊的建築、環境的玷汙及產生嚴重腐蝕,尤其到雨季、冬季等不利氣象擴散情況時會變得更為嚴重,對電廠安全生產帶來極大隱患。因此,溼法脫硫後煙氣在離開吸收塔之前要進行除霧處理,工藝上都會在吸收設備頂部設置除霧器回收溼煙氣中液滴,通常對處理後的煙氣中液滴含量要求為小於75mg/m3。但隨著國內環保排放限值要求日益嚴格,排放限值中對煙氣中的顆粒物(PM)的指標規定為5mg/m3,隨著PM指標的更新,技術上也對溼法吸收塔出口液滴含量提出小於20mg/m3的更嚴要求,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傳統兩級除霧器(平板式或屋脊式)無法滿足液滴的排放要求,即使增加除霧器級數也無法達到此要求,只能採用進口除霧器進行升級替代,或更換除霧器形式(管束式),兩種形式的改造均需要對吸收塔高度和支撐形式進行改造,勢必極大增加了企業環保改造成本,且針對傳統除霧器改造缺少相應技術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溼法吸收塔的相變除霧裝置。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於溼法吸收塔的相變除霧裝置,包括設置有噴射孔的相變裝置支管、相變裝置主管,所述相變裝置主管由直徑不同的管Ⅰ、管Ⅱ、管Ⅲ連接而成,所述管Ⅰ、管Ⅱ通過異徑管Ⅰ固定連接,所述管Ⅱ、管Ⅲ通過異徑管Ⅱ固定連接,所述相變裝置主管上安裝有多根相變裝置支管,所述相變裝置支管兩端設置有相變裝置支撐,所述相變裝置支管端部與相變裝置支撐之間設置有管端封板,所述相變裝置主管在管Ⅲ設置有管端封板與相變裝置支撐,管Ⅰ端為相變裝置入口,所述相變裝置入口帶有相變裝置固定關口,所述相變裝置支管在相變裝置主管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梁貼襯合金。
所述管Ⅰ的直徑大於管Ⅱ的直徑,管Ⅱ的直徑大於管Ⅲ的直徑。
所述相變裝置支管垂直於相變裝置主管。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不改變傳統除霧器結構的前提下,無需對吸收塔做大的改動,僅通過增加相變裝置,即可使脫硫煙氣經除霧器後煙氣內液滴含量大大降低,還可回收煙氣中的水分,無需在吸收塔後增加溼式電除塵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敘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相變裝置入口;2、相變裝置固定關口;3、相變裝置支管;4、相變裝置主管;5、相變裝置支撐;6、異徑管Ⅰ;7、異徑管Ⅱ;8、管Ⅰ;9、管Ⅱ;10、管Ⅲ;11、支撐梁貼襯合金;12、管端封板;13、噴射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溼法吸收塔的相變除霧裝置,包括設置有噴射孔13的相變裝置支管3、相變裝置主管4,相變裝置主管4由直徑不同的管Ⅰ8、管Ⅱ9、管Ⅲ10連接而成,管Ⅰ8、管Ⅱ9通過異徑管Ⅰ6固定連接,管Ⅱ9、管Ⅲ10通過異徑管Ⅱ7固定連接,相變裝置主管4上安裝有多根相變裝置支管3,相變裝置支管3兩端設置有相變裝置支撐5,相變裝置支管3端部與相變裝置支撐5之間設置有管端封板12,相變裝置主管4在管Ⅲ10端設置有管端封板12與相變裝置支撐5,管Ⅰ8端為相變裝置入口1,相變裝置入口1帶有相變裝置固定關口2,相變裝置支管3在相變裝置主管4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梁貼襯合金11,管Ⅰ8的直徑大於管Ⅱ9的直徑,管Ⅱ9的直徑大於管Ⅲ10的直徑,相變裝置支管3垂直於相變裝置主管4。
本實用新型相變裝置布置在兩級除霧器之間,根據凝並時間設計了相變裝置與二級除霧器的距離,保證了細霧滴在此距離內粒徑有效變大。相變裝置採用主管與支管結構,主管徑採用變徑設計,很好保證了管道內相變流體的流速一致。支管上根據煙氣流在塔內的分布特點布置有噴射孔,精心設計選取噴射孔孔徑,使得噴嘴孔處的流速既能保證相變流體很好的擴散到一級除霧器後煙氣流中,同時又不對一級除霧器造成衝擊。
本實用新型,可以設置於一級除霧和二級除霧之間,脫硫後煙氣液滴含量高達7000-8000mg/m3,經過一級除霧器後的煙氣含有的霧滴粒徑均在50μm以下,液滴含量約為200mg/m3,其中18μm以下的細霧滴數量佔有37.5%左右,這部分含細霧滴的煙氣經過相變裝置後細霧滴直徑經凝並後長大變為50μm以上,通過工藝控制調節煙氣中的水蒸汽量使得進入二級除霧器的細霧滴含量低於8%,充分利用二級除霧器對50μm左右液滴去除效率達99%的優勢,這樣就很好保證了脫硫煙氣經二級除霧器和相變裝置後液滴含量有效降低到20mg/m3以下。
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傳統除霧器結構的前提下,無需對吸收塔做大的改動,僅通過增加相變裝置,即可使脫硫煙氣經除霧器後煙氣內液滴含量大大降低,還可回收煙氣中的水分,無需在吸收塔後增加溼式電除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