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風扇農用(傳統農具雜談風扇)
2023-09-20 10:12:32 2
分清好歹的風扇
風扇又叫風扇車、揚谷機、颺車、風車(《天工開物》)等,是一種大型穀物收穫工具,用於清選穀物。
傳統揚谷方法大致分為三種:最簡易方法甚至可以追溯到人工栽培穀物之前的揚谷法:將穀粒拋入空中,糠秕等雜物被風吹走,飽滿的籽粒落到地上。其後採用簸箕揚谷,即簸谷法:把含有雜物的穀物裝入簸箕內,隨著手腕有節奏的抖動,就能把糠秕與飽滿的籽粒分開,即糠秕逐漸被從簸箕前部簸出,而籽粒留在簸箕的後部。再後來人們又發明了竹篩。用竹篩篩谷,即篩谷法。
到公元前二世紀的西漢時期,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發明了一種新型農具:旋轉式風扇車。它的原理是:倒入加料鬥中的穀物,在均勻流入風箱時,不停地受到風扇產生的風力作用,較輕的糠秕等雜物被風吹走,較重的籽粒落到風扇中部側向出口的漏鬥中,而介於雜物和籽粒之間的癟實則落入二者之間另一漏鬥,達清理選谷的目的。
旋轉式風扇車一直在中國南方被廣泛使用,這與揚稻、碾米有關,儘管它最初是在北方發明的。但因為屬於大型農具,所以從前一般只有大戶人家才有,生後才漸漸多起起來。生產隊時,每個隊都有好幾臺。在農業機械化已經普及的今天,許多地方仍然有這種農具存在。農村有碾米機的地方都會有風扇。
旋轉式風扇車綜合利用了流體力學、慣性和槓桿原理,人為地強制空氣流動,曾是世界農具史上的高新科技。這項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發明技術,到十八世紀初被傳入歐洲。這時西方才有了揚谷扇車,並隨之成為一種對西方農業革命極其必要的工具。
風扇的工作原理:將收穫的穀物去粗存精,分類留存或揚棄,以達到「量材而用」的目的。
有人這樣讚頌風扇:原為富貴送清涼,爭得萬戶揚穀場。去粗存精風骨在,從今聚滿米糧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