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彩虹燈帶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7:31:50 3
專利名稱:一種彩虹燈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飾照明燈具,特別是一種彩虹燈帶。
背景技術:
彩虹燈帶作為一種裝飾照明燈具,由於內裝光源的燈帶可彎折成各種形狀,所以被廣泛地應用在美化環境、廣告宣傳等領域,起到烘託氣氛的裝飾效果,通常彩虹燈帶(附
圖1所示)包括內嵌有主電線11、12的軟質芯管1,在芯管1的側面還設有便於埋設連有電阻等電器元件的迴路線2的開放式凹槽13,在凹槽13上還開有數個用來嵌裝光源的徑向通孔14,當光源及迴路線2都裝好後,再在芯管1外無間隙包覆透光的軟質外皮,通常這種外皮是通過熱熔方式包覆的,而凹槽13又是開放的,所以外皮必然會與裝在凹槽13內的迴路線2及電器元件緊密粘連,這樣當彎折成形後的彩虹燈帶時,外皮往往會牽拉與其粘連的迴路線2而發生斷路現象,使這種彩虹燈帶的彎折度無法滿足要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皮不會與迴路線粘連,彎折度大的彩虹燈帶。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彩虹燈帶,包括質軟透光的芯管和緊密包覆在芯管外的外皮,所述芯管內沿軸向嵌裝有至少兩條主電線,所述芯管沿軸向還設有通孔,在通孔內沿徑向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燈孔,所述通孔側壁沿軸向開有貫通的裂口,自裂口向通孔內裝入連有光源和其它電器元件的迴路線,所述光源插裝在燈孔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通孔內沿徑向還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聚光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這種彩虹燈帶中用來埋設迴路線的通孔是與芯管外的外皮完全分隔開的,只是在通孔孔壁處開設了貫通的裂口,因為芯管是軟質的,所以在安裝迴路線時可擴開裂口後再將迴路線裝入,裝好後裂口即可復位,繼續將通孔內的迴路線與外界分隔,這樣當採用熱熔方式包覆外皮時,可避免通孔內的迴路線及各電器元件與外皮發生粘連,而迴路線及電器元件在通孔內不會受到束縛,所以當任意彎折成形後的彩虹燈帶時,迴路線及電器元件不會受芯管或外皮的牢拉而發生斷路現象,大大提高了彩虹燈帶的彎折度和可靠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現有技術中芯管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俯視圖;圖4是圖2中A-A剖視圖;圖5是圖2中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至圖5,一種彩虹燈帶,包括質軟透光的芯管1和緊密包覆在芯管1外的外皮2,所述芯管1內沿軸向嵌裝有兩條主電線11、12,所述芯管1沿軸向還設有通孔13,在通孔13內沿徑向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燈孔14,所述通孔13側壁沿軸向開有貫通的裂口131,自裂口131向通孔13內裝入連有光源3和其它電器元件的迴路線4,所述光源3插裝在燈孔14內,所述通孔13內沿徑向還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聚光孔15。
通常在彩虹燈帶的迴路線4都是在未包覆外皮2前嵌裝的,上述彩虹燈帶中通孔13即是用來嵌裝迴路線4的,在靜止狀態時通孔13是閉合的,但由於芯管1是軟質的,而通孔13側壁開有貫通的裂口131,所以安裝迴路線4時便可先揭開裂口131再將迴路線4裝入通孔13內,將光源3插入燈孔14內,當好後裂口131即可回復閉合狀態,此時再包覆外皮2時又可防止通孔13內的迴路線4與外皮2發生粘連,當彎折彩虹燈帶時,迴路線4不會受外皮2或芯管1的牽拉而發生斷路現象,從而有效提高了彩虹燈帶的抗彎折能力;而均勻分布在通孔13上的徑向聚光孔15的作用是可使位於燈孔14內的光源3通過連通的通孔14將光線引至聚光孔15內,從而增加彩虹燈帶上的聚光點。
權利要求1.一種彩虹燈帶,包括質軟透光的芯管(1)和緊密包覆在芯管(1)外的外皮(2),所述芯管(1)內沿軸向嵌裝有至少兩條主電線(11、12),其特徵在於所述芯管(1)沿軸向還設有通孔(13),在通孔(13)內沿徑向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燈孔(14),所述通孔(13)側壁沿軸向開有貫通的裂口(131),自裂口(131)向通孔(13)內裝入連有光源(3)和其它電器元件的迴路線(4),所述光源(3)插裝在燈孔(14)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彩虹燈帶,其特徵在於所述通孔(13)內沿徑向還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聚光孔(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彩虹燈帶,包括質軟透光的芯管和緊密包覆在芯管外的外皮,芯管沿軸向還設有通孔,通孔側壁沿軸向開有貫通的裂口,由於這種彩虹燈帶中用來埋設迴路線的通孔是與芯管外的外皮完全分隔開的,所以通孔內的迴路線與外界分隔,這樣當採用熱熔方式包覆外皮時,可避免通孔內的迴路線及各電器元件與外皮發生粘連,而迴路線及電器元件在通孔內不會受到束縛,所以當任意彎折成形後的彩虹燈帶時,迴路線及電器元件不會受芯管或外皮的牽拉而發生斷路現象,大大提高了彩虹燈帶的彎折度和可靠性。
文檔編號F21W121/00GK2816572SQ20052006340
公開日2006年9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6日
發明者汪正倫 申請人:汪正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