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讀後感
2023-09-21 13:38:40 3
這篇文章是寫一位種桃花心木的人植樹的特別方法,也說了作者經過種樹人的一番話所受到的啟迪。
桃花心木讀後感200字
桃花心木是什麼,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它是一種樹形優美,高大筆挺的樹木,就在今天,我們伴隨著老師詳細的講解,認真的學完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
文章的作者是林清玄爺爺,文章借物喻人,讀完使我深有所感。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一顆普通的小樹要長成百年大樹,不能只靠別人給它澆水,要自己學會找水源,拼命紮根,才能在極端的環境下存活下來,可如果樹苗養成了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遇到狂風暴雨,就會連根拔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要學會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
其實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懦弱的人只會退縮,向困難低頭,意志堅強的人才不會被困難嚇倒。
當你碰到一道難解的應用題時,左思右想想不出來,低三下四的去求別人抄答案,久而久之,依賴性越來越強,這樣做只會害了自己,失去一次次鍛鍊自己思維的機會,使自己養成了依賴的習慣,所以啊,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才會鍛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從今天起,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性,學會生存,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自立自強的人,有作為的人,成為一棵永不枯萎的「樹」!
桃花心木讀後感300字
這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這是一種借物喻人的寫法。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裡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最後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人在艱苦環境中要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的道理。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有些明白,媽媽為什麼堅持讓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不是不愛我,不是想自己偷懶(其實我看到,我洗完的東西媽媽會重新洗過),她只是擔心我會變成一隻「寄生蟲」(媽媽說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了媽媽的愛真的很深、很厚!——我也愛她!很愛、很愛!
桃花心木讀後感600字
前一陣子,讀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文章描述的是一個種桃花心木的農民的故事。
文章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高大而筆直,長成以後有幾丈高,會形成高大成片的樹林。所以,我們看到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的農民的風格很令人費解。樹苗種下以後,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補種。當我們將這些令人費解的問題問種樹人時,他笑著說:「種樹不是種菜或者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象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找水源,我澆水只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樹苗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他們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自然地就會聯想到我們單位新畢業的學員和小同志,領導雖然很關心我們,但是,他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學習桃花心木,在工作中,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應該努力和老師傅,老同志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多問幾個為什麼?學習桃花心木,自己去找水源,自己刻苦努力,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沃土!
我們的董事長在錄用人才的時候,也同種桃花心木的種樹人一樣,考慮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我們天成事業也是百年的基業,我們不僅招收成手,也招收學員和新畢業的學生,並且重視培養人才,重視人員的培訓,新畢業的學員有集中的培訓,科室人員有專業培訓和每周的計算機和英語培訓!天成給每一位員工都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必須具有桃花心木的精神,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因為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我們一定要抓住天成給我們提供的良好的生存環境,發奮努力和天成共同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