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3:24:50 6
專利名稱: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裝修,尤其是涉及一種在洗手間施工中的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
背景技術:
在裝修中,為了方便洗手間各種上、下管道的布置,需要在洗手間地面安裝沉降池。但經常會因沉降池找平層局部或整體下沉,造成防水層被破壞,出現滲水現象,特別是面積較大的沉降池,在受到一定的壓力下,陶粒填充物受壓,造成填充物收縮而引起防水層被破壞。 發明內容為克服安裝因沉降池找平層局部或整體下沉,造成防水層被破壞的缺點,提供一種能在洗手間施工中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實現的,一種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包括池體,所述池體內底部鋪設有一層與水平成坡度的防水層,防水層上方放置有一與池體內空相匹配的#字形框架梁,該#字形框架梁每相鄰框架的底部至少設置有一開孔,所述#字形框架梁的表面蓋設有一與池體內空相匹配的蓋板,所述蓋板上平鋪有一水泥砂漿找平層,所述防水層厚度、#字形框架梁、蓋板厚度以及水泥砂漿找平層厚度之和與池體內高相
坐寸o具體的,所述#字形框架梁的梁間距不超過I米,梁寬度不小於15cm,所述#字形框架梁的高度比池體內高低10cm。具體的,所述蓋板為6cm厚的水泥鋼筋預製板。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還平鋪有一防水面層。本實用新型為一個方便檢修的櫃架結構的沉降池,在池體內底部以二次排水為最低點,進行找坡度,並且輔設有防水層,避免積水,水會順著坡度從二次排水管排走;在池體內設置有#字形分格框架梁,(梁與梁之間距離不超過I米,寬度不少於15cm)其格子裡底部開孔相互連通,其梁位低於找平完成面IOcm左右,並在其梁位上蓋有蓋板,將來有什麼問題揭開蓋板便可以進行檢修;在蓋板上用水泥砂漿找平,並以地漏為最低點找坡度(其厚度4-5cm左右);通過「 # 」字分格分散受力點,擴大受力面,並通過水泥砂漿找平使其緊緊連結成一個整體;還可在水泥砂漿找平層上再做一層防水並且防水刷到地漏管壁內。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避免沉降池防水下沉和滲水現象,並且便於檢修。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字形框架梁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並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圖2,一種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包括池體1,在池體I內底部以二次排水為最低點,進行找坡度,並且輔設有防水層2,避免積水,水會順著坡度從二次排水管排走;在池體I內設置有與池體I內空相匹配的#字形框架梁3,(梁與梁之間距離不超過I米,寬度不少於15cm)其相鄰格子底部設置有開孔4相互連通,其梁位低於池體I找平完成面IOcm左右,並在其上蓋有6cm左右的水泥鋼筋預製板5,將來有什麼問題揭開水泥鋼筋預製板5便可以進行檢修;在水泥鋼筋預製板5上用水泥砂漿平鋪有水泥砂漿找平層6,並以地漏為最低點找坡度(其厚度4 5cm左右)。還可在水泥砂漿找平層6上再做一層防水並且防水刷到地漏管壁內。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進行了闡述,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原理下所 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其特徵在於包括池體,所述池體內底部鋪設有一層與水平成坡度的防水層,防水層上方放置有一與池體內空相匹配的#字形框架梁,該#字形框架梁每相鄰框架的底部至少設置有一開孔,所述#字形框架梁的表面蓋設有一與池體內空相匹配的蓋板,所述蓋板上平鋪有一水泥砂漿找平層,所述防水層厚度、#字形框架梁、蓋板厚度以及水泥砂漿找平層厚度之和與池體內高相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字形框架梁的梁間距不超過I米,梁寬度不小於15cm,所述#字形框架梁的高度比池體內高低10c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其特徵在於所述蓋板為6cm厚的水泥鋼筋預製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還平鋪有一防水面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裝修,公開了一種防止防水下沉的沉降池,包括池體,所述池體內底部鋪設有一層與水平成坡度的防水層,防水層上方放置有一與池體內空相匹配的#字形框架梁,該#字形框架梁每相鄰框架的底部至少設置有一開孔,所述#字形框架梁的表面蓋設有一與池體內空相匹配的蓋板,所述蓋板上平鋪有一水泥砂漿找平層,所述防水層厚度、#字形框架梁、蓋板厚度以及水泥砂漿找平層厚度之和與池體內高相等。本實用新型具有能有效避免沉降池防水下沉和滲水現象,並且便於檢修的優點。
文檔編號E04B1/64GK202466910SQ20112055746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明者藍繼曉 申請人:深圳市名雕丹迪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