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和尚犯戒電影(國內上映刪了35分鐘)
2023-08-13 10:27:42 1
去年全球影壇最大特色就是,老導演們集體發力了。
電影節、頒獎季熱門電影,領頭的全是白髮蒼蒼的爺爺、奶奶們。
其中,最讓我佩服的,還得是《聖母》的導演保羅·范霍文。
作為年屆八十餘的老牌名導,範霍文用精緻完美的視聽盛宴,講述史上首位女同性戀在情慾、權欲間糾纏、抗爭的故事。
力道生猛,直挑天主教底線。
以至於影片於電影節放映時,在電影院周邊,隨處可見抗議的宗教群體。
簡直比年輕導演們勇敢太多。
導演保羅·范霍文一貫以來的特色,就是生猛,把驚悚、情色、兇殺種種驚世駭俗的元素玩得特別溜。
而在他的電影裡,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部,可能是這部荷蘭影視最高投資的巨製:
《黑皮書》。
這部影片是保羅·范霍文唯一一部在國內公映的作品。
但遺憾的是,國內院線版,足足刪掉了三十五分鐘。
因為這三十五分鐘,讓無數大陸觀眾大呼沒看懂,導演到底要講什麼?
也不理解女主角為什麼如此行動?到底有怎樣的心理?
因為這些被刪掉的內容,很多都發生在,床上。
電影《黑皮書》內地宣傳時,海報上就打出歐洲版《色,戒》的標語。
影片的故事,也同《色,戒》確有相似。
美豔女諜、身負組織信任,孤身闖入敵穴,與敵人頭子一番情慾糾纏,卻任務失敗,最終一生被毀。
在張愛玲與李安那裡,這類故事,是港島女學生王佳芝為欲所迷、自廢武功,帶著整個團夥集體殉情。
而在範霍文這裡,是猶太女歌手瑞秋,化身金髮女郎愛麗絲,誘拐黨衛軍官,探查組織叛徒。
雖歷經欺凌,但百折不撓,好歹保住性命。
因此,《色,戒》與《黑皮書》,雖然都有極為刺激眼球的大尺度戲碼,在表現手段上卻是兩極。
《色戒》中,為了讓觀眾和王佳芝一道愛上易先生,李安把色慾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如同一點點抽動你的心弦。
但範霍文,就是脫了衣服說黑話,痛擊你的腦殼。
瑞秋初次獻身,就在蹲下來給軍官脫褲子的時候,被發現一頭金髮其實是染的。
對於普通女生來說,染髮沒什麼,可在二戰時期的荷蘭,頭髮顏色較深的猶太人,染成金髮就能保命。
於是,瑞秋握著軍官的雙手,讓他感受自己的身體,質問他:
難道這些都是猶太人的?
是啊,所謂的種族觀念,其實拋掉那些人種標籤,誰不是一樣的身體構造,畢竟,一頭金髮,就安能辨我是歐猶了。
另外一場,瑞秋參與完槍殺黨衛軍內線的行動後,回到軍官的床上,卻被軍官拿槍指著質問身份。
瑞秋三言兩語,扮作楚楚可憐,讓軍官吻她。
第二天,軍官被她策反了。
通片下來,雖然「暴露」是影片的噱頭,但卻沒有具備觀賞性的雲雨場面。
畢竟,《色,戒》的內核,是在於談情。
王佳芝並非訓練有素,更沒闖過情關。
而瑞秋卻不是,她更成熟、更清醒,因為她受的傷更慘痛。
在《黑皮書》裡,瑞秋的人生故事,開始於二戰即將結束之際。
戰爭期間,她靠著藏身於對猶太人友好的荷蘭人家中度日。然而德軍戰機邊飛邊卸炮彈,炸毀了她的藏身處。
她得到機會,一個人聲稱可以送她和父母逃往國外避難。於是瑞秋全家,同許多猶太人一起登船偷渡。
然而,行至中途,突然一道射燈照來,隨之而來的,是無情的槍聲。
整船人瞬間被黨衛軍消滅,瑞秋趁機跳入水中,才逃過一劫。
剛剛才和家人團聚幾個小時的瑞秋,瞬間又死別。
在抵抗組織救援下,瑞秋才真正逃過一劫,改名愛麗絲,參與抵抗組織的行動。
可惜好景不長,抵抗組織的數名成員意外暴露,遭到逮捕。
曾在行動過程中結識德軍軍官的瑞秋,被派去引誘軍官,以圖救出成員。
在軍營,瑞秋得知父母的死並非意外,而是另一位軍官與抵抗組織的叛徒勾結,以協助出逃誘騙猶太富人,將他們在船上打死後再搜刮財物。
為了復仇,瑞秋頑強地執行著自己的間諜行動。
然而她好不容易策反的軍官,被陷害下獄。營救行動被提前查知,幾乎所有成員死於非命。
她自己,也被設計誣陷為叛徒,成為勝利者眼裡投靠德軍的騙子。
不久,戰爭結束了,更為殘酷的災難也降臨了。
逃出生天的瑞秋與軍官,來到當年參與協助猶太人逃跑的律師家中,想查找真相。
律師卻突然被殺害,追拿殺手的軍官被認出,逮捕槍斃,瑞秋則被關進新的集中營——「賣國賊」的集中營。
在這裡,瑞秋與其他曾為德軍工作的人一起,被勝利者凌辱、毆打、虐待,甚至被扒光衣服潑糞…...
被瑞秋境遇串聯起來的,是二戰前後的荷蘭眾生相:
極端環境中,欲孽驅動下,人心深處的惡會被無盡釋放。
電影《黑皮書》與《色,戒》真正相似之處,其實也在於此。
李安和範霍文,都是通過女主角的遭遇,模糊掉敵我雙方的正邪之分。
在《色戒》裡,那個表明英勇、內心慫包的鄺裕民不算好人;
那個義正言辭、逼女人賣身賣命的老吳也不算好人;
而那個溫柔多情、揮手就是粉紅鑽的易先生,審起犯人來殘酷冷血、拋棄王佳芝時毫無猶疑,更加不算好人。
《黑皮書》中,我們同樣很難看到一個好人。
黨衛軍裡那些嗜殺殘暴的軍官自不必說,瑞秋策反的軍官,愛好郵票,平時和藹可親,但也是靠殺人如麻才爬上高位的魔鬼。
抵抗組織的頭領,只為自己的利益而行動。
他更關心自己被捕兒子的死活,卻不在乎繼續與黨衛軍談判,會造成更多猶太人喪命。
還有勝利後被奉為英雄的醫生,才是瑞秋和一眾猶太人、抵抗組織成員噩夢的來源。
他於行動中被逮捕,迅速投靠德軍,利用組織成員與醫生的雙重身份,為德軍搜羅猶太富人信息,讓德軍派人誘騙他們登上那艘送命船。
為保自己的命,在他設計下,無數人喪命。
為奪走記錄證據的黑皮書,他也試圖殺死瑞秋。
最終瑞秋靠意志力艱難逃生,並利用黑皮書,讓醫生付出應得的代價。
而瑞秋的家人,和枉死的猶太人、抵抗組織成員,以及許多如瑞秋般被陷害、卻沒能自證清白的英雄們,他們熬到了黎明,卻永遠沒見到曙光。
他們,甚至是死於「自己人」之手。
更諷刺的,是瑞秋在軍營認識的朋友,羅妮。
她是個投機者,沒什麼遠見,德軍佔領了荷蘭,她就覺得應該支持納粹,靠著跟嗜殺軍官上床,在軍營混得風生水起。
德軍即將戰敗,她確實擔憂過一陣前途。
但很快,在勝利遊行開進大街時,她站在歡迎人群的最前排,被一個軍人拉上車,於是嫁去加拿大,又過上滋潤的小日子。
而羅妮所做的貢獻,不過是在瑞秋的軍官潛逃時,稍微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真正的「英雄」瑞秋,還被當成叛徒飽受凌虐,險些喪生。
電影的最後,瑞秋回到以色列,在集體農莊結婚、生子,做了名教師。
可是,誰還記得,這個普通的農婦,曾經美豔、風情,擁有一口好歌喉,英語、德語、希伯來語歌都信口拈來。
誰還記得,她曾有個做歌星的夢想。她剛登臺不久、剛發行首張唱片,就因為戰爭,從此被迫封麥,再沒能實現夢想。
雖然結局中,瑞秋死裡逃生、報仇雪恨,但她被戰爭摧毀的人生、她本可擁有的星光人生,沒人能賠。
只有湖水,靜靜地聆聽她跌宕的故事。
冷酷的保羅·范霍文,也沒打算讓她從此過上平靜的生活,影片最後,一隊裝甲兵駐紮進農場。
那時以色列在殖民者攛掇下向埃及開戰,瑞秋和家人又陷入戰火中......
導演範霍文與編劇,花費整整二十年,鑽研諸多荷蘭戰時的資料,編纂進真實故事與親身經歷,最終才形成《黑皮書》的劇本。
而影片又因製片商撤資險些流產,在緊急引資後,只能花兩個月時間進行主體拍攝。
但成品絕對值得這二十年的錘鍊。
全片曲折離奇、懸念叢生、高潮迭起、虐身又虐心,讓我們在環環相扣的劇情中,品味與感嘆瑞秋的生命傳奇。
遺憾的是,《黑皮書》的成就遠不如相似的《色,戒》。
在威尼斯首映時,電影裡女主角遭澆糞的畫面,因過於殘忍,引發不少記者與影評人紛紛退場。
對戰爭中各個群體毫不留情的諷刺,也掀起極大的爭議。
最終,影片即便選進威尼斯主競賽、提名英國學院獎、闖入奧外九強名單,卻顆粒無收。
正是因為生猛、刺激、富有挑戰性,保羅·范霍文雖然在影迷和影評人那裡備受好評,在文藝片、商業片市場都屢有建樹,卻沒能打動各個評委會的心。
他五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裡,個人拿下的最高獎項,是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
或許範霍文和他塑造的女主角一樣,人有時候,就是差點運氣。