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

2023-09-20 10:55:15

  自古以來,摸金校尉之術皆以群經之首的《易經》為本,所以我見那海中散碎的幾十片青頭古玉,在陳教授所繪的圖中,竟然可以合成為一尊完整玉雕,海妖模樣的玉人正在「照燭卜龜」,而且從照燭八門的樣式來看,象是推演著先天八卦中的卦象,先天八卦很可能是以龐駁精深,奧妙無方的十六字天卦為宗旨,這讓我如何能不心驚?

  我趕緊定了定神,跟陳教授回到漁家,翻出那箱青頭,想要細辨那玉龜背上究竟是哪一刻的卦象,卻發現刻著卦象的最緊要處,大部分都被腐浸裹了,上面又沉積著細小海生生物的遺骸,僅憑邊角上的部分模糊圖形,根本無法分辨,不由得大失所望。

  陳教授見我盯著那玉雕半天也回不過神來,就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說:「從紋飾和工藝來看,這玉人大概是西周時期祭神卜巫用的東西,但在中國內地從來沒出現過類似形制的文物,很有可能是周代傳入恨天之國的海底遺存,這是無價之寶啊,是從哪得來的?怎麼樣?能從卦象上看出來些什麼?」他雖是個老學究,但主攻古西域文化,不是易學的專家。

  我搖了搖頭,這玉雕本是我們意外收來的「青頭」,打算運回北京,找人盤出活色生香,賣個大價錢,可絕沒想到其中會藏著如此之大的秘密,倘若真如「掰武」所言,海嘯時有吞舟海獸死在岸邊,這件玉雕就是從葬身獸腹的漁船之中所得,如此便很難判明它的來龍去脈了。

  但我和陳教授都很清楚,在殷商西周,乃至東周列國,春秋戰國那一時期,統治階級對大部分事物的決斷,都是通過巫卜結果來進行的。他們會將歷次佔卜結果,以及事後驗證之事,都詳細地記錄到龜殼龍骨上,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龜甲和鐘鼎幾乎是同等重要之物,玉雕上的所謂識紋、飾紋都能證明它的年代,因為同樣是甲骨文和銘文,根據時代不同,也各有其不同之處,從形體上來分,夏代使用的是鳥跡篆,商代則多是蟲魚跡,到了西周,一律使用蟲魚大篆,雖然到了後來漢字統一,但各朝仍然存在區別,秦代用大小篆,漢代為小篆隸書,三國用隸書,兩晉至宋用楷書,唐代用楷隸加陰識,眾多跡象都可以表明這玉雕產生的年代。

  銘書鐘鼎、天書龍骨,都記載著當時的大事秘聞,那時正是周易演卦盛行的時代,如果能解出海妖照燭的卦象,可以了解許多失傳已久的秘密,恨天氏幾乎相當於東方的亞特蘭帝斯,那得有多少的秘密和寶藏?甚至還有可能得窺十六字天卦的奧秘,可惜這玉人在海中沉了幾千年,憑我們目前在海島上的條件,還難以剝去表層的海蝕腐物,所以暫時無法知道這龜卜演卦中的真相。

  陳教授曾聽Shirley楊說起過我最近幾乎每天都讀《易》。對我鼓勵有加,說回到北京後若能盤修古玉,等復原了這卦象後還要請我再來進行考證研究。

  我心想這本來就是我收來的青頭,怎麼聽這話的意思,回北京就沒我什麼事了?陳教授可真沒跟我見外,直接沒收了,這倒也沒什麼,不過我學易理並非是什麼出於對國學的喜愛,說到動機更是不純,當初張贏川「利涉大川」那一卦神數,著實讓我心服口服,要是我也能明辨機數,日後不管是倒鬥還是做生意,豈不都是百戰百勝?另外最重要的是完善對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的認知程度,不過當著陳教授的面可不能這麼說,聽他問起我對易理的心得,便隨口跟陳教授說了說我最近學易的體會,當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從張贏川處聽來的。

  以前我只懂風水不曉陰陽,其實易字乃是風水之總訣,風水之道追求的天人合一,實際上是說陰陽既對立又統一,這就是易中所說的由推天道以明人事,天道與人道是一個整體,人生在世應當效法天,效法地。

  效法天,能夠剛健有為,充滿活力,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效法地,則會變得寬厚大度,包容仁愛,永遠的謙遜合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同陳教授聊了些易經中的理論,隨後我們談得更加深入,以我們前一陣的經歷來看,在某種意義上,先天十六卦與精絕鬼洞、龍骨天書、鳳凰膽之間有著理不清的關係,既然這玉人很可能是恨天之國的古物,裡面的卦象有沒有可能會與海眼有關?恨天之國當年在海上的遺址會不會都被海眼捲走了?當然這些都是我主觀的猜測,如果不親眼看到,大概沒人能說得清楚。

  陳教授再次囑咐:「這次出海尋找秦王照骨鏡,找得到當然最好,找不到也不要涉險接近珊瑚螺旋中的海眼,古籍中記載著,海眼者,歸墟也,被吸進去就別想出來了,誰也不知道當年恨天人遇到了什麼毀滅性的災難,一旦你們有個三長兩短……」

  我勸他道:「此事您儘管放心,我們這次只是打撈任務,為的是在沉船裡找回國寶,另外順便採蛋發些外財,又不是走自我毀滅路線的敢死隊,太冒險的事情絕對不會做。」一番長談,不知不覺天都快亮了,按照原定計劃,早上我們就要出海,於是我乾脆就不睡了,把胖子等人都招呼起來,整裝待發。

  這天正是出海的黃道吉日,早上先要祭過了海神,不僅是我們的三叉戟號,其餘的漁船也都放洋出海作業,眾人在反覆的準備和等待中度過了多日,終於即將起航入海,個個抖擻精神,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經驗豐富的蛋民阮黑,在臨出海之前給我們提了許多入鄉隨俗的要求,漁民和蛋民們的忌諱之多,一點都不比倒鬥的手藝人講究少,而且習俗極為獨特,最忌諱說翻、扣、倒一類的字眼,在海上誰敢提這些字,船老大就有權利把誰扔進海裡餵魚,如果駕駛的是帆船,「帆」就觸了「翻」的黴頭,所以漁民蛋民都管帆船叫蓬船,一向稱「帆」為「蓬」,「升帆」俗稱「撐蓬」或是「開蓬」。

同类文章

第四章 吞舟之魚(下)

  漁人到珊瑚螺旋去採珠是一項暴富的手段,但危險係數實在太大,若非到了山窮水盡的絕境,也不會有人願意冒那個風險,而且即使是到珊瑚螺旋捕蚌採珠,也都是在外圍活動,沒人敢接近海眼,一是自古傳說那裡邊鬧鬼,有水鬼拖人入海溺斃,二是暗礁密布,船隻進去就會觸礁,稍有不慎,就會成為珊瑚螺旋沉船墓場中的海

第七章 海中古玉(下)

  「掰武」見大金牙要盤道,雖然心裡不以為然,卻只好洗耳恭聽,只聽大金牙邊喝啤酒邊雲山霧罩地給他一通高論,在商周戰國年間,民間根本不允許買賣玉件,因為那時候玉器都是特權階級專用物品,象徵著身份和地位,所以那會兒倒鬥的手藝人去倒鬥摸金,往往都不取明器中的玉件,而專摸真金白銀,有些考古學者去到古

第六章 青頭

  陳教授告訴我們,早在殷商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居住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就曾進行過若干次大規模遷徙,其中一支向南渡海而去後,失其所蹤。  據史書所載,在珊瑚螺旋的海島上曾經有過一個青銅文明高度發達的恨天之國,他們善於使用海底的龍火,與周王朝互有往來,國中有深不見底的洞穴,這個海上

第四章 吞舟之魚(上)

  明叔餓了多半宿,一看飯菜端上來,也顧不得說話了,我見狀也沒辦法,有什麼事等他吃完再說吧,大金牙先給明叔端上熱騰騰一碗掛麵湯,湯上薄薄地浮了層碎韭菜沫,麵條上頂著著倆雞蛋黃,大金牙告訴明叔:「這麵湯有個雅稱,雞蛋黃是黃的,韭菜沫是綠的,故此喚作兩個黃鸝鳴翠柳,下面這面就更不得了,吃一口掛麵

第一章 盜墓祖師爺(下)

  我對Shirley楊說:「搬山卸嶺拜伍子胥和西楚霸王,還真是頭回聽說,終於有點茅塞頓開的感覺了,不過摸金校尉的祖師爺是曹操,這倒不出我之所料,老早以前我就知道了,不過聽我祖父講這未必準確,其中是不是還有隱情?」   Shirley楊說:「摸金拜曹公是自後漢開始的,但實際上摸金校尉穿梭往來

第三章 龍火(上)

  Shirley楊對我說:「你先別著急,先聽聽教授是什麼意思。」然後她請陳教授接著把話講完,我和胖子等人也只好耐下性之來聽,陳教授說:「沉船要是真找不到了,我也就不這麼著急了,珊瑚螺旋海域雖然遼闊,可有條線索非常關鍵,如果用古代風水秘術找尋,想來應該有著手之處,海難過後,那艘船的水手中有一

第一章 盜墓祖師爺(上)

  陳瞎子似乎在北京城裡突然消失了,我遍尋無果,只得作罷,想來他是躲到什麼地方避風頭了,於是一方面託人給他留了口信,另一方面就準備著要動身去美國了,去國遠行在即,我們想再好好看看冬天的北京,於是我帶著Shirley楊一路信步而行,到北海湖去看溜冰的熱鬧場面,順便商量出國後的安排,冬日的北京寒

第七章 海中古玉(上)

  明叔抱怨道:「有沒有搞錯啊,你阿叔我和這三位朋友什麼仙丹沒見過?這些爛青頭根本不入我們的法眼,你這到底有沒有象樣點的東西?沒有的話就不要浪費我們的時間了。」   掰武為難地說:「在珊瑚廟這座島上確實有好東西,不過得碰運氣,你們來得太不巧了,前些天有批法國人在海溝裡找到一艘明代寶船,保存十

第八章 三叉戟號(上)

  明叔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在船支的挑選上半點不肯含糊,畢竟出海後身家性命都要繫於此船,最後「掰武」終於明白了:「幾位出海這是要有大動作啊?我看你們也不象普普通通來撈青頭的,一般的船根本達不到你們的要求,實不相瞞,在這水洞深處還有艘老船,是當年英國探險隊改裝過的,但那批英國人沒等出海就全部莫名

第十章 桅燈魅影

  我眺望遠海,見鯨鯢起伏,覺得胸懷大暢,驀地裡又生出一陣「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的生死茫茫之感,對未卜的前途隱隱有些擔憂,於是我對胖子說:「摸金校尉的祖師爺曹老大當年東臨竭石,以觀滄海,咱倆這當代摸金校尉也算是南臨竭石有遺篇了,真是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不過你瞧這大海浩瀚,無邊無際,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