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療法記憶合金醫用內支架高分子覆膜及其加工方法
2023-09-20 20:48:05 1
專利名稱:介入療法記憶合金醫用內支架高分子覆膜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記憶合金醫用內支架高分子覆膜,屬生物醫學工程領域。
本發明提供的膜材料是聚醚型聚氨酯。聚醚型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製成的膜不易形成血栓。且有良好的彈性。
本發明記憶合金支架的膜可以分成內膜和外膜兩種,內膜被覆圓筒形合金支架的內壁,外膜被覆在支架外壁,兩種膜都可以製成微孔膜。
敘述膜的製造過程如下1.內膜內膜採用成膜及覆膜一次完成的方法,步驟如下a.將要被覆膜的支架外壁平整地包裹上一層聚乙烯薄膜。(見
圖1)用低於100℃的熱風加熱聚乙烯薄膜,使之緊貼於金屬支架的外壁。
b.水平放置支架,在支架內部灌注成膜所用的聚醚型聚氨酯的四氫呋喃溶液。
c.均速旋轉支架,使聚氨酯溶液均勻浸潤支架內壁,在旋轉過程中,溶劑揮發溶液粘度變大,最終成均勻的內膜。
支架的旋轉可用手動也可用如圖3所示的轉動裝置。
2.外膜外膜採取在專用的模具內成型,專用模具為一圓筒形,其內徑等於金屬支架的外徑。具體步驟如下a.將成膜所用的聚醚型聚氨酯的四氫呋喃溶液灌注入水平放置的專用模具內。
b.均勻旋轉專用模具,與內膜製造過程(c)步驟相同,在專用模具內形成一圓筒形膜,取出該膜即為金屬支架的外膜。
c.將金屬支架壓縮塞入外膜內部,用飽和的聚氨酯溶液作粘接劑將外膜粘在金屬支架外壁。
3.微孔膜內膜、外膜也可做成微孔膜,其具體製作過程與前述內、外膜製造方法相同。只是在聚醚型聚氨酯溶液中加入氯化鈉、氯化鉀、醋酸鉀等粒徑在50~500微米的成孔劑,待製成膜後再由溶劑將成孔劑溶解,即成微孔膜。
圖2為外膜在金屬支架外壁粘貼示意圖。其中1為金屬支架,4為外膜,5為粘接點。
圖3為機動式成膜裝置圖。其中6為成膜套筒,7為傳動齒輪,8為電動機。
實施例2外膜製造,我們採用成膜、覆膜分離的工藝,首先依據金屬合金支架的尺寸製備成外膜的套筒(該外膜模具筒不與聚氨酯膜粘附),用圖3所示的機動裝置將0.1g/ml的聚氨酯四氫呋喃溶液置於外膜套筒中,旋轉套筒揮發溶劑成膜。取下所成的外膜,再用飽和的聚氨酯溶液作為粘接劑將外膜與合金支架的支點粘接。粘接時要注意在外膜的兩端取更多的粘接點,提高外膜與支架的粘接的牢固程度。(見圖2)實施例3微孔內膜製造,我們在0.1g/ml的聚氨酯溶液中加入適量篩分後的成孔劑(本實施例採用食鹽為成孔劑,具體篩分尺寸根據醫用的微孔要求而定,本實施例採用100微米篩分)。經實驗表明,當食鹽濃度為0.06~0.07g/ml時所成的微孔膜有較好的孔穴率並且不影響膜的強度要求。具體成內膜的工藝於實施例1類同。最後用溫水洗去成好內膜的支架上的食鹽晶粒。
實施例4微孔外膜製造,我們在0.1g/ml的聚氨酯溶液中加入適量篩分後的食鹽,具體食鹽濃度與實施例3同,採用成膜覆膜分離多方法成外膜,再粘附於金屬支架的外壁,具體實施過程與實施例2類似。
權利要求
1.一種介入療法記憶合金醫用內支架高分子覆膜,其特徵是所說的覆膜由聚醚型聚氨酯做成。
2.一種介入療法記憶合金醫用內支架高分子覆膜的製造方法,其特徵是由下列步驟組成(1)內膜a.將要被覆膜的支架外壁平整地包裹上一層聚乙烯薄膜,用低於100℃的熱風加熱聚乙烯薄膜,使之緊貼於金屬支架的外壁;b.水平放置支架,在支架內部灌注成膜所用的聚醚型聚氨酯的四氫呋喃溶液;c.均速旋轉支架,使聚氨酯溶液均勻浸潤支架內壁,在旋轉過程中,溶劑揮發溶液粘度變大,最終成均勻的內膜;(2)外膜a.將成膜所用的聚醚型聚氨酯的四氫呋喃溶液灌注入水平放置的專用模具內;b.均勻旋轉專用模具,與內膜製造過程(c)步驟相同,在專用模具內形成一圓筒形膜,取出該膜即為外膜;c.將金屬支架壓縮塞入外膜內部,用飽和的聚氨酯溶液作粘接劑將外膜粘在金屬支架外壁;(3)微孔膜微孔內膜與微孔外膜的製造步驟與內膜、外膜的製造步驟相同,只是在聚醚型聚氨酯溶液中加入成孔劑氯化鈉、氯化鉀、醋酸鉀、成孔劑的粒度為50~500微米,待製成膜後再由溶劑將成孔劑溶解即成微孔膜。
全文摘要
一種介入療法記憶合金醫用內支架高分子覆膜及其加工方法,屬生物醫學工程領域。該覆膜分為內膜、外膜和微孔膜,並用不同方法加工製成。所得的覆膜支架具有良好的彈性,生物相容性和帶藥功能,能夠應用於食道,氣管,血管,膽道,尿道等疾病,提高支架的生物相容性,防止病變組織向腔內生長,在介入療法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B17/00GK1382497SQ0211763
公開日2002年12月4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0日
發明者胡平, 徐瀚, 熊強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