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3:35:20 3
專利名稱: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中的施肥機械,特別是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
背景技術:
現有機農田施肥機械,一般採用外槽輪式條播機實施施肥作業,其作業寬度小,施肥幅面窄,機具需在田間多次往復作業,才能完成對田塊的施肥作業,作業效率低,壓痕多,對土壤有壓實作用,破壞土囊的團粒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同時機具在田間高密度地行走,極易碾壓秧苗,造成對農作物的破壞。此外,由於該種施肥機具重量大,在表面較鬆軟的水田行走較易下陷,並不適合在水田作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設計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陷的施肥機械採用下述技術方案1.三隻傳動箱5、14、5′並列置於機架2上,其內分別置有相互嚙合的錐齒輪3、6、錐齒輪15、13和錐齒輪3′、6′,垂直傳動軸7、7′上端分別連接撒肥盤8、8′,垂直傳動軸16上端連接位於肥箱9內側底部的打料杆30,水平傳動軸4、12、4′上分別連接雙排鏈輪26、27、26′,傳動鏈28連接該三隻雙排鏈輪,水平錐齒輪軸12的前端連接萬向連接軸29,兩滑翹1分別置於機架2的兩側下端,肥箱10底部兩側設有兩齣料口33、33′,其外側對應位置設有門9、9′,兩操縱杆機構21、21′分別與門9、9′的一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其特徵在於傳動箱5、5′中的錐齒輪3、3′在其軸向所置錐度相反。
3.操縱杆機構(21、21′)由操縱杆(19、19′)、連杆(18、18′)和連杆(20、20′)組成,兩操縱杆(19、19′)的下部同軸鉸接於機架(2)的前側,連杆(20、20′)的一端與操縱杆(19、19′)上的一處鉸接,另一端與連杆(18、18′)的一端鉸接,連杆(18、18′)的另一端與門(9、9′)的一端連接。
4.門9、9′呈一扇形狀,其所述一端是弧形端,另一端與肥箱10底部鉸接。
6.操縱杆19上置有卡槽板(34),操縱杆19′可嵌入其上的槽(35)內與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利用離心方式拋灑肥料,作業幅寬大,效率高,且幅寬可調整;2)機具在田間往複次數少,因而在田間的壓痕少,對農作物秧苗的損傷少;3)結構簡單,重量輕,加之在機架下端設置滑翹機構,使機具對地面的單位面積壓力減少,對土壤的壓實度大大減輕,不會對對土壤團粒結構造成破壞,且機具不易下陷,適宜水田作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後視圖圖3是圖1的左視圖圖4操縱杆機構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的F向視圖圖6是圖3的G向視圖圖7是圖4的H向視圖圖中,1是滑撬,2是機架,3、3′、6、6′、13、15是錐齒輪,4、4′、12是水平傳動軸,7、7′、16是垂直傳動軸,8、8′是撒肥盤,9、9′是門,10是肥箱,11、11′是離心撒肥板,17是弧形板,18、18′、20、20′是連杆,19、19′是操縱杆,21是操縱杆機構,26、26′、27是雙排鏈輪,28是傳動鏈,29是萬向軸,30是打料杆,31是定位銷,32是定位板, 33、33′是出料口,34是卡槽板,35是槽,36是短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圖做進一步說明。
對照圖1,機架2的前側設有三個和拖拉機掛接軸M、N、I,肥箱10裝在機架2的上部,在肥箱10的底部兩側設有兩個出料口33、33′,與其外側分別安裝的都呈扇形狀,門9、9′的其收縮端與肥箱10的底部外側鉸接,門9、9′可分別繞各自的鉸接點A、A′轉動,請參見圖圖5。三隻傳動箱5、14、5′平行並列安裝在機架2中部,箱內分別置有三對相互嚙合的錐齒輪2、6及錐齒輪15、13和錐齒輪2′、6′,左右兩隻傳動箱5、5′中的垂直傳動軸7、7′的上端分別連接撒肥盤8、8′,請參見圖2,在兩撒肥盤8、8′的一徑向位置分別安裝了一離心撒肥板11、11′,在兩撒肥盤8、8′內側的上方分別是出料口33、33′,門9、9′打開後肥箱10內的肥料正好落在肥盤8、8′上,當撒肥盤8、8′旋轉時,其上的肥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沿離心撒肥板11、11′的切向被拋灑出去。在水平傳動軸4、12、4′的前端分別連接雙排鏈輪26、27、26′,它們分別位於水平錐齒輪3、13、3′的前側,傳動鏈28連接該三隻雙排鏈輪,中間的水平錐齒輪軸12的前端連接萬向連接軸29,請參見圖3,動力通過萬向連接軸29傳給水平傳動軸12,在通過傳動鏈28和雙排鏈輪26、27、26傳給水平傳動軸4、4′,再由錐齒輪3、6及錐齒輪15、13和錐齒輪3′、6′的嚙合、變速,傳給垂直傳動軸7、16、7′,分別帶動其上的撒肥盤8(8′)及打料杆30轉動,由於錐齒輪3、3′在軸向所置錐度相反,與之嚙合的錐齒輪6、6′的轉向相反,則兩撒肥盤8、8′的轉向相反,使之向兩側方向拋灑。打料杆30是為防止肥箱10內的肥料因相互擠壓或含水率較高結積架空,不易落料而設置的,它對肥箱底部的肥料不斷打擊、振動使之不易積塊架空。
對照圖4,操縱左右兩門9、9′轉動的操縱杆機構21、21′其上的兩根操縱杆19、19′鉸接短軸32的前後位置上,短軸36固定於機架2前側。實際上,操縱杆19、連杆18、連杆20、門9和機架2及操縱杆19′、連杆18′、連杆20′的9′和機架2組成空間四連杆機構。操縱杆19、19′置於弧形板17的矩形槽孔內,限位板21可弧形板17上移動,根據門9、9′所要打開的大小設定限位板21在弧形板17上的位置,用定位銷28使其在弧形板17上定位,請參見圖5。兩操縱杆19、19′可以分別操縱,兩操縱杆19上設有卡槽板34,當操縱杆19′嵌入卡槽板34上的槽35內時,見圖7操縱杆19′與操縱杆19連接,只要操縱操縱杆19,操縱杆19′與之聯動。
權利要求1.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其特徵在於三隻傳動箱(5、14、5′)並列置於機架(2)上,其內分別置有相互嚙合的錐齒輪(3、6)、錐齒輪(15、13)和錐齒輪(3′、6′),垂直傳動軸(7、7′)上端分別連接撒肥盤(8、8′),垂直傳動軸(16)上端連接位於肥箱(9)內側底部的打料杆(30),水平傳動軸(4、12、4′)上分別連接雙排鏈輪(26、27、26′),傳動鏈(28)連接該三隻雙排鏈輪,水平錐齒輪軸(12)的前端連接萬向連接軸(29),兩滑翹(1)分別置於機架(2)的兩側下端,肥箱(10)底部兩側設有兩齣料口(33、33′),其外側對應位置設有門(9、9′),兩操縱杆機構(32、32′)分別與門(9、9′)的一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其特徵在於傳動箱(5、5′)中的錐齒輪(3、3′)在其軸向所置錐度方向相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其特徵在於操縱杆機構(21、21′)由操縱杆(19、19′)、連杆(18、18′)和連杆(20、20′)組成,兩操縱杆(19、19′)的下部同軸鉸接於機架(2)的前側,連杆(20、20′)的一端與操縱杆(19、19′)上的一處鉸接,另一端與連杆(18、18′)的一端鉸接,連杆(18、18′)的另一端與門(9、9′)的一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其特徵在於在撒肥盤(8、8′)的一徑向位置上設有離心撒肥板(11、1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其特徵在於門(9、9′)呈一扇形狀,其所述一端是弧形端,另一端與肥箱(10)底部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其特徵在於操縱杆19上置有卡槽板(34),操縱杆19′可嵌入其上的槽(35)內與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在田間作業的拖拉機,特別涉及在水田作業的拖拉機上的鐵製水田輪。採用以下技術方案1.它包括輪轂、輪輻、輪圈、輪齒,輪轂連接於輪輻的中心處,輪圈連接於輪輻周向外側,輪齒均勻分布在輪圈的周向位置上並與之連接,其中輪轂是一凸形曲面或一平面;輪輻的兩側面為封閉面,兩側面間距離沿徑向呈漸小的梯形斜置;輪齒為倒人字形或三角形。2.所述凸形曲面輪轂可連接於輪輻一側的外側,也可連接於輪輻一側的內側。其有益效果是1)輪輻寬度窄能在植物行間作業,不易壓苗、傷苗;2)輪輻的兩側採用梯形封閉面,不易帶泥土,而減少或避免由此引起的傷苗現象同時行走阻力小;3)通過輪轂和輪輻同的連接形式可很方便地改變同軸兩水田輪的輪距,適合不同的田間作業需求,使機具的適應性更廣。
文檔編號A01C17/00GK2696296SQ20042002
公開日2005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27日
發明者何彥平, 朱亞東, 周曉東, 王恆雲 申請人:何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